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难公子的发家日常(189)
如今干劲一上来,李秉文就待不住了,他第三天就启程,去各个州府选铺子去了。
他一定要把这件事情干成,让他的爹娘和亲哥都看看,他也是可以干大事的。
萧明允要在这期间,刻好够十二家书局用的活字模板,要正式投入使用了,字体最好统一,所以只能萧明允自己刻。
在那之前,他要先解决一个人——跟着李秉文的人。
陆青被石块砸中,从树上跳了下来,他向萧明允行了一个抱拳礼:“永安王给萧二公子问好。”
向来不愿意挪动的李家二公子,突然带着满满三车行李出了城,一直惦记着萧明允的永安王赵升直觉不对,便派陆青跟着李秉文,他果然是来找萧明允了。
萧明允:“有话快说。”
陆青:“永安王只是想知道萧二公子是否安好,并无他话。”
按照萧明允的性格,这个时候,他就该叫陆青滚了,可是事情总是这么凑巧。
李秉文告诉了萧明允兖州饥荒的消息,要不是因为这个,他能提前一个月到,四皇子赵升接手了此事。
授粉那几天,连续下了好几天的雨,结的种子本来就不多,结果秋收的时候又连续下雨,所以麦仁全都发霉了。
一整年吃的都是上一年的存粮,一旦今年没有收获,就会爆发饥荒。
兖州境内,因为争抢食物而大打出手者,数不胜数,甚至结成了几股势力,冲突不断升级,情况不容乐观。
四皇子治下的洛阳府,放出粮食两万石,不料却在半路着了火。
是天灾还是人祸,等四皇子慢慢地调查,他只能先从并州紧急调了五千石,派精兵护送至兖州。
可是两万石粮食就那样没了,其他州府就算再调,也不够兖州的百姓度过冬天了。
四皇子想通过这件事,重新获得皇帝的器重的,一旦不能完全解决,那他就是出力不讨好。
九月倒是可以种小麦了,但是小麦,要到明年的五月才能收获,中间有八个月的时间。
可是吃的都不够,哪儿能分出种子来?又不能把其他州府的粮仓搬空,赵升为此焦头烂额。
土豆生长不需要太高的温度,而且只要三个月就能成熟,最初的那一株,只有十来个小土豆,经过萧明允的耐心培育,每个小土豆都分别发了七八个芽。
切块,种植,才一个月的时间,就已经有一千多个土豆了,几何级增长,太可观了。
它们还太小,得再长一长,好在四皇子那边也能坚持一段时间,萧明允便叫陆青一个月以后再来。
兖州。
府衙。
为了稳住民心,不至于发生暴.乱,赵升两个月前就到了兖州,他跟百姓一样,吃着粗茶淡饭,人都瘦了一圈。
陆青:“萧二公子在试种一种粮食,一个月以后,才能知道可不可食用。”
赵升:……
为了兖州的百姓,还是为了他?
赵升:“他还生我的气吗?”
陆青:“萧二公子并未多言。”
萧家获罪一事,虽然三皇子有后手,但毕竟是他给萧远之送画,才给了三皇子机会,萧明允一直不回他的信,一定是生气的吧。
赵升:“他过得怎么样?”
陆青:“盖了新房,很气派,衣食住行皆不用愁,还有,萧二公子成亲了。”
哐当一声,茶杯被捏碎了,吓得兖州知府的心脏蹦蹦蹦的,却又不敢进去问。
萧明允没有故意跟陆青说,是聊土豆的时候“随口”说的,说土豆是谢澄安进山采药的时候发现的。
一开始,谢澄安并不知道这个东西能吃,他只是出于好奇,烤了一个,没想到这个东西的味道还不错。
催芽、种植、食用、注意事项,所有的东西都是谢澄安试验和总结的。
这很合理,因为谢澄安是大山脚下面长大的,而萧明允,是个连韭菜和小麦都分不清楚的纨绔子弟。
一个月以后,一千多个土豆如期地成熟了,萧明允和谢澄安做了几个通风的簸箕,又往簸箕里面垫了一层温润的沙土。
将土豆切块,放置其中,然后再埋一层沙土,为了保持湿润,最上面还要再铺一层稻草,自然发芽需要两个多月,急用,所以才这样催。
萧明允叫陆青买了几辆驴车,带走一百多筐,并且嘱咐他,每天都要给土豆少洒一些水,保持湿润,到了兖州应该正好发芽。
接下来的种植方法,萧明允全都写在了信里,土豆比小麦的成熟期短,应该可以缓解粮食不足的困境。
怕在路上发生意外,萧明允还提前联系了李有福所在的镖队,把土豆混在寻常的货物里,一路护送。
怕赵升种植失败,所以萧明允留了一半,自己种,把两亩贫地种满以后,土豆还剩下很多。
收获土豆的时候,萧明允和谢澄安就给张铁牛和冯竹子等关系好的人送了一些。
他们的评价很是不错,便一起劝说只有贫地的人别种稻子了,改种土豆。
魏知田刚好路过,就拿了两个,他们一起打过野猪,魏知田是魏河风的长子,谢澄安给他家的小孩看过病。
刚蒸好的土豆太烫了,魏知田便剥了皮,放在了碗里,打算给他的媳妇郑晓晓和他娘吃,谁知,两个人刚提起筷子,桌子就被掀翻了。
魏河风:“什么奇奇怪怪的东西也敢往嘴里塞,就不怕毒死你们!”
魏知田:“爹!他们都吃过了!”
魏河风:“我魏河风虽不是大富大贵,但也没有沦落到乞食儿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