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名门贵胄(545)

“明日?”宋舞霞为难地皱眉。这倒不是她推脱。今年是她回京后第一次过年,整个新年的行程都排得满满的,不是别人上门,就是她上别人家的门。

“郡主,如今胡驸马成了武状元,随时都可能上战场杀敌,难道你想让他就这么上前线吗?”他问得十分笃定,似乎料准胡三一定会出征。宋舞霞正想说一切都还是未知之数,他扔下一句“明日在下一定会上昌平王府拜见郡主”便扬长而去。

宋舞霞虽然担心胡三的将来,但如果方冀想毛遂自荐当胡三的智囊,她也不见得会放心,毕竟她对这个方冀一无所知,谁知道他是不是卧底、特工什么的。不过即便她这般怀疑,第二天还是在山庄等着他。只是她首先等来的不是方冀,而是多日未见的张子善。

相互见了礼,落座,宋舞霞诧异地看着他,道:“张大人,您这是……”与上一次见面相比,张子善清瘦了不少,眼眶深陷,似劳累过低。

“郡主”张子善的声音带着几分嘶哑,陈述道:“在下不久前得知郡主并未与昌平郡王离府,所以匆匆而来,有失礼之处,还请郡主见谅。”

听他这么说,宋舞霞才注意到他穿的衣裳十分陈旧,大衣上还沾着污迹。“张大人这是从哪里来?”

“郡主不知吗?”张子善满眼疑惑,说道:“郡主不是找人给城外的难民搭了棚舍,又买了米熬粥吗?”

宋舞霞被他说得一头雾水。在下第一场雪之前,丁文长告诉她,他已经尽量劝流民们回南方了。之后发生了太多的事,她一直没问他事情的进展。难道是他?想着这个可能,她含糊其辞地问:“难道张大人去城外安抚难民了?”

“在下只是去看看而已。”

“不知那里的情形如何?”宋舞霞忍不住问。经历了两世,她从未见过这么大的雪,秋水阁前的树枝都被压断了不少。

张子善颇有些担心地说:“有不少的棚舍因积雪压塌了,再加上天气寒冷,仅仅靠米粥实难御寒。”说到这,他叹了一口气,“只可惜在下是手无缚鸡之力之辈,也没有银两去买米粮。”

看他一副心有戚戚然的模样,宋舞霞只得出声安慰:“张大人,您是朝廷命官,只要有一颗爱民之心,已是百姓之福。”

张子善摇头,感叹道:“在下为官多年,终日所做不过是为皇上抄写圣令,可郡主回京才几月,不止救助了城外的难民,甚至还被百姓奉为菩萨。”

“张大人,关于菩萨的事,恐怕只是一个误会。”宋舞霞急忙撇清。

张子善摇头,回道:“不管如何,这几日在城外所见,终于让在下有了决定。如果郡主、及胡郡马不弃,在下愿意追随郡马,不管是上阵杀敌,还是镇守边关,在下都愿意尽心辅助郡马。”

一听这话,宋舞霞差点被自己的口水呛到。先不论他们的目的是什么。方冀一介白丁,想成为胡三军师勉强说得通,可张子善乃朝中重臣,怎么可能自贬身价——难道?宋舞霞直盯着张子善,因为她想到了另一个职位——监军。

“张大人,朝中的事我不明白,军中的事就更不用说了,所以……”她为难地朝张子善笑笑,端起茶饮了一口,心中感叹:今日不过是大年初三,胡三究竟会不会领兵还是一个未知之数,却已经有两人迫不及待上门毛遂自荐了。这是不是表示,大家都坐不住了?

张子善似乎料准宋舞霞会推脱,说道:“在下也知道郡主的难处。今日在下冒昧上门,只是想事先告之郡主我的想法。”他的言下之意,他要的并不是宋舞霞的支持,他只是在告诉她而已。

“原来如此。”宋舞霞笑着点头,但心中还是有些不快

张子善看出了她的情绪,急切地补充:“在下只是想趁着年轻,多为百姓做些事情,如果有什么考虑不周,或者说的不对的地方,还请郡主见谅。”

“张大人这么说就太见外了。不过关于大哥的事,我也不瞒大人,其实我并不希望大哥带兵,一来他没有经验,二来,镇守边关还好说,若是其他……我真的不忍见到生灵涂炭,百姓流离失所。”

“郡主”张子善突然有些哽咽,伤感地说:“郡主虽然已经不记得前尘往事,但……”他伸手擦了擦眼角,“老师在世时也经常说,战争只会让生灵涂炭,百姓流离失所。不过老师也知道,很多事情虽不想为但不得不为之……”

“既然如此,如果将来大哥有幸能与张大人共事,还望大人能多多照顾一二。”宋舞霞打断了他,随口说了一句客套话。有的时候,她觉得张子善也算不错的人,但有时候又觉得他十分伪善,就像现在,他的哽咽只会让她觉得他在做戏。

幸好,两人的会面在翠羽进门时被打断了。听到翠羽说,宋舞霞有客人到,张子善识相地告辞了。在院子门口,他与刚刚进门的方冀擦身而过,两人相互看了对方一眼,随后一个向内,一个向外,分道而行。

第一卷 碧琰山庄 第363章 公主府遇刺

第363章 公主府遇刺

与宋舞霞估计的一样,方冀确实想成为胡三的智囊,但与此同时,他揭出了另一件事。虽然张子善明里暗里都称呼宋维善“老师”,所有人都觉得他是宋维善的关门弟子,但依方冀所言,他们虽有师徒之名,却无师徒之实。

这话让宋舞霞完全糊涂了。以张子善的表现,他与她的父亲简直就是“情同父子”,对她亦是爱屋及乌。虽然她也曾怀疑这些都是他演出来的,可即便他骗了她,又怎么能骗过全京城的人。可若说方冀在挑拨离间,他似乎又没这么做的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