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落难公子的发家日常(195)

作者:微生恒绍 阅读记录

面料好一些也就罢了,他去府里上学,带着一套这么旧的被褥,面儿上还是麻布的,不被同学笑话才怪。

纪若愚要住在鹿鸣书院,每半个月休沐一日,根本没有时间回来,所以他的行李比别人的多很多。

郑丰收等人来帮他拿行李:“纪师兄,这几个坛子拿不拿?”

纪若愚:“不拿。”

郑丰收他们在搬院子里的书箧,纪母连忙把被褥抱去了里间。

当着同学的面,纪母不好再多说什么,只尽力掩饰着,未能给儿子提供更好的物质条件的愧疚,和远行的担忧。

又怕耽搁得久了,纪若愚的父亲若是喝得醉醺醺的回来,念叨些陈芝麻烂谷子的家丑,更让纪若愚没有面子。

一行人跟纪若愚的母亲道了别,趁着夜色,匆匆地驶出了筑阳县。

淮安府。

鹿鸣书院。

萧明允递上了拜帖。

鹿鸣书院现任院长的父亲苏保衡,曾在国子监教皇子们读书,他在古稀之年回到淮安府,一心研究学问,是萧明允的启蒙老师。

苏文景:“爷爷您慢点儿!”

苏保衡健步如飞,别人都跟不上他。

书院大门外的萧明允还没看见人呢,就先听见了健壮有力的笑声。

苏保衡上来就捶了萧明允一下:“兔崽子,还知道来看我!”

萧明允等在角门上,苏保衡却非让他们走正门,谢澄安不懂,但是已经有人在议论了。

说他们的穿着打扮,着实一般,却能走鹿鸣书院的正门,难道他二人是微服私访的王公贵族?或是避世的学者?

苏文景是萧明允的师兄:“这位是?”

萧明允:“谢澄安,他是一位大夫,也是我的郎君。”

苏文景:“恭喜师弟。”

谢澄安早就被苏保衡拉走了,年龄大了,就喜欢水嫩嫩的娃娃。

娃娃几岁啦?十六了。家住哪儿?筑阳县三家村。能吃几碗饭?两碗。太少啦。

二哥苏时景:“他要是欺负你,你就往他的被窝里放毛毛虫,他最膈应多腿的东西了。”

谢澄安:“嗯……”

四弟苏昌景:“或者告诉我爷爷,我爷爷会罚他抄《左传》,三十遍。”

三哥苏宣景:“人人都说萧二公子字写得好,却不知道他小时候最不喜欢写字了,每次都得御史大人和我爷爷轮流守着。”

“若是有事,走开了一下,回来铁定看不见他的影子,所有学生当中,属他最费劲了。”

后来萧明允就发誓,他一定要把字写好,字写好了,他们就不会总是让他写,他就可以想玩什么玩什么了。

后来发现他还要读书,那就把书读好,读到对答如流,他就可以想玩什么就玩什么了。

后来发现他还得养家,抄书赚钱太少了,他便开始写话本,直到现在萧明允也不爱读书写字,但是他感谢它们。

谢澄安被一群姓苏的围着,吉祥和伺候苏保衡的小厮们也都认识,好几年没见了,他们似乎有说不完的话。

就连谢澄安怀里的小黑球也很受欢迎,天冷,小黑球是给谢澄安暖手的。

萧明允一个人在后面牵着驴,哎,热闹是他们的,他什么都没有。

第77章 先帝之死,另有隐情

鹿鸣书院是南方历史最悠久、也是最有名的书院,启蒙班、童生班、监生班、会试班,光是启蒙班就有八间教室。

相邻州府和淮安府辖内县城的学子,都以能在鹿鸣书院学习为荣,同时考试也很严格,不是每位童生都能进。

为了让学生们能在家里过完元宵节,鹿鸣书院每年都在正月二十开学,但是距离远的怕迟到,所以一过了春节,就陆陆续续有学生报道。

萧明允只是想探望一下他的老师,不想闹得太轰动。

学子们为了考取功名,寒窗苦读数十载,他的家里有两位罪臣,他不想影响他们,也不想影响书院,本以为会有小厮带着他们走后门。

苏保衡把谢澄安拉进屋,叫人把他仅剩的一盒玫瑰甘露拿来,又吩咐厨房做了十来样点心。

苏保衡:“好不好吃?”

谢澄安咕叽咕叽:“好吃。”

每样都吃了一块,谢澄安就饱了,可是苏保衡嫌他吃得太少。

长辈给夹到了碗里,也不好意思不吃,谢澄安摸着圆滚滚的肚子,向萧明允投去求救的眼神,萧明允当即写了一张字,叫苏保衡指点。

苏保衡:“我可指点不了,瞧瞧。”

苏保衡把苏文景特地买来孝敬他的《春秋》,拿给萧明允看。

苏保衡:“一门心思研究学问的避世大儒?我一瞧就知道是你写的!在淮安府都传疯了,三十两银子一本!”

萧明允:“书局老板编得玄乎。”

苏昌景:“澄安哥哥!”

苏昌景朝着谢澄安招了招手,成功地把他从点心里面解救了出来。

苏昌景是他们这一辈里最小的,年十一,但是他的个头却比谢澄安还要高。

苏昌景:“它是猫吗?”

谢澄安:“它是金钱豹。”

苏昌景:“那它为什么是黑色的?”

谢澄安:“它呀,长歪了,不过在阳光下面,可以看到花纹。”

谢澄安找了一个光线好的地方,扒拉开小黑球的毛毛,把它的花纹指给苏昌景看,结果把苏家这一辈所有的景都给招来了。

三哥苏宣景:“它要多久才能长大?”

谢澄安:“一般一年就能长大,但是这一只好像先天不足,也可能是知道自己长大了会变丑,所以不想长大吧。”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