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满门反派疯批,王妃以医治服(295)

作者:落日山海 阅读记录

在现代,全华夏的工地,在热天开工之前,如果工人不先喝一瓶藿香正气水,是不允许下工地的。甚至是夏日快递流水线的员工,也会发几瓶让你喝。如果不是真的有效,怎会应用如此广泛!

晏泱自己也拿了一瓶,开了盖子,那股子浓烈的冲味儿,令他微微皱眉,但他相信媳妇儿的医术,咕嘟咕嘟灌了一瓶——又苦又辣!

“这神仙水的味道,真是欲仙欲死!”

“嗷!嗷!嗷!给我水,太难喝了,这是毒药么,没人能喝下去……”

“滚,你不喝给老子喝。老子也快热中暑了,不要浪费特效药。”

效果,也是很明显的。

没多久,那些中暑昏迷、半昏迷的士兵,就缓过劲儿来,那些中暑呕吐腹胀的,也不吐了,头晕的也不晕了,简直神清气爽!

高崇彦赞叹道:“这个神仙水,外用效果也很好。下官路上长了汗疹,一天涂抹三次,没几日汗疹就消下去了。”

摄政王难掩激动:“军中很多人得了汗疹。”

如此珍贵之药,定要好好分配利用。

晏泱看到了夹在九万七千瓶藿香正气水中,听雪手写的说明书——“可治疗中暑、风寒,内服止吐,镇痛、解痉,外涂可治疗汗疹、股藓、头癣、灰指甲、手足癣、蚊虫叮咬、晕车晕船,痔瘻之痔核涂抹消肿。”(痔瘻是古代痔疮的叫法。)

他越看越心惊:“这是万能神药,治百病!”

能治的病,也太多了。

其中,中暑、镇痛、汗疹、蚊虫叮咬这几条,对于在柳州剿匪的将士们来说,都是正好对症!

军医们也凑过来研究,感慨道:“古方中是有一味藿香正气散,我们也在用,但是效果就远远不如长公主殿下送来的藿香正气水。”

他们不知道,经过现代医疗改良的藿香正气水,是含有酒精的。对真菌、细菌感染有奇效,杀菌效果极佳。

中暑、风寒的可领一瓶,出汗过多导致汗疹,被西南毒虫叮咬肿块的,可排队去军医那里涂抹。

困局,解了一半。

晏泱心中极为感动,北征、西征,两次都遇到了阻碍,表妹及时送来了破局的物资,帮助巨大!

可想而知,有了这近十万瓶藿香正气水,军队战斗力能大大增强。

“上柱国,还有一封长公主殿下给您的密函。”

“拿来!”

晏泱颇为期待。

回到军帐中,迫不及待地拆开,只看到了两行字。

有点短,但信息量巨大!

“制冰的锦囊妙计?”

摄政王一只手,摸到了腰间从不离身的荷包,赶忙把封口的丝线给拆掉,里头有一方折叠的洒金宣纸,洋洋洒洒数百字详细描写了硝石制冰的方法。

他这才明白,自己舍不得拆荷包闹了笑话,如果早点发现,就能大量给军中供冰了!

柳州有一个很大的硝石矿。

晏泱即刻下令,让士兵用钢板手推车,运了几千斤过来。

“小舅,这玩意儿真的能制出冰来?”秦小侯爷亲自带兵,把硝石给运了回来,“怎么还要运到地窖里?”

“你舅妈说的,制冰的两个必要条件,一是地窖,二是井水。”

晏泱也是一头雾水。

但听雪这么说了,他就照着做。

第232章 摄政王制冰,石灰厂

锦囊妙计中特别标注了,夏日在地面的屋子里制冰,不管用多少硝石,都制不出来!

最多把水温降低十几度。

十几度是什么,晏泱看不懂。但至少能明白,制冰需要一个地窖那样的低温环境。

“取一个大缸过来,装一百斤井水。”

晏泱按照表妹所写的步骤,吩咐下去,“要那种深井的水。”

士兵们照做。

大水缸中央,有一个较小的水桶浸泡着,里头也装上了井水。

白色的硝石用杵、臼先进行粉碎。这是第二个步骤,长公主给出的解释是,为了加速硝石在井水中的溶解速度。

戏法开始了——

“一百斤井水,再称重六十斤粉碎硝石,倒进去。”

“是!”

硝石倒入了大水缸中。

众人目光灼灼地盯着大水缸中的小水桶,然而,令所有人都失望了,纵然在地窖这个低温环境中,小水桶里的井水,依然没有变成冰。

晏泱上前,亲自试探了一下小水桶中的水温:“又变凉了,但还没结冰。再加三十斤硝石!”

又三十斤粉碎后的硝石丢了进去。

“结冰了!”

“快看,小水桶里的井水,变成冰了!”

士兵们欢呼。

晏泱悬着的心也放了下来,线条优雅的唇角微微上勾:“成了,她没说错,这个硝石制冰的法子,成本太大了。”

九十斤的硝石,才让中央一个小桶里的水,变成冰块。

硝石可是非常昂贵的,如果用这个法子来赚钱,可以说是得不偿失。

还不如冬天在地窖里多储存一点冰块,更实用。

秦昭意大感惊奇,他狂喜不已,把小桶里的冰块捧起来,一个劲儿地往脸上蹭:“太爽了,好凉快。成本大不怕,柳州有硝石矿,那个矿是国家管控的,储量庞大,咱们可以直接拖过来大量制冰!”

晏泱颔首:“这个制冰法子太苛刻了,若非天时地利人和占尽,很难大量制出来。”

他把锦囊妙计反复看了几遍,其中有一条说,已经溶化在水里的硝石,可以拿去大太阳地下晒干,反复利用。

就这么忙活了几日,镇北军上下,都用上了冰块儿。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