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满门反派疯批,王妃以医治服(294)

作者:落日山海 阅读记录

东南光州,沿海驻军州郡,三十万水军总基地就设在此处。密函是苏子修寄来的,信中说东南已经开始大规模制造狼筅,并编制鸳鸯阵小队,进行操练,并附有一田契。

“一千亩橡胶树种植园?”

慕听雪知道这点田土,对于三四百年老牌世家苏氏来说,是九牛一毛。若是严令拒绝苏子修的心意,恐怕会落了徒弟的面子,令他难堪。

毕竟,她送给徒弟的东西,价值远远超过这些。

暂且收下田契,八年后,把那片地区,发展成天然橡胶的供给原料产地,建立工厂。

用刀子拆开第二封牛皮囊,柳州的密函盖了关防,封了火漆的密函,是未婚夫晏泱寄来的。

“西南密林山区柳民造反,官匪勾结,两年换了三任西南总兵。晏泱去柳州灭匪贼,一去两月,终于有音讯了。”

信笺千余字。

大半的篇幅,都在写如何在西边剿匪。

很多话摄政王都跟她说,毫不避讳。二人不止是未婚夫妻,更是一个战壕里的战友。

他可以在她面前,大谈最喜欢的军事战争,她不止听得懂还能跟他讨论,并适当地提建议。他们是心意相通的灵魂伴侣,生活上、事业上都没有壁垒,不存在互相不理解,更不存在我心疼你工作辛苦但什么忙都帮不上的情况。

“诱敌深入,迂回包抄,合围掩杀了七千贼匪,流民三大匪首已经斩杀两人,尚有一贼逃往柳州更西边。好!两年了,这是西边匪患的第一场大捷!”

慕听雪由衷地感到欣慰。

晏泱这一出马,最多到十月,就能彻底把柳州造反土匪彻底清缴了!

不知道给朝廷省下多少军饷,大大缩减了户部的开支。

之前两年,三任西南总兵、两任柳州刺史,累计花费了五六十万军饷。就是这群不作为无建树的蛀虫存在,太仓银才会大量浪费。

所以在人事任命上,还是得派遣有能力的实干循吏,酸腐清流满嘴仁义道德,能顶什么事儿?

第一页信纸,最后第一句——柳州酷热难当,数千士兵中暑,战事不宜拖延。

慕听雪不解:“硝石制冰的法子不是告诉他了么,怎么还有那么多人中暑?”

第二页,第一句——碧海青天夜夜心,唯表妹所赠荷包,以遣长夜。泱甚惜之,未损一丝一线。

“你不把封口的丝线扯开,怎么能看到里头的锦囊妙计啊!”

慕听雪差点掀桌。

冷静下来之后,她提笔写了一封回信:

【打开荷包,古法制冰可解暑。】

写完准备了十万瓶藿香正气水。又觉得信有点太短小精悍了,就在后头添了一句——日夜盼君归。

第231章 神药藿香正气水

十日后。

西方柳州,密林山区,极热酷暑。

镇北军们,额前的头发都是湿的,一直往下滴汗,汗水糊住了眼睛,拿布擦了擦,立刻就能拧出水来。

他们不敢席地而坐,屁股会烫伤。

把鸡蛋扔在地上,过一会儿都能烤熟。

“摄政王殿下,不好了,又有一千多人中暑,头晕暴汗,肢体痉挛,甚至呕吐,完全丧失了作战能力。”

军医满脸痛苦之色,前来镇北大都督的营帐汇报,“如果不是从猫猫山随军运来了大量精盐,每顿饭加榨菜,士兵可能早就中暑死一大片了。”

盐是一种战备物资,它太重要了。

所有中医都知道,中暑的人得喝盐水,减轻症状。

晏泱狭长的眸子半眯,热汗沿着棱角分明的下颌,滴落在柳州战局图上,泅湿了一片:“必须速战速决了。把地窖里藏的冰,给中暑者送去。”

战线拖得越久,对镇北军越不利。

粮草军需供应不是问题,问题在于天气!其他地区可能九月就能凉快下来,但柳州能一直热到十月份。

“殿下,只剩下最后一点儿冰了,您还是留着自用吧!”军医并不赞同,“若是连您也中暑了,可让底下的人怎么办?会出大乱子的。”

摄政王一倒下,必军心不稳。

因为其他所有的将领,都没有摄政王那个影响力和威慑力,根本压不住几十万人。

营帐外,传来了秦昭意的鬼叫声:“百里营帐何处可乘凉,莫说心静自然凉!”

军士们一阵起哄。

“小侯爷惊天地泣鬼神之诗才!”

“牛掰!老子帐里的蜡烛都热化了,身上都是汗疹。”

“长公主殿下送解暑药来了!弟兄们,有救了,冲啊!”

……

晏泱猛地站起身,瞬影移形,所有人冲得都没他快。

老军医就看到那么高大一个摄政王,“嗖”的一下就不见了,惊得嘴巴都合不拢,这就是江湖十大高手围攻,也围攻不下的武力值么。

来送物资的,是老熟人。

“下官奉长公主之命,特押送十万瓶解暑特效药。”

兵部侍郎高崇彦,一副热得快要死掉的模样,有气无力跟晏泱行了个礼,走个交接流程。

上次镇北军糟了瘟疫,特效药和保暖衣,也是他负责运的。

“不行了,热死了,容下官先喝一瓶。”

高崇彦熟练地取出一瓶藿香正气水,吸干了,“这是神仙水呐,一路往西南越来越热,沿途全靠它。”

十万瓶,被高崇彦和负责押送的士兵,喝掉了三千瓶,这属于正常消耗。就算是运送粮草的,也得保证押粮士兵沿途吃饱。

晏泱沉声下令:“所有中暑者,优先领一瓶特效药。”

慕听雪之所以选择藿香正气水,是有原因依据的。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