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难公子的发家日常(341)
这些年来,赵嵩确实把赵昂哄得很好,他竟然没有把皇帝的把柄告诉他的人,好换取最后时刻的一线生机。
欧阳星华没有教过赵昂太多关于皇权斗争该有的心眼,当然了,他也没有想到萧明允油盐不进,下手还那么干脆。
说他天真吧,他还知道让他的人,比如吴清闲,在朝堂上扮演反对他的角色,说他聪明吧,在面对皇储这么大的事情上,竟然那么相信皇帝。
当初,皇帝只是下令关着萧思谦和萧远之,萧思谦在狱中的经历,都是赵昂所做。
如今,皇帝同样只是关着赵昂,还允许探视,他在百姓的心目中一直是一位仁君,可是来探视赵昂的,并没有他想象中的多。
坚定的三皇子党冒着被连累的风险连日奔波,争取可以早一天把他捞出来,摇摆不定的人关起门来,先看看再说。
坚定的四皇子党忙着罗织赵昂的罪名,争取断掉所有能让昌平王东山再起的机会。
就在双方人马斗得热火朝天、你死我活的时候,天牢里突然传来赵昂死了的消息。
这下,最担心的人不是三皇子党了,而是牢房的看守,他们真的不知道杀死昌平王的人是谁,晚饭的时候,昌平王还挑三拣四的。
皇帝声泪俱下,痛斥着歹人,立誓一定要把杀害他儿子的人碎尸万段,这场父慈子孝的大戏,估计要等过了赵昂的头七才能唱完。
看起来,皇帝对赵昂的所作所为全都不知情,他到现在还被蒙蔽着,可是,他却把这件案子交给了刑部。
刑部永远查不出真正的刺客,反而是昌平王的罪证,一项接着一项被披露。
吴清闲的死也算在了赵昂的头上,包括他设计,诬陷萧思谦与永安王勾结一事。
既然所有的证据都“浮”出了水面,赵昂的头七也过了,那么作为明君,惊讶于自己的儿子心狠手辣的同时,也得为忠臣洗清冤屈。
所有受到牵连的人,都得到了安抚,有的赏了钱,有的赏了田产和宅子,有的官复原职,有的洗清了污名。
不用萧明允自己查,也不用他提要求,因为勾结案而获利的人,全都得到了惩罚。
核心人物全都下了大狱,被判流放,大部分人被贬职,九江府知府做了没几年,章飞炎就被贬去了西南边陲。
赵昂一死,神契自动解除,忠心耿耿的人暗中追查着刺客,麻木的人不知去处。
被逼无奈的人退隐了江湖,不甘心的人很快就投靠了新的阵营,树倒,猢狲散。
可是赦免萧思谦和萧远之的圣旨,却迟迟没有传到三家村,反而是程世闻带着一封密信,单独约见了萧明允。
信上说,大庆朝有那么几个小县城,顽疾难医,他为此忧心忡忡,希望萧明允可以替他分忧。
还特意地提醒萧明允,他不是罪籍,可以参加明年的科举考试,如果世界还在的话。
皇帝并不想放着萧明允的才华不用,这封信就是在告诉萧明允,如果他能如皇帝所愿,去解决那几个小县城的顽疾,那么他就为萧思谦和萧远之翻案。
还委婉地提醒了一下萧明允世界毁灭的事,他知道他的能耐,并且把整个大庆安危,都寄托在了他的身上。
论起下棋,还是他们这位皇帝高,萧明允二话不说就把信纸揉成了一团,有多远扔多远。
程世闻整个人都炸了:“喂!这可是圣上的信!”
萧明允:“明明是臭不要脸的信。”
好在萧远之和萧思谦对世俗的名利也看淡了,而且,他们还不知道朝堂上发生的事。
程世闻:“你!”
萧明允:“啊!我的眼睛脏了。”
程·一头雾水·世闻:“啊?”
萧明允指了指他家的大门,说:“我现在连你也不想看见。”
程世闻你你你,你了半天,一甩袖子,气哄哄地回京了,亏他还给萧明允带了他爱吃的京八件。
出门的时候,程世闻顺走了信纸团,他想看看信上到底写了什么,能让萧明允说出臭不要脸这几个字。
原来是威胁,啊不,是慧眼识珠,如果世界还在的话?圣上可真幽默,程世闻心想。
参不参加明年的科考,明年再说,没想到真的可以拿到分红,工人们干的更起劲了。
不知道木工厂的名声是怎么传出去的,竟然有其他地方的人,来这里找活计。
项元齐已经打听清楚了,那三个人都是淮安府义山县的,义山县整体来讲,土地比较贫瘠,那里的百姓一直比较贫苦。
神奇木工厂生产的产品,都还没有问世,他们千里迢迢地来到三家村,只是听说这里的老板从不打骂工人,也从不拖欠工钱。
项元齐检查过他们的路引,便在厂子里给他们腾了一间宿舍,安排了一些杂事,工厂提供一日三餐,以筑阳县零工的标准,按天付他们工钱。
不是项元齐信任了他们,而是,远来是客,按照名门望族的作风,他们不能怠慢了。
但也不能随随便便就让几个外来人,接触到工厂的核心,所以只能安排一些杂事。
如果杂货铺已经开张,那么项元齐就可以根据销货的速度,决定工厂还招不招工。
可是除了冬暖箱和夏凉箱,直到现在,木工厂生产的东西一个也没有卖出去。
所以扩不扩招,招不招外地的人,项元齐已经跟他们说清楚了,要等老板回来以后再做决定。
从三家村到义山县,坐马车要十多天,他们的户籍都在老家,如果在三家村做工,那么以后有很多事情都不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