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落难公子的发家日常(205)

作者:微生恒绍 阅读记录

赵升:……

圣旨叫他处理饥荒,他私自离开兖州,便是抗旨,天下所有的罪责之中,抗旨最大,即便事情进行地很顺利。

赵升穿着普通,落脚在一家偏僻的客栈,只带了一位心腹,为的就是不引人注目,却没想到赵昂的眼线无处不在。

赵升:“查一下那个人。”

推谢澄安下去的人。

陆青:“是。”

因为谢澄安对他们有恩,所以他才对谢澄安忠贞不二?萧明允从来不会委屈自己,这样的想法纯属是自欺欺人。

优秀的皇子不会因为情爱而影响争储,见到了想见的人,解决了心中的疑惑,赵升连夜启程,回了兖州。

让一个人消失的办法多得是,他要找一个不会让萧明允怨恨他、也不会让萧明允对谢澄安念念不忘的,不论是皇位,还是萧明允,他都有足够的耐心。

赵升心中所想,萧明允不得而知,皇子遗传皇帝,心思难测,他懒得花费时间去揣摩。

如果赵升是想见证他的恩爱,那么他十分欢迎,但是,如果赵升想对他的家人不利,那么他绝对不会坐以待毙。

萧明允把谢澄安一整个兜在斗篷里,严得一丝风都进不去,他亲了亲谢澄安的额头,又贴了贴他的脸,说:“我在,别怕,别怕。”

谢澄安很努力了,但他的声音还是有一点抖:“有人推我。”

萧明允:“纪若愚。”

谢澄安:“为什么?”

纪若愚行凶的过程,只有萧明允一个人看到了,没有其他的证据,谢澄安也没有受伤,所以就算告到官府,也不能将纪若愚绳之以法。

人多口杂,谢澄安便说,他也不清楚自己是怎么掉下去的。

纪若愚跟着别人,说了几句福大命大之类的话,只是心跳从一开始到现在,一直咚咚咚。

苏文景只带了一辆马车,苏时景和其他的同学只能步行回去了。

小黑球缩在苏昌景的怀里,努力降低着自己的存在感,它知道谢澄安有此一劫。

但是人与人之间的恩怨,它不能插手,冤有头债有主,希望萧明允不要迁怒于它。

他们先让谢澄安洗了个热水澡,又吩咐厨房准备了一桌好吃的,此时此刻,萧明允正在给谢澄安擦头发。

苏宣景和苏昌景年纪小,怕他们沉不住气,苏文景便罚他们去抄论语了。

给筑阳书局抄书的事,不能说出去,所以纪若愚撞掉他们包袱的时候,谢澄安说:“十五两银子呢,撞坏了你赔得起吗?”假装书是他们买的。

当时纪若愚对他们的态度还非常友好,除此之外,他们跟纪若愚就没有什么过节了。

以前的谢澄安又黑又瘦,又矮又小,头发还特别毛躁,他穿着最最普通的麻布衣,与现在判若两人,所以谢澄安确定纪若愚没有认出他。

再有就是游廊里的事,总共就这么多接触,所以他们调查了纪若愚。

纪若愚的父亲纪端睿,年纪轻轻就考上了秀才,他本能留在村里做村长的,可他志不在此。

为了能够一心一意地读书,纪端睿卖了老家的房子和田产,在县里买了一间宅子,可是再往上考,纪端睿却一直考不上。

祖祖辈辈的积蓄全给他读书了,如今,除了一座破旧的宅子和秀才的名头,纪端睿什么都不剩了。

他只能靠着代写书信为生,日子过得还不如巷口卖馄饨的。

他觉得自己能够考上秀才,应该是比大部分人强的,他读过书,会写字,他的一生应该辉煌灿烂,实际上却一事无成。

跟他同期的郑宝来,当了村长以后吃香喝辣,要雨得雨,他的长子死了,他也不当村长了,但是那些年捞下来的银子,足够郑宝来度过一个富足的晚年,可是纪端睿错过了。

朝廷会安排举人,去其他州府的县城做县令,秀才却不行,村长大部分是上一任村长举荐,村民推选,县令看着差不多,就能当。

可是纪端睿离开他们村三十多年了,没有人记得他了,他们村也一直没有空缺,一辈子就一次的机会,后悔也没有第二次了。

邻里们习惯性地叫他纪秀才,他却觉得他们是在讽刺他,他总觉得别人在对他评头论足,在嘲笑他当年看不上村长,如今落魄的连生存都难。

纪端睿经常对纪若愚说:“你要是考不上举人,就干脆别出门了!出去就会被别人笑话!他们全都会在背后议论你!”

会笑他的麻布衣,笑他碗里没有肉,笑他说话粗鄙、不懂礼节,笑他跟那些山沟里长大的、一个字也不认识的土包子一样,笑他还不如街上卖馄饨的。

要是考不上举人,当不了官,他的一辈子就只能跟下九流打交道,不是种地的,就是卖菜的,不是伺候人的,就是端盘子的。

永远结交不了达官显贵,干什么都没有路子,他会跟他爹一样,被别人嘲笑一辈子。

出生的时候都是一张白纸,给他浇什么颜色的水,他就开什么颜色的花,什么颜色最多,他就定型为什么颜色。

这种话纪若愚听过多少遍?可能每天不止一遍,他反感吗?那可以说是厌恶至极,但是并不妨碍他在遇到事情的时候,沿用这种思维。

从踏入淮安府的那一刻开始,他就在琢磨着如何结交这里的达官显贵,礼节不敢疏忽,言语未曾粗俗,还要记得跟下九流拉开距离。

从知道谢澄安不是读书人开始,纪若愚就觉得他的人生有了污点,就总是觉得别人在说他,赞扬过一个文盲。

有几个从小就知道读书写字的人呢,不都是被大人逼着、打着学的么?纪若愚也是被他的父亲骂着、打着。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