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名门贵胄(537)

踏入待客的屋子,双胞胎一下子扑向宋舞霞。宋舞霞摸了摸她们的头,上前给诚王妃见礼。众人一阵客套之后,大家再次坐定。雁翎、雀翎如往昔一样,一左一右依偎着宋舞霞,雁翎还有模有样的为宋舞霞介绍着客人。

直至雁翎说话的空闲,宋舞霞才得以观察四周。整间屋子虽没有昌平王府那般奢华,也称不上雕梁画栋,但朱红的油漆,粉白的墙壁,花梨木的家具,透着大方与稳重。

以前,宋舞霞虽然很喜欢为双胞套打扮,但因为小孩子好动,选的大多是实用又结实的布料,贵重的首饰更是很少使用。如今,雁翎雀翎不止头上插着金簪,珠花,脖子上挂着项链,耳朵上甚至还挂着祖母绿的耳环。至于她们的衣服,金丝棉裙外罩貂皮小袄,看上去金碧辉煌的。

雀翎见宋舞霞的目光落在自己的衣裳上,扭了扭身子,撅着小嘴在宋舞霞耳边悄声说:“姨妈,我一点都不喜欢这衣裳,以后你回来了,我能不能不穿?还有,我不喜欢现在的嬷嬷和丫鬟,你能不能帮我把她们轰走?”

宋舞霞马上明白发生了什么事,但没有回应她,只是示意她暂时不要说话,与一旁的夫人们攀谈了起来。

就在众人热火朝天的谈论着京城的各种八卦时,从门外走来了三个女人。为首的大约五十岁上下,穿着与双胞胎同款的貂皮小袄,扶着她的夫人大约二十多岁,一脸喜色,而两人的身后,一个十六七岁的小姑娘一身粉色,低着头,亦步亦趋地跟着。

宋舞霞见三人直直走向自己,正觉得莫名,桂花已然走了进来,介绍说,她们是胡三的表姑、表嫂和表妹。虽然昨晚宋修文提过,胡三府上暂住着几位客人,而几天之前她也听胡三说过,皇帝要“包装”他的身份,但当时的宋舞霞以为只是做做表面功夫,如今实打实见到这三位“表”字头的亲戚,她差点被自己的口水呛到。

领头的老太太也不顾屋内坐着诚王妃,第一个对着宋舞霞边行礼,边说道:“老身见过郡主。”宋舞霞急忙扶起她,正欲说话,对方已经说开了:“听说郡主身体微恙,老身前些日子就想去探望郡主的,后来大侄子说你一直住在太后的怡景山庄,这才作罢。”

宋舞霞尴尬地笑笑,刚说完“多谢关心”,老太太一把拉过自己身后的小姑娘,推至宋舞霞面前,说道:“还不快见过郡主。”

小姑娘羞答答地向宋舞霞行了礼,两颊通红。宋舞霞这才明白老太太的意图,向桂花望去。桂花表情微窒,想引着几人坐下,老太太又说开了,讲述着胡家在前朝的丰功伟绩,讲着以前的胡家是如何威风,如何受皇家器重,其间,她还不忘夸耀小姑娘是如何的温柔、贤惠、善良,就只差没说她好生养了。

屋内的人表面上仔细听着,时不时还附和上一两句,但目光却总是不经意地落在宋舞霞身上。

雁翎、雀翎毕竟年纪小,两人扯着宋舞霞的衣角,用可怜兮兮的目光看着她,似乎在哀求宋舞霞帮忙赶人。幸好,懿安长公主的笑声打断了老太太的滔滔不绝。

“懿安姨”雀翎第一个跑出去。雁翎迟疑了一下,瞥了老太太一眼,也跟着跑了出去。

宋舞霞不知眼前的胡夫人,胡小姐在这里住了许久,但自七夕宴之后,雁翎就对长公主不怎么亲热了。如今她却因她们奔了出去,还附在长公主耳边说着什么,可见她有多讨厌她们。

不过此时此刻宋舞霞也不好说什么,只能跟着诚王妃上前向长公主行礼。长公主与诚王妃打了招呼,拉着宋舞霞的手说:“我们也有好多天没见了,这些日子可真是把我忙坏了,对了,你已经回去昌平王府了吧?”

“本来前些日子就回去了,可天气实在太冷,一拖就拖到了昨日。”宋舞霞笑着回答。

“说起这天气,自第一场大雪之后,这雪就没停过,着实无聊”长公主说着,突然低头问雀翎:“过了年就是元宵节,你们喜不喜欢花灯。”

“我喜欢漂亮的花灯。”雀翎娇声说。

“那好,不如今年的元宵节我们办个花灯会,正好我刚买了一座宅子,可以给大家热闹一下。”长公主说着,把目光投向了宋舞霞。

宋舞霞正想着长公主的意图,诚王妃接话:“你这又是看中了哪家的院子,这次居然还买下了。”

长公主指着宋舞霞笑道:“还能是哪家的,我早就喜欢上她未来夫婿家在城南的那座松柏居,如今也算如愿以偿了。”宋舞霞一听,只能在心中叹一句:太后还真是行动迅速。随后大家讨论起了花灯会。

正在所有人七嘴八舌说着花灯之际,门外突然传来了男人的大嗓门:“他娘的,我找自家妹子还要你批准?小心老子一拳揍扁你”

第一卷 碧琰山庄 第358章 三不政策

第358章 三不政策

听到熟悉的声音,宋舞霞不由地往外瞧去。此时第二声咆哮扑面而来。

“别以为你是皇帝的人,老子就不敢揍你。真要惹火了老子,天王老子我也照揍不误。”

话音未落,屋子里顿时鸦雀无声。宋舞霞刚想起身,懿安长公主突然对雀翎说:“去把你父亲叫进来,我倒要问问他,这大好的日子,他想揍谁。”

宋舞霞见长公主一副与胡家上下很熟悉的样子,正犹豫着是否插手,门口,一个灰衣大汉苦着脸挡在胡三面前,哀声说:“爷,屋子里坐的可都是贵客……”

“滚开”胡三大喝一声,推开随从,正要踏入屋子,桂花已眼明手快,挡在了他面前,生气地说:“你不去前面待客,在这里发什么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