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将相在我直播间疯狂辟谣[历史盘点](75)
第40章
李建成还是不相信宫人的回报。
玄武门理应有八百名秦王府的私兵藏匿城门下,等待着李世民一身令下,就对好无防备走到玄武门口的太子与齐王痛下杀手!
怎么可能会什么也没有呢?这一定是秦王的人混杂在了陛下的情报系统里,以至于有了错误的答案。
他据理力争:“陛下,此天幕之神奇,可亲眼瞧见,儿臣所言字字属实,断然不敢有所隐瞒。”
李渊微微蹙起眉,在他看来,太子应当稳重识大体,不会栽赃陷害秦王,更不用说现在什么证据也没有,只有太子的一番空话的。
他道:“你可有亲眼看到秦王的八百私兵?”
这给李建成问住了,他是悄悄绕了一圈,从顺义门秘密入宫的,全然避开了从前去玄武门的老路,对玄武门更是一眼都不敢看——他哪里敢啊,要是被秦王发现了,那可就是万箭穿心的下场。
真要说起来,的确没人看见玄武门那所谓的八百私兵。何况按照李建成的描述,秦王现在应该也在玄武门埋伏着,不应该出现在这里。
李建成呆立在原地,不知该如何回李渊的话,因为他忽然意识到自己的一切陈述,在李渊眼中都显得有些苍白。
李渊对李世民这个儿子的情感,是向来很复杂的。唐朝建立之初,二儿子立下赫赫战功,为大唐的建立立下功劳,而考虑到历朝历代立嫡立长的继承规则,他没有按照曾经给李世民许诺的那样做,反而把太子之位传给了大儿子李建成,这也成了他们父子之间的嫌隙。
唐朝大半的江山都是李世民打下的,有了这样的实力与资本,难免就会产生对最高权力的野望。
李渊不断地打压秦王的战功,他很忌惮这个儿子会从他手中夺走至高无上的皇权。所以今日太子向他汇报天幕里李世民的所作所为时,气愤之余,他也觉得这是很有说服力的。
因为秦王的确是这样的人。
但李渊一直不想把太子的位置换给李世民,因为他始终牢记前朝隋文帝的教训。
前朝隋文帝听信了杨广的骗术,把原来的太子杨勇废掉,重新立杨广为太子。结果后来隋文帝发现这个新太子问题很大的时候,已经晚了,旧太子杨勇被新太子杨广杀了。
太子的更替,是隋文帝一生中最大的错误,这样近在眼前的前朝教训,往往最为开国的帝王所重视,李渊也不例外。
在两年前,曾有人告发过一次太子谋逆,李渊大怒,用其他理由召回了李建成,把他关押起来,并派遣李世民去镇压反贼。
按理说,在这个时候,李世民就会成为新的太子,但是不知李建成的支持者们是如何运作的,留在宫中的唐高祖忽然变卦,又把李建成给放了出来,并在事后给了东宫和秦王府各五十大板。
这间谋逆的案子就这么不了了之了,秦王集团没有得到他们想要的。
时隔两年,李渊今天听到两个儿子都过来告发谋逆,简直就是两眼一黑。
如果说两年前那一桩谋逆的案子,他怀疑是秦王府的手笔,那这次,太子先来告状告得绘声绘色,然后秦王也跑来说要状告谋逆,这可一下子就扑朔迷离了起来。
李渊没有再追问李建成,而是看向秦王:“秦王所言之谋逆,又是怎么一回事?”
李世民振振有词道:“儿臣听闻风声,太子与齐王要举兵谋逆,兵马已聚集在城门外。”
李建成打断他:“那兵马是为了治你这逆贼!秦王私兵分明就在玄武门,却还要蒙蔽圣听,倒打一耙!”
除了宫内秦王与太子的争端外,宫外的局势也发生了巨变。
秦王和太子进宫后,秦王府的人便给齐王的势力放出了假消息。
齐王在外面急得团团转,他未曾见到秦王那所谓的八百私兵,也收不到进入深宫的太子的音信。
他忍不住开始猜测,是太子已经面见圣上了吗?难道秦王的私兵这般不堪一击,已经被宫中的军队一网打尽了?
如此看来,太子大哥果然兵贵神速。可这样的话,自己岂不是没有一点功绩了。
李元吉心中怀疑一切,腹黑至极,此刻在他心中太子已经彻底解决了秦王,而自己就是被流落宫外的弃子。
弃子能有什么用呢,共同的敌人秦王已经没了,太子表露出的态度也很令人怀疑——他都不带着自己一同进宫面圣,还把这样危险的差事留给自己,这不正是说明他要一脚把自己踢开吗!
秦王府的暗桩耳目遍布长安,齐王手下自然也不例外。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只需要摸准齐王此刻忐忑的心理,再轻轻一推——
便出现了这样的场景:齐王不想放弃这个离皇位最近的机会,决心趁着手上这一支有生力量进宫“勤王”。
只能说李世民手下的这一帮未来的贞观贤臣的确很给力。
在秦王于宫中舌战太子时,他们也没闲着,利用齐王的贪欲给了太子齐王集团沉重的一击。
这一切在李渊看来,就显得十分地戏剧。
先是有侍从来报,称齐王自玄武门进宫勤王,已经进了太极宫。殿内顿时乱做一团,纷纷要护着李渊躲避。
李渊气得破口大骂,他听太子和秦王互相指责谋逆辩驳了半天,居然突然冒出来个齐王要反!
齐王不是向来都护着太子吗,怎么今日行事如此乖张。
李渊现在只觉得三个儿子现在一个比一个陌生。
所幸这样的纷乱没有持续太久,半炷香的时候都还没到,又有来报称,秦王的府兵和率州的兵马前来勤王——这些人是真的勤王,据说秦王府手下的尉迟恭一箭将齐王本人射了个对穿。后者的兵马群龙无首,抵抗也没了什么力量,很快就偃旗息鼓,被抓捕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