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难公子的发家日常(257)
第100章 谢澄安发现如意的古怪
感觉不错的事除了当老板,还有当萧明允的偏爱,谢澄安做梦都没有想到,成亲以后的核桃没有壳,石榴只有籽。
成亲以后的苹果是一块一块的,每日的点心不重样,这些东西都是萧明允趁着他午睡的时候准备的。
谢澄安本来没有午睡的习惯,但是多睡觉才能长身体,萧明允说他不睡午觉,就不教他读书了,于是谢澄赡养成了午睡的习惯。
柳暗花明,草长莺飞,又是一年好春光,谢澄安咕叽咕叽地吃着桃子,结果还没吃了两口呢,他家的门就被敲响了。
王文娟:“小大夫?”
一年前,三家村的前任村长郑宝来,得了跟段双喜一样的消渴症,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却在减轻。
郑宝来是本村的,所以谢澄安就没有要求他住院,只是吩咐了一些注意事项。
甜点和甜汤绝对不能再吃,瓜子、花生、核桃等榨油的东西不能吃。
营养太丰富的比如牛奶和牛肉,要少吃,饮食要少盐少油,多活动,每个月复诊一次。
郑家的宗房有很多良田,但是郑宝来清闲了几十年,把一身的力气全都给闲没了,他也不愿意再干农活儿。
分家以后,各家种各家的田,各家吃各家的粮,郑宝来也不好再指挥侄子们替他干了,他便雇了工人。
粮食是第一大事,播种的时候糊弄田地,收获的时候,田地就糊弄人,春天正是农忙的时候,王文娟每天都在田边盯着,没有人敢不用心。
一忙起来,王文娟就经常忘记郑宝来的病,如今已经有三个月没有叫谢澄安复诊了。
大夫不是仆人,一般不会特地记着某位病人复诊的时间,按时按点地上门看诊。
消渴症病情不严重的时候,是不需要吃药的,饮食严格地注意,这个病慢慢地就好了,谢澄安以为郑宝来是病情好转了。
谁知道郑宝来不仅体重下降,还经常头晕疲劳,三个月没见,竟然严重了很多,一看就没听大夫的话。
吃点心了吗?没有;大鱼大肉?没有;酒?没喝;饭菜?淡的都没味道了。
如果饮食没有任何问题,那么除了用药控制,病人自己能注意的,就只有多走走了,争取能把多余的营养消耗掉。
走多少路才算多?对郑宝来来说,去田里溜达上一圈,看看工人们有没有偷奸耍滑,就算多。
实在迈不开腿,就只能管住嘴了,可饭是王文娟做的。
自从郑宝来把郑丰年的三个孩子卖掉,王文娟就再也没有和他吵过架,嘘寒问暖,温柔小意,很像是一对恩爱的夫妻。
郑丰年死了,宗房的家产当然都是郑丰收的,郑宝来以为王文娟是得偿所愿了,所以才对他改观。
其实从那个时候开始,他们的饭菜就一天比一天咸了,盐是慢慢增多的,所以郑宝来适应了,他的口味越来越重,自己却没有感觉。
每天都有下午茶,还搭配不同的甜点,吵吵闹闹了那么多年的媳妇,如今高高兴兴地亲手给他做吃的,做的又香又好看,那不得多吃几个,夸赞一番?
在大庆,精细盐和绵白糖都是奢侈品,寻常人家根本舍不得吃,做饭都只放一点点。
只有像他们这样富裕的人家,才会大把大把地买,饭菜够味、每天都有甜丝丝的点心,是财力雄厚的象征,是他们面子上的光。
一块又一块甜甜的点心,不仅满足了郑宝来的口腹之欲,还满足了他的精神需求。
大庆妇德包括让丈夫吃好,可是郑宝来自从生病,便这个不能吃,那个不能吃,谁看了不说一句可怜?
王文娟便特地给他做了咸口的点心,淡淡的咸味,一点也不腻。
其实里面放了很多糖,再放很多盐,糖和盐的分量丝毫没有减少,只是口感上吃不出来,饭菜也一样。
糖、盐、醋,按照不同的比例,能做出千变万化的味道,吃着不甜、不咸,实际放了多少,只有王文娟知道。
叫他们少盐,少了也比正常重,只是在郑宝来嘴里,淡了很多。
大夫说不能喝酒,但是没说不能喝果酒,果酒在大人的眼里根本不算酒,酒是粮食的精华,那么果酒就是果子的精华。
花费时间和心思,去发现和准备对方的喜好,是天底下最最感人的行为。
一开始,郑宝来还非常不重视,经常偷偷地喝酒,所以他的肝脏和肾脏的功能越来越差。
身体的负担越来越重,摄入的糖分和盐分,越来越难分解,所以病情越来越重。
王文娟呢?她吃的少,喝水多,活动量比长在躺椅上的郑宝来多得多,所以她没有像郑宝来一样生病。
她不知道消渴症严重起来,会有多么可怕的并发症,只是听说有人因为这个病烂脚烂腿,腿脚都烂了,人还能活吗?
如果饮食挑不出一点毛病,其实就算不活动,也不可能一下严重那么多的,但是大夫不是算卦的。
病人不知道实情,家属又不说实话,发展到现在这个地步,谢澄安只能建议郑宝来吃药了。
各人的体质不同,那么恢复得快慢、病情的严重与否,确实都不相同,谢澄安打算过段时间,再来看郑宝来的情况。
临走的时候,谢澄安又仔仔细细地交代了一遍注意事项,可惜只过了两天,郑宝来就把大夫的话给忘光了。
头晕、四肢无力、累,活动什么?他只想躺在躺椅上面晒太阳,真舒服啊,腿疼了还有老婆给捶。
儿子刻苦读书,妻子温柔贤惠,房产和田产都有,在家里坐着就有人给他干活,多少人羡慕他的神仙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