关灯
护眼
字体:

落难公子的发家日常(108)

作者: 微生恒绍 阅读记录

谢澄安挽尊道:“你能过就过,不能过就拉倒,别整这些幺蛾子听见了没?!”

萧明允心里一喜,说:“能过,绝对能过,拉倒太危险了,咱们抱倒行不行?”

谢澄安:“早知道你这么油嘴滑舌,我就用丝瓜布沾着草木灰来给你洗脸了!”

只要小郎君可以原谅他,他用什么洗脸都行,萧明允的脸变得比六月的天还快,他撅着腚,仰着脸,憨笑了两声,屁颠屁颠地跟着谢澄安家去了。

让郑丰收缓了一会儿,王文娟才过去,那么久了还不回家,她就担心郑丰收是在跟谢澄安说话。

王文娟:“不管萧家的族谱上有没有谢澄安的名字,不管他们有没有县衙认证的婚书,他们两情相悦,你就不应该再插足。”

指责只会把人越推越远,王文娟的语气里尽是温柔和心疼,只有这样,才能让郑丰收回心转意。

王文娟:“非他不可吗?”

郑丰收:……

他也不知道。

王文娟:“是娘不好,总和你爹吵架,但是过得好不好,要看性格合不合,不是男人和男人在一起,就一定幸福的。”

举几个经常吵架的夫夫的例子,和恩爱和谐的夫妻的例子。

王文娟:“你想找个做饭好吃的、脾气好的,娘给你打听就是了,娘跟你保证,只要她对你好,娘绝对不会像魏三婶和魏四叔那样的。”

郑丰收:“娘,我知道,我没有非要跟他在一起,我们就是普通朋友。”

普通朋友的话,郑丰收之前也说过,为了不让他娘伤心,可是为什么,他明明想跟谢澄安在一起,但是说出这些话,却并不觉得心痛?

王文娟努力地站在郑丰收的角度:“既如此,你就更不能再提了。”

“他的心已经定在了萧家,两个人若是因为你而吵架,他心里怨恨的只会是你,到时候你们连朋友都做不成。”

说的多了,万一被别人听见,传出郑丰收喜欢男人的话,就说不下媳妇了。

年纪大了,被逼着娶个不喜欢的,母子两个僵得跟仇人似的,就像曹成惠和魏多田,王文娟不想让他们母子落到这步田地。

王文娟跟郑宝来吵架,十次有九次都是因为郑宝来偏心郑丰年。

好的差事交给他做,婚事办的特别风光,生了大女儿给红包,生了二女儿给红包,生了儿子给个大红包。

别人家逢年过节,都是小的孝敬老的,他们家是老的贴补小的,三天两头能寻着由头,给他的两个孙女和一个孙子发钱。

银子哗啦啦地往郑丰年的口袋里面流,她怕郑宝来死的时候要分家,其实根本没得分,早就全在郑丰年手里了。

等她老了,走不动路了,能指望着郑丰年喂她一口饭吗?

她嫁进来的时候,郑丰年已经大了,既对他的亲娘印象深刻,又有了自己的主意,王文娟不敢多加管教,两个人就没培养下感情。

所以她对郑丰年对她的孝心,没有一丁点儿自信,怕是只能躺在床上等死了,说着说着,王文娟的眼泪就掉了下来。

郑丰收:“娘,我不会让你落到那步田地的!”

他知道他哥是个损公肥私的人,这个公,既是三家村,也是郑家,这个私,却单指他们两口子和三个孩子。

王文娟:“小大夫说的对,若将来,房子和田产都归了你哥,你拿什么养家糊口?”

“娘手里这点东西,够你撑几年?不能等着你那个偏心的爹给你分,万一分不到呢?你得自己闯出一片天啊。”

母子两个说了好多体己话,当天晚上,郑丰收把以前没有送出去的瓷娃娃、木偶人、花灯、孔明锁、积木、等等,全都扔了,只留了那条豆绿色的发带。

真正的担心是掩饰不住的,就像萧明允摔倒的时候,谢澄安跑过去的样子。

他知道萧明允是故意的,却还是忍不住担心他,也知道他是被冤枉的,可是并没有主持公道,是为了萧明允的面子吗?

他不想让萧明允陷入难堪的境地,又说不出违心的话,所以他什么都没有说,就那样走了,连生气都是在生萧明允的气。

是啊,谢澄安从来没有接受过他,他是什么时候开始,想跟谢澄安在一起的?

大概是那一年,他的祖母病重,梁大夫说话很凶,又没有什么耐心,是谢澄安耐心地给他们解释,细心地给他的祖母熬药。

他爹是个粗人,他娘也不会伺候人,是谢澄安每天给他的祖母按摩、还有喂饭,他没有一丝懈怠,也没有一点厌恶,还会说笑话,逗他祖母开心。

整整三个月,虽然是给工钱的,但是,对一个陌生的病人都如此用心,对自己的家人应该会更温柔、更体贴吧。

所有人都去收稻子了,郑丰收放学回来,肚子饿得紧,谢澄安刚好准备给老太太煮面条。

他们本来就是好朋友,所以谢澄安顺便给郑丰收煮了一碗,那碗面真的好香啊。

又一天,谢澄安一如既往地来熬药,初升的阳光正好洒在他的身上,映着袅袅升腾的水汽,让他整个人都在发光。

第43章 鸡鸭鹅的自由之战

一觉睡到大中午这种事,梁大夫倒是没有任何心理压力,但是天公不作美,他家的门再一次被敲响,气得梁大夫:“三两!”

还不知道是什么病呢,就要三两,他就是这样表达不喜欢的。

吵着睡觉,加钱,耽误吃饭,加钱,距离太远,加钱,路不好走,加钱,就像小孩子,不开心了就得给点甜头。

加钱只是针对个别人的,只不过,除了谢澄安,梁大夫对所有的人都很凶,在怪脾气的掩护下,没有人发现他区别对待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