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名门贵胄(546)

宋舞霞打量着一脸笑容的男人,客气地说:“多谢方公子提醒,只是,有关您说的事,我毕竟只是一介女流,所以……”她歉然地笑笑。

“在下明白郡主的意思。今日在下冒昧前来,主要还是为了让郡主知道,在下愿意为朋友做任何事情,哪怕那位朋友已经全完不记得在下了。”方冀一边说,一边直盯着宋舞霞,目光恳切,却又似打量。

宋舞霞礼貌性地笑笑,为难地说:“方公子这么说,我能说的只有一句‘谢谢’,只是,不瞒公子,我早已决定,既然以往的事我都已经淡忘了,那么我能做的只剩展望将来,毕竟我们都不是活在过去中的。”

方冀不置可否地笑笑,突然说道:“对了,郡主,昨日您去给宋大人拜年的时候,带了多少随从?”

宋舞霞被他问得莫名其妙,只能摇头说不知道。方冀接着她的话说:“那郡主也一定不知道,在您入了宋家之后,有几个人一直在门外等着你,随后又一路尾随您去了昌平王府,但他们却没有进府,反而消失在了人群中。”

宋舞霞心中一凛,问道:“你是怎么知道的?”

方冀依然只是看着她,并不回答,看到她身后的书架上摆着不少书籍,问道:“如果在下记得没错,太傅在世时,时常拿在手中翻阅的是《九州列国志》,不知此书现在何处?”

宋舞霞当然知道这本书,她也曾翻阅过,与《史记》差不多,记载了历朝历代的大事件以及每代帝王的功过。不过很明显的,方冀所言是特指某一本书。她虽不知他的意图,但知道他并不是那种多愁善感,没事就感叹上几句的人,所以待他走后,她去昌平王府的每一个书房找寻此书,甚至连宋允琪的书房都找了,并没有旧版的,或者说并没有看到宋维善批注过的《九州列国志》。无奈之下,她只能放下这事。

第二天,按照既定的行程,宋舞霞去了长公主府。因为是过年,去公主府拜会的人不少,宋舞霞等了半个时辰才见到长公主。与平日一样,长公主笑着与她闲聊了几句,之后遣退了服侍的人,问道:“孝和,你老实告诉我,关于办医馆的事,你是如何对母后说的?”

宋舞霞愣了一下,直言自己只是实话实说,又说了太后打算让宋墨黛主理此事,她正因此而烦恼。

闻言,长公主端起茶杯,迟疑片刻问道:“孝和,你莫要怪我多事,为何我觉得你们姐妹之间似十分疏离?”

宋舞霞与宋墨黛的感情不好,她住在怡景山庄期间,有眼睛的都看得出。事实上,倒不是宋舞霞不愿扮演“姐妹情深”,而是她觉得宋墨黛也对她淡淡的,她也就懒得去经营这种表面上的关系,若是旁人像长公主这样问起,她可以说:“其实我只是不知道如何与贵妃娘娘相处,因为她是我的姐姐,但我却忘记了她,她说起以往的事,我全都不记得了。每次见面,都徒惹她伤心。”

长公主当然不会被这么几句话忽悠,她问道:“既然如此,太后这么做,你们正好可以修补姐妹关系,又为何烦恼?”

宋舞霞咬了咬嘴唇,顺着她的话说:“不瞒懿安姐姐,初一进宫的时候,皇上说的‘芽神娘娘’,已经让我颇为惶恐……”她抬头看了一眼长公主,担心地说:“此番贵妃娘娘再得一个救苦救难的名声,恐怕就算皇上不疑我们姐妹,世人也会觉得我们是沽名钓誉之辈。”

这话说得半真半假,懿安长公主听着笑了起来,也不做评论,只是说:“有一件事你可能不知道吧,今儿个虽然才是初四,但贵妃娘娘已经派人送来了元宵灯会的章程,还劝说母后与皇后娘娘拿出了几件珍品,甚至连我的东西她都在觊觎。”最后半句虽然说的是玩笑话,但从中不难看出,长公主对宋墨黛的焦急颇有几分看戏的意味。

宋舞霞也没料到宋墨黛会如此积极,她有些想不明白她的意图,对长公主说道:“可能贵妃娘娘是想早些拿出章程,让懿安姐姐有时间修正。”

“是吗?”长公主反问了一句,从一旁拿出一本小册子交给宋舞霞,“你看看吧,这就是从宫里送来的东西。”

宋舞霞怀疑长公主早就准备给她看这份建议书。她接过,细细看着,越看越惊讶。其实倒不是宋墨黛把整个灯会设计多精致,多出色,而是她恍然间发现,整个流程与现代的拍卖会差不多。虽说古人也可能懂得拍卖,但宋墨黛设计的现代元素太多,绝不是偶然。

按宋墨黛的计划,灯会上拍卖的东西并不多,期间虽然有太后拿出来的玛瑙簪子,皇后拿出来的纯金头面,但大部分都是宫里日常用的东西,只不过打着太后、皇后,或者皇帝用过,卖的只是一个概念。一个久居深宫的古人怎么可能懂得这种筹钱的方法,又怎么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写出这么完美的计划书。她的脑海中突然有了一个想法:她不会也是穿越的吧?

很快她又否认了自己的想法,因为在她看来,一个现代人,即便无奈成了皇帝的女人之一,也不可能彻彻底底融入这个时代,与后宫的一帮子女人争风吃醋,把自己的将来建筑在无情的帝王身上。

“看起来,这东西确实不是你写的。”

“什么?”宋舞霞条件反射般回应,续而才明白了长公主的言下之意,摇头说道:“懿安姐姐怎么会认为这是我写的?”

“只是这么觉得而已。不过如果你的姐姐得了母后之命才开始准备这东西的,那我只能说,以前是我太不了解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