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落难公子的发家日常(117)

作者:微生恒绍 阅读记录

有的要一亩,有的要两亩,可是方财主想一笔卖掉,其他村子也有一些零散的田产,一笔一笔都得办手续,再分开卖,那得多麻烦。

大庆明文规定,一亩良田售价十三两,若买卖时,田里有庄稼,按照市价加钱,四亩就是五十二两加。

很少有人能够一下拿出来这么多钱,如果一直没有人能够全部买下,那么方财主还是得分着卖,所以来买田的三家村村民们还在等。

方财主当然不必亲自招待,办手续的时候去签个字、摁个手印就行,是方宅的管事和几个干粗活的小厮在张罗。

他们本计划,在衙门的告示墙下进行买卖,离衙门近,大家都放心,没想到家门口已经被围得水泄不通了。

他们只好在家门口摆了一张桌子,许是因为方绍开和柳尧卿的名声好,大家都很信任他们吧。

管事负责收定金,记录籍贯和姓名,小厮们负责维护秩序,其中有认识谢澄安的。

小厮一号林富贵穿过人群:“澄安,你们也来买田?”

谢澄安:“嗯,人好多啊。”现场气氛烘托的,他有点担心他们买不到。

林富贵:“三家村正好有四亩,但是我们财主想把四亩一起卖掉,田里的庄稼还没成熟,所以算四两,一共是五十六两。”

四亩地的庄稼才算四两,真的不贵,甚至很便宜,这也是大家争着买的原因。

规定是规定,但不是从衙门卖出去的田,卖家加钱的情况,其实不少,都是为了赚钱么。

只要买卖双方无异议,衙门就会同意过户,前提是双方无异议。

像郑丰年那样瞒着买家,把贫地当成良田卖的,衙门肯定不许。

没涨价,庄稼算的又便宜,可不得争着买吗,看这阵势,很快就能卖完。

小厮们高兴了,买田的人却很着急,这就体现出认识人的重要性了。

小厮一号林富贵带着谢澄安走了个后门,萧明允在后面臭着个脸,没必要手拉手吧。

登记了姓名,交了四两银子的定金,谢澄安便拿到了写着“三家村四亩”字样的牌子。

等其他村的田地都卖了,一起去衙门签地契,签的时候再给剩下的,人多,他们也怕丢银子。

萧明允一把拉过谢澄安。

谢澄安:“你干嘛啊?”

萧明允委屈狗狗脸:“人太多了,我怕我丢了。”

谢澄安:……

大庭广众的、挣、挣、挣、挣不开,算了,大家的注意力也不在他们身上。

虽然没有现场查验,但是村里的哪一块地,是县里的哪一位财主的,大家都知道,稻子早就出苗了,不用担心以次充好。

地契明确标注了土地的位置、面积、四至、买卖时间、买卖双方签字画押、上天三丈、入地三丈,均归某某某所有,并加盖官府印章。

加上小天爷这个无所不知的外挂,萧明允这个不懂田的人,也不用担心再次被骗。

书写地契是文书的差事,官印只有县令有权盖,吴仲平确定好地契的内容、填好、叫买卖双方签了字、画了押,郝英再查验一遍,盖上官印,便算了结。

听到萧明允三个字,吴仲平明显愣了一下,心跳甚至开始加快。

如果可以,他想立刻离开这里,但是他只能硬着头皮继续写,天太热了,热得他都出汗了。

吴仲平在百姓的心目中,也算一位好官,这不,买田的老百姓大都不识字,他们有什么疑问,吴仲平都会耐心地解答。

每填写一张地契,他都会问一下他们,还有没有不清楚的地方,很是负责。

要交流就得看着对方,可是他不想面对萧明允,再可是前面的每一位都问了,不问萧明允就很明显是在区别对待。

会有闲人猜测他和萧明允的关系,会有聪明人,猜到他们在京城就认识,这会令他烦恼。

可是萧明允一定能够认出他,一直低着头,好像他在害怕什么似的,纠结死了。

方绍开:“吴大人,西临萧汉河两亩,不是萧河汉。”都写错两遍了。

方财主跟他说话,吴仲平下意识地抬起了头:“哎呦,热胡涂了,多亏方财主明察秋毫,不然又得扣工钱了。”

这是扣工钱的事?方绍开皮笑肉不笑了一下,左右邻居都能写错,有了纠纷说不清的时候,他吴仲平负责吗?

余光看到萧明允没有看他,吴仲平才大胆了一些,大胆地观察萧明允。

萧明允比他印象中,又高了一些,棱角也更加分明了,明明穿着遍大街都是的麻布短衣,却还是那般傲于世间万物的模样,却又不同于年少时的轻狂。

要不是事先知道他们的关系,谢澄安就要以为吴仲平是看上他们家小鱼儿了。

方绍开:“吴大人?要不,吴大人休息一会儿,我们可以自己写。”赶紧签完,他还要忙别的事呢,他和萧明允都会写字。

怎么可能让他们写,那样不就显得他这个职位,设置得很没有必要了吗?

给了钱,拿了地契,萧明允只跟方财主打了个招呼,就走了。

没有多看吴文书一眼,也没有多说一句话,吴仲平没有觉得失落,反而松了一口气。

因为要签字画押,所以这四亩田就没有记到萧远之和萧思谦的名下,不知京中的情况如何,他们还是不要离开三家村比较稳妥。

怕魏婷婷找谢澄安的麻烦,所以也没有记在谢澄安的名下,四亩田,全在萧明允那。

但是其中两亩算萧远之的,一亩算萧思谦的,还有一亩,算是他和谢澄安的,买之前就商量好了。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