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夫小田妻(138)
胭脂坊管事事先受到通知,知道东家今日抵达,特地在宅子里等候,看到一队马车驶入里坊,最后在门口停下,心知是东家,立马上前请安。
“小人赵德,恭迎东家。”
叶蓁蓁下了马车,就看到留着八字须的赵德,脸上立马洋溢上笑容,“赵管事,这阵子辛苦你了,等我安置好了,再好好感谢你。”
当初胭脂坊交接,赵德曾去过临西县拜见新东家,所以并不存在认错人的情况。
赵德神色恭敬,连道不敢,“为东家分忧,是小人的本分,小人无能,只能在此买到两进的宅子,委屈东家了。”
“能在七街买到房子实属不错了。”
叶蓁蓁称赞了一句,和崔维桢扶着崔大娘下来,赵德又是一番见礼,这才指挥带来的伙计搬运行李,他则引着一行人进去,一边走一边说着宅子来源。
“这座宅子前主人是位商人,生意失败倾家荡产才把宅子卖掉的,旁人嫌晦气不愿买,小人想着老爷乃文曲星下凡,镇得住晦气,便做主买了下来。”
赵德不着痕迹地恭维了崔维桢一番,他心里知道,东家行商都是小打小闹,日后想要在京城立足,还是得靠家里的男主人,自然是先巴结上来了。
崔维桢对下人的态度已经来以为常,神色淡淡,也没有嫌弃的意思,叶蓁蓁作为新时代的女性,那就更加不会嫌弃了。
——事实上,能够在这个地段买上宅子都是赚了好嘛!当初让赵德买房,她都做好准备住在十环开外了。
赵德见主家没有怪罪的意思,心下稍安,又继续说道,“那富商不仅卖了宅子,连家具都卖得干干净净,小人不知东家喜好,不敢擅专,只是简单添置了一些基本家具,其余的还得听东家您的吩咐。”
叶蓁蓁在宅子里转了一圈,发现就如赵德所说,四处空旷又干净,连花草都没剩几根,可见前主人倾家荡产的程度,连地皮都给扒了三尺了。
至于赵德添置的那些家具,品味都不俗,雅致又不失格调,与他们在临西县的风格相似,可见是用心了。
叶蓁蓁心中高兴,又是一番称赞,说道,“赵管事有心了,家里势必还要添置些东西,只是我们人生地不熟,还得多劳烦赵管事采买些东西回来。桂兰婶,等会儿你和玉秀统计一下,就按照临西县的布置,看看缺些什么,让赵管事一道买回来。”
桂兰婶和赵德齐齐应诺。
舟车劳顿,大家都很辛苦,叶蓁蓁让他们先别急得归置行李的东西,先把崔大娘的上房收拾出来,好让她歇一歇,养一养精神。
在船上晃悠了大半个月,下了陆地走路都在打晃,连叶蓁蓁和崔维桢这样的年轻人都受不住,更别说崔大娘了。
伺候崔大娘回房休息,叶蓁蓁才和崔维桢亲自动手收拾自己住的屋子。
和在临西县一样选择在东厢房,只是里面出了床榻、衣柜和一套桌椅外什么都没有,所有东西都得慢慢添置起来。
叶蓁蓁数了数账目上的银子,等到把这个家收拾规整,银子怕是也花得差不多了,胭脂坊的盈利银子都是季度结算,下笔银子还得等一个月,必须得省着点花才行。
如此忙碌了好几天,才大概把宅子收拾出来,好歹像是有人住的地方了。
安置好之后,拜访亲朋故旧,就被提上了日程。
第129章 登门拜访
首先是崔维桢的老师,王若凌王学政。
叶蓁蓁发愁地看着仅剩的一百两银子,不知道该如何准备登门礼——崔维桢第一次作为弟子上门,总不能空手登门的。
就在她发愁的时候,外出的崔维桢回来,递给她一个长匣子和一张千两面值的银票,“老师尤其喜爱吴画圣的画作,这是他的仕女图,可做登门拜访礼。至于这一千两银子,你留着当家用吧。”
叶蓁蓁早非吴下阿蒙,已经了解吴画圣在画坛中的地位,他的画作说是千金难求也不为过,崔维桢从哪来的吴画圣画作。
还有,这一千两银票又是哪来的
她现在是满头问号。
崔维桢似是知道她在想什么,说道:“这幅画原本是父亲的收藏,后来被人借走一直没有归还,我上门讨回来了。至于这一千两银子,权当是利息吧。”
胡说!
崔家以前家大业大,家中有吴画圣的画作也不足为奇,前一句叶蓁蓁还是信的,但后一句简直就是胡扯,即便吴画圣的画作千金难求,也不值得这么高的利息。
如此名贵的画作能够随意出借,再加上崔维桢带回来的一千两银子,都足够说明崔家和对方交情匪浅,根据崔大娘最近给她灌输的家族关系,她大概能猜到是哪家了。
既然崔维桢不愿意讲,她也当作不知道,又亲手调制了几套脂粉,确保礼物足够体面,才让崔维桢向王学政寄了拜帖。
拜帖寄出当天就得到回应,并约下第二天见面。
因为囊中羞涩,崔家还没置办车马,这次登门还是雇佣马车,马车从七街东边的聚仁坊,一路西行,最后在四街的大观坊,最后在靠北第三座宅子停下来。
王府。
黑底鎏金牌匾在阳光下光华闪耀,府邸门前宽敞开阔,青石铺就的街道整整齐齐,王家门房穿戴整齐,守在门前向街道尽头张望。
不久,哒哒的马蹄声和车轱辘声缓缓传来,眨眼便至,待马车停稳,他连忙上前请安,“奴才恭迎崔夫人、崔郎君、崔少奶奶。”
两家是旧识,门房还保留着崔世昌生前的称呼,实际上如今崔家是崔维桢当家做主,崔大娘已经成为下人口中的老夫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