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落难公子的发家日常(194)

作者:微生恒绍 阅读记录

老百姓没有不怕官的,再好的官也怕。

谢澄安想给郝英行个礼,结果才刚迈出去一步,就膝盖一软,还好被萧明允及时地捞住,才没有摔倒。

谢澄安:“您看,我也没受什么伤,还请您不要按照聚众闹事定罪。”

“叔叔才摔断了腿,婶婶要是再被关上一年半载,家里就没有人照顾了。”

萧·我有罪·三婶垂着眼睛,冒着冷汗,念叨着:“是是是。”

骂几句还不行?竟然还动了手,她怎么能够这么冲动?可千万不要把她关到大牢里,她还有两个孩子呢。

故意伤害罪如何量刑,要看受害者受伤的程度,包括生理上和心理上,既然受害者谢澄安不计较,那么郝英也只能把帮腔的那群人批评了一番,说下次再有人闹事,一定严惩。

萧三婶在心里对谢澄安三拜九叩着,说:“澄安他娘,实在对不住。”

萧母:“妹妹快别这么说,都怪那些传瞎话的,赶紧叫梁大夫去看看他三叔的腿吧。”

萧三婶:“澄安这儿?”

谢澄安用手扶着腰,脸上却笑笑的:“我没事哎呦~,师父,你快去看看我叔叔的腿吧,啊,轻点,婶婶快去吧,我真的没事,休息几天就好哎呦~,明允你别搂我的腰,就是摔着腰了。”

萧·我可真该死啊·三婶在萧父、萧母、张婶婶、和张素素的簇拥劝说下,赶紧请梁大夫去治萧有岭的腿了。

因为某位睚眦必报的侄儿,萧三婶在半路上还摔了一跤,只是,包括她在内的所有人,都认为是她走得太急了。

萧远之邀请郝英去他家里喝茶,郝·大可不必·英婉拒。

这场由瞎话引发的闹剧,总算是圆满地收场了,就是梁大夫气不过,问萧三婶要了十两。

萧明允把谢澄安抱了回去,说:“快点呸呸呸。”

谢澄安的腰根本不疼,他是装的:“呸什么啊?”

萧明允:“什么全算你的?”

谢澄安:“哦,你说这个啊,她一个妇人,没多大力气的,顶多就是打的时候疼一下,现在已经不疼了。”

双方都是普通的百姓,那么郝英在断案的时候,就一定会公正。

谢澄安早就想好了,如果萧三婶执迷不悟,那么他就继续装,让县令把闹事的全都抓起来,去牢里面教育。

但如果萧三婶迷途知返,态度诚恳,那么他也可以息事宁人,谁没有头脑发热的时候呢?

谢澄安是有分寸的,来闹事的如果是一位虎背熊腰的男子,他就不会说伤了残了,全算他的,那样的话了。

虽然是他激的萧三婶,但是他并没有讹萧三婶的钱,鸡蛋也没有收,是非对错不是买卖,有的时候真的算不了那么清楚。

萧三婶闹事在先,可是他们喊来了县令,也把萧三婶吓得不轻,此事就算两清了吧。

可是他被推倒的时候没有防备,胳膊杵在了地上,怎么都得疼上几天,谢澄安不以为意,但是萧明允心疼啊。

萧明允给谢澄安划破的手掌擦着药:“那也不许乱说。”

谢澄安:“知道啦,我想吃一块绿豆糕。”

萧明允:“嗯。”

谢澄安:“要喂。”

自从有了跑腿的人,家里的零嘴就没有断过,谢澄安晃着脚,吃着绿豆糕,喂的人开心,被喂的人也开心。

劫数可以转嫁这个说法,萧三婶最终是没有相信,孙莹造的谣太多,也早就忘了这一个,但语言是有力量的。

一些因为懒惰、不务正业、倒霉、子孙不肖、创业失败等等,开始走下坡路,又不可能从自己身上找问题的人,隐约怀疑是萧明允家夺走了他们的运气。

还好郝英严禁他们闹事,同时也有一部分人坚定地不信,所以那种说法,没有像当初的“靠近萧家者杀无赦”那样,引起大范围的讨论,希望随着时间的流逝,它可以彻底地沉寂吧。

生意伙伴李秉文为了让书局尽快开张,过年没有回京城,他在年底之前买了十间铺子。

要印刷,还要装订,所以他买的是带院子的,有两个地方买不到,只好先租了。

他计划在元宵节之前叫伙计们学会,过完节选个良辰吉日,正式开张。

萧明允和谢澄安初二去探望了一下梁大夫,初三就出发去了淮安府。

他们走后不久,魏青田、郑丰收、筑阳县的温如玉、纪若愚、还有七八个同学,也相跟着去了淮安府,魏广田没去,他要给他娘守孝三年。

纪若愚年长,去年过了县试,今年要在府里的鹿鸣书院学习,其他人去参加鹿鸣书院举办的元宵诗会。

筑阳县。

纪若愚家。

儿行千里母担忧,衣裳会不会洗?床板硬不硬?饭菜合不合胃口?纪母给纪若愚准备了几坛酸黄瓜和辣白菜。

都是筑阳县常见的小菜,腌好了,就是放上半年都不会坏,拌上这些爽口小菜,就是白米饭也能吃三碗。

纪母:“你头一年去,一定要跟同学好好相处,娘特意多做了一些,去了跟同学们分着吃,过上两个月,娘再给你送。”

去年春天张文通办的那场讲经会,纪母也去了,大师说她儿子这一次能考上,她儿子果真就考上了。

大师还说纪若愚的人际关系不顺,纪母便在他临行之前,多嘱咐他几遍。

纪若愚却眉头一皱:“说了不拿不拿,你也别给我送,白菜黄瓜谁稀罕?府里人都不吃这个,拿出去还丢人呢。”

纪若愚把被褥从包袱里面取了出来,跟他娘说过好几遍了,书院会发、书院会发。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