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旺夫小田妻(742)

作者:痕迹 阅读记录

“噤声。”

崔维桢捂住她的嘴,阻止了她要脱口而出的答案,严肃道:“君子慎独,不可外道耳。”

在自家府邸、自家房间内都如此小心,可见崔维桢谨慎到何种地步,当然,那位不能言说的对象已经呼之欲出。

叶蓁蓁深呼吸了好一阵子,才终于平复下心中的滔天巨浪,都说虎毒不食子,但是在皇权面前,所谓的血脉亲情不值一提。

清渊阁之乱,包括崔维桢和魏王在内,所有人都是棋子,执棋者,自然是至高无上的那位掌权者。

也只有他,才能掌握所有人的命运。

叶蓁蓁叹了口气,心中有些悲凉:“接下来会如何”

“很快就知道了。”

确实很快就知道了。

恪王受伤,宣武帝以结党私营、伤害皇嗣等罪名缉拿相关人等,这个罪名非同一般,若以严重论罪,判处死刑也不在话下,各家现今乱成一锅粥,四处找关系求情,希望能渡过此劫。

崔维桢故意让叶蓁蓁留在庄子,就是为了躲避不必要的麻烦。

现在,终于要尘埃落定了。

第二天大朝会,王家当代宗主王君慎上乞罪书,直言长子糊涂犯下大错,甘愿向朝廷纳税以赎罪过。

王家的态度让宣武帝龙颜大悦,当场宣布王世宇无罪释放,并任命王君慎为苏州知府。

圣旨一下,满朝哗然。

纳税,这个做法所有人都不陌生,当初各大世家分宗,归顺朝廷的那些分宗主动缴纳赋税,其中包括:摊丁入亩,按照田赋缴纳赋税,释放佃户私有,佃户从此承担田赋和徭役等等。

破而后立。

他们以损害自身利益为代价,得到了雄厚的政治资本,正式进入了朝廷的政治核心。

如今太原王家也走上了这条路,如何不让满朝文武震动他们震撼的不仅仅是王家壮士扼腕的果决,而是嗅到了背后潜藏的危机。

如今世家成为朝廷的囊中之物,处理完世家之后,他们又该如何自处

已经有官场老油条看出宣武帝背后的权谋,疾言厉色出言反对宣武帝的旨意,其他人不知看出还是没看出,作为利益相关者也跟着党首一起反对,然而他们的反对并没有效果。

宣武帝大权在握,乾坤独断,朝臣很难阻止他的决策,最重要的是,如今朝廷獠牙未出,他们作为局外人,压根没有多少底气和立场去干涉这件事

大朝会后,几家欢喜几家愁。

一部分朝臣神色凝重,面对崔维桢时都没有什么好脸色,已经有人反应过来,这项针对世家、未来极有可能针对勋贵的措施,前前后后都少不了崔侍郎的影子,他极有可能是这项变法的主张者。

崔维桢早已经料到有这么一天,淡然处之,不管波起云涌。

朝中的波云诡异叶蓁蓁无从知晓,但陡然减少的拜帖还是让她有所察觉,等待许久的第二只靴子终于落下,叶蓁蓁奇迹地没有惶然,反而有种尘埃落定的坦然。

这一天终于来了。

崔维桢仔细观察妻子的情绪,见她一如往常,仿佛未曾受此风波的影响,心中滋味酸涩难言,愧疚、欣喜、骄傲、感动……等等各种情绪纷涌而来,他从不后悔所做的一切,只是觉得亏欠了妻子。

“傻子,你我夫妻一体,哪来的亏欠”

叶蓁蓁笑看着他:“哪怕是与天下为敌,我也愿意陪着你。”

崔维桢大受震动:“我绝不会让你身处此等境地。”

那只是最坏的打算。

经过多年循序渐进的经营,崔维桢变法虽然触犯了不少勋贵的利益,但也得到不少清流的支持,特别是魏王一党,同属一条船上,万万没有让崔维桢独挡枪箭的道理。

最重要的是,宣武帝的支持才是最有力的武器。

王家已经率先做出了榜样,暗示已经足够明显,就看那些还蹲在大牢里的世家和勋贵如何选择了。

这场大戏,还要继续唱下去。

第878章 杀鸡儆猴

各大世家已经成为强弩之末,却还像秋后的蚂蚱似的四处蹦跶,万贯家财是他们最后的底气,朝廷把屠刀横在脖颈,他们不愿任其宰割,企图做着最后的抵抗。

不少勋贵不愿看到世家从此弱势,暗中支持他们各种蹦跶,风堇卿联合朝臣上书,请求宣武帝对收押人员从轻发落,反被宣武帝厉声斥责,并贬为鸿胪寺少卿。

从正三品的礼部侍郎到正四品的鸿胪寺少卿,从权力中心到边缘的典客官职,风堇卿的大级跳吓坏了不少人。

朝廷上下以为风堇卿依旧是皇帝宠臣,连他本人也是如此认为的,却不知他胡作非为,教坏皇子,宣武帝对其厌烦已久,若不是因为他是恪王的老丈人,就不仅仅是贬职这么简单了。

即便如此,对于风堇卿来说也是重创。

风堇卿身居高位多年,一朝被贬,风府门前冷落鞍马稀,巨大的反差一时无法接受,他这才想到要找女婿帮忙求情,可惜的是,恪王早就被宣武帝接到皇宫大内养伤了。

若非如此,那些四处撞钟的人早就去找恪王求情了。

以风堇卿如今的地位,压根儿见不到恪王。

风府这些天愁云惨淡,叶蓁蓁时常能够听到隔壁传来哭闹叫骂声,不由暗暗摇头,与崔维桢吐槽:“风家的心理素质也太差了,不过是贬官而已,又不是流放抄家,何必这般作态,也不怕让人看笑话。”

崔维桢笑而不语,风府哪里是为贬官而颓丧风堇卿从高处跌落,头脑也冷静了,估计这会儿想明白了皇帝对恪王的态度,此时正惊怒交加呢。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