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落难公子的发家日常(342)

作者:微生恒绍 阅读记录

义山县土地贫瘠,如果仅靠种田,那么百姓们的日子会特别艰难,所以当地的百姓大多会做手工,绑扫帚、编竹篮、等等,然后把这些基础手工品拿去换钱。

既然那里的百姓大多有做工的经验,那么萧明允打算在义山县开办一家分厂,把他最新研究出来的各种游戏机,交给神奇二厂制作。

游戏机上的法阵,比冬暖箱和夏凉箱,等神奇木工厂正在生产的产品,要复杂的多。

所以对承载着法阵的器具,要求更高,零部件更多,也更精密,内部的联动也更加复杂,有基础的人上手比较快。

不管赚不赚钱,先干了再说,而且,李秉文从赌坊老板和王公贵族那坑来的二十万两白银,足够萧明允折腾。

他早有开分厂的打算,只是还没有想好要在哪儿开,那就义山县吧。

就三家村的地理位置来说,义山县在淮安府的另一端,将来杂货铺如果要开分铺的话,从那边运货也比较近。

但他不是义山县的人,在那里也没有朋友,不了解当地的风俗和人的脾气,一个外地人突然跑过去开厂子,遇到的困难恐怕不会少。

萧明允打算留着那三个人,观察一段时间,如果可靠的话,就让他们先回去,帮他打探一下百姓们的意思。

神奇杂货铺的装修还有一些收尾工作,为了能够早一日开张,吉祥就没有跟着他们一起回来。

装修好了以后,吉祥也没有给萧明允去信,他知道萧明允看得见。

正要启程去淮安府,萧明允却突然收到了一封拜帖,来自义山县的县令周明窗。

萧明允:……

还知道先送拜帖,挺懂礼貌啊。

第137章 杂货铺就要开张了

义山县土地贫瘠,所以百姓们虽然很勤劳,经常做手工换钱,但是生活并没有改善多少。

偶然间听闻,神奇木工厂的老板从不打骂工人,也不拖欠工钱。

农忙时节还允许工人们回家照料田地,周明窗就想,这个厂子要是开在义山县就好了。

为了能够把这个大老板,吸引到义山县去开厂,让百姓们多一个赚钱的机会,他们甚至可以接受低一些的工钱。

但是周明窗从来没有见过,那个厂子里做出来的东西,在市场上售卖。

那位老板到底靠不靠谱,周明窗也打了个问号,所以他派了三个人,先来看一看。

得知萧明允已经在府城开了杂货铺,之前一直在备货,他们的心就完全放下了。

在萧明允从沧州回来以前,他们就已经给老家去信说明了情况。

谈合作得真诚,周明窗先萧明允一步到达筑阳县,听说他回来了,他便赶紧送上了拜帖。

拜帖上自然没有明说他的目的,可是萧明允有天眼,周明窗说的话,他全都听见了。

萧明允:“那三个人目的果然不单纯,他们不是在给自己找活计,是在给他们县找活计。”

谢澄安:“说他坏吧,他还知道为百姓们着想,说他好吧,他竟然想把厂子搬过去。”

“义山县的百姓是有钱赚了,那三家村的百姓就不管了?真是的,幸好我们本来就计划再开一个厂子。”

萧明允捏了捏谢澄安的鼻子,宠溺道:“好一招欲扬先抑啊小郎君,连我都被说动了。”

谢澄安缩在萧明允的怀里,笑笑的。

周明窗只带了一位仆从,坐着驴拉的车,他们没有住在筑阳酒楼,而是找了一家小客栈。

他穿着很正式的衣裳,袖口却已经发白了,见到谢澄安,周明窗先行了个抱拳礼。

周明窗:“谢老板,萧老板,久仰久仰。”

萧明允:“周县令不必客套,有话直说。”

县令怎么说也是朝廷命官,却礼贤下士,态度谦和,所以周明窗留给萧明允的第一印象还不错。

在人家当地,讨论搬人家厂子的事,不太好,所以周明窗把他们约在了县城的一家茶馆里。

周明窗先说了义山县的情况,然后是他此行的目的,说只要萧明允肯投资,那么盖工厂的钱,县衙愿意出一半,还说工钱少一些也行。

萧明允也不拐弯抹角,说他是计划开办二厂,但是他不需要义山县投资,地他自己买,厂子他自己盖。

所有的固定资产,还有原材料,都由他来出资,义山县只需要出人就可以了。

萧明允不是在做慈善,而是想把工厂的话语权,牢牢地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避免决策的时候与其他合伙人产生分歧,也避免盈利以后,因为分红而争吵。

萧明允打算年后再开,他给周明窗的说辞是,他要先看一下杂货铺是否盈利,再决定是否继续投资木工厂。

工厂具体生产什么,各种薪资待遇的细节,都等年后再讨论。

实际上,他是担心皇帝的寿辰过后,他还能不能活蹦乱跳的。

如果这个时候建厂,给了他们希望,但是没过多久老板就嗝屁了,那不是空欢喜一场?

三家村的情况不同,除了稀奇古怪的产品,他们还生产一些不需要法阵的普通产品。

只要杂货铺能够经营起来,那么靠着那些普通产品,神奇木工厂一样可以维持下去。

义山县本来就没钱,如果他们可以不用投资,就有现成的工做,那么周明窗当然乐意。

根据盈利的情况,来决定是否继续投资,是合情合理的事情,周明窗也想继续关注一下杂货铺的经营状况,于是两个人说好,年后再讨论细节。

县里还有大大小小的事情,等着周明窗处理,他没有久留,那三个义山县人就先留在三家村,提前了解一下流水线。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