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落难公子的发家日常(256)

作者:微生恒绍 阅读记录

盖工厂、进木料、定工具、一切都很顺利,萧明允还请了两位老木匠,来工厂做师父。

神奇法器的载体跟普通的家具一样,只要把尺寸裁对了就行,老木匠很快就能上手。

木匠通常不需要自己到处揽活儿,都是谁家有需要,才会去找他们打,有生意了就干,没生意了就歇着。

有时候连续好几个月都没有人找,有时候又会往一起赶,活儿多了又做不过来,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生意跑掉,所以木匠的收入很不稳定。

这就是百姓们宁愿种田,却不愿意做木匠的原因,也是木匠们不愿意教太多徒弟的原因。

给萧家做工就不一样了,每天都有活儿干,还不用承担木料积压、或者存储不当的风险。

工钱很丰厚,不比自己单干挣得少,里面包括了教学的钱,所以他们愿意带带新手。

木工活是个细致活,尺寸一厘都不能差,料子得刨平,不能高高低低,也不能浪费木材。

水平和垂直就有很多人搞不了,干不来的结了工钱,劝退了。

留下的十八位工人,分成了三队,两位老木匠各带一队,张铁牛的大儿子张青禾带一队。

张铁牛是入赘张家的,他的前妻在逃难的过程中去世了,张青禾是张铁牛前妻的孩子,年十五,已经学了三年木工了,带新手没有问题。

不论是切割还是刨料,都必须先由队长检查,再由萧明允验收,合格的才算数。

“咱们到底在做啥?”

“尺寸也不大,装书的?”

“装首饰的吧。”

“管它呢,能结了钱就行。”

萧明允:……

等他的神奇杂货铺开张的时候,再告诉他们吧。

新手负责切割、刨料、处理普通的木材,为洗衣箱的普及准备板子,做生意得有钱投资,也得敢于承担风险。

老匠负责开榫、雕刻、打蜡、处理名贵的木材,先为优质的客户生产冬暖箱和夏凉箱,萧明允最后结阵,神奇木工厂正式投入生产。

在培养出足够多的、优秀的工匠之前,萧明允每天都要跟老木匠们一起做工,从早到晚。

萧父和萧母不想主事了,萧思谦又要教书,所以记工和记账这样繁琐的事,是曲令仪在负责。

工本按照日期记录,几月几日,天气如何,来一个,记一个,切割还是刨料,开榫还是雕刻,分别做成了几件。

曲令仪先跟工人核对清楚以后,再拿给谢澄安过目,由谢·小老板·澄安来给大家发工钱。

工钱要当众领,领了的需要在钱数上摁个手印,一页记不满就画叉,避免伪造账目的可能。

每一页的末尾都要汇总一下当天钱和货的总数,方便月底和年底的清算。

除此之外,需要进什么料子,运输和存储上的耗费,也是曲令仪整理好了,找谢澄安拿钱,然后再跟木材商和运输队交涉。

还没见回报呢,光是买料就花了上百两,谢小老板都有点心疼了。

关于曲令仪掌管银钱方面的事,还引起很多不好的议论。

大概就是说她一个女人,成天抛头露面,不知检点,不过,这丝毫没有影响到她,也没有影响木工厂的开展。

吉祥得寸步不离地跟着谢澄安,所以他每天上午都要去梁大夫家,或是进山采药,或是做些杂事。

下午陪着谢澄安读书,谢澄安也不叫他白陪,他一边读着论语,一边在教吉祥写字。

如意跟在萧府的时候一样,跑跑腿,做做杂事,最让他无奈的是,从萧思谦成亲到开办工厂,事情那么繁琐,萧明允和谢澄安竟然一次架都没有吵过。

好吧,比起两个人的感情,他更在意那些箱子。

直到李秉文的到访,如意才知道萧明允开书局的事,按部就班地汇报给联络人,但是四皇子早就知道了。

只是他知道的时候,青云书局已经在全国各地展开,毕升之名已经享誉天下,也没有新的市场可以发掘了。

如此利国利民、功在千秋的事,错过了,好吃懒做的李秉文才没有这个脑子,这一定是萧明允的主意。

于公于私,四皇子赵升都比以往更加强烈地想要得到萧明允。

赵升叫如意仔细地盯着,萧明允做的东西,肯定不是寻常木匠都能做出来的。

这一次,他要赶在李秉文之前,给予萧明允资金支持,甚至是政策支持,倘若又是利国利民的事,那么一定要有他的份额。

给李秉文展示的那天,如意被派去县里置办东西了,茶要东街上香茗轩的,面要西街上李记粮油的。

布要北街上章氏布行的,调料要南街上泰安粮油的,等他买完东西回来,李秉文已经带着夏凉箱走了。

怎么看都是普通的木箱,衣裳、书、首饰、银子,随便装什么,它就是个箱子。

一个两个都叫他盯着,他亲眼见过萧明允组装,都开始招工了,能是什么稀奇之物?

给萧父萧母和萧思谦的神奇法器,还没有送过去,所以他们也以为萧明允做的,只是普通的收纳箱,从他们那里根本打听不到什么。

问吉祥,吉祥只是说:“二公子做事又不跟我交代,想知道什么,直接问去二公子啊。”他越来越不喜欢如意了。

如意一筹莫展的时候,谢·小老板·澄安的日子却滋润得很。

他上午学医,下午读书,每一天都特别充实,有病人请,就去忙,没有,就在家里待着。

偶尔去厂里溜达一圈,看看进度,先不管厂子能不能赚钱,光是当老板这个感觉,就很不错。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