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八零,我靠捡废品惊艳世界(458)
小年这天包饺子,还要用糖瓜祭神。
前些年破除封建迷信,没人敢提祭灶神,但糖瓜还在吃。
糖瓜是用麦芽糖熬的,里边加上了葡萄干和杏仁,嚼着又香又甜,还特别粘牙。
这玩意也可以自己做,但自己做起来费劲,还费锅。
大舅母跟八一已经进了家具厂,虽然还没领工资,但过年的福利已经发到手了,是十斤带鱼和一捆粉条。
母子二人很高兴,带鱼刚好可以给大家添个菜,除此以外,他们又拿出钱来买了二斤糖瓜。
还没来得及给大家伙分呢,耿老太太就上门,她也是来送糖瓜的,
“我们俩岁数大了,牙口本身就不好,再吃糖的话,这几颗牙都得倒。”
看见猫蛋狗蛋小狗一样的眼神,耿老太太忍不住乐了,摸了摸他们的小脑袋瓜子,“不等你们奶奶发话了,我做主,这包糖瓜就你们几个小孩分。”
猫蛋狗蛋一声欢呼,直接分糖去了。
过完了小年,顾超就带过来消息,“我找商业部门的朋友打听过了,民俗博览会是真的,里边的商品可以自由买卖,主办方只收管理费。”
如果是这样,那民族博览会只是个名头,管理方式就跟自由市场一样。
顾超问元妮,“你参加吗?”
“只收管理费的话,那就去一下吧。”
之前元妮得到了两个蝈蝈葫芦,其中一个是坏的,耿老太太帮忙找了个手艺高明的金匠,用黄金把断掉的两节葫芦接到了一起,现在破葫芦成了金镶葫芦,反而更值钱了。
除了这两个金镶葫芦之外,元妮还准备了两个木制袖算,这个并不是老队长给她的抵押品,而是四舅母在收破烂的过程中,收上来的。
四舅母想起来收这东西,还是受到了老队长的启发,如果不是老队长先给抵押品,就算有人把袖算送到了她面前,她也不识货。
看到元妮准备的这几样东西,大家也意识到了,这个所谓的民俗博览会,其实就是个低门槛的商贸交流会。
大舅母几次欲言又止,元妮猜她手里有东西,就笑着问她要,“舅母,你手里有什么?给我碰碰运气吧。”
所料不错的话,戴科长至少会给她们留下一个展位,不多拿几样东西的话,连展位都摆不满。
大舅母有点不好意思,“绣花鞋垫算民俗吗?我有几双手绣的鞋垫,原本是想分给大家伙的,但既然有这个机会,我想先挣点钱。”
大舅母是地道的丹县人,当地妇女最擅长制作绣花鞋垫,虎头帽,还有花馍馍。
元妮点头,“糖画泥人这些都算是民俗,绣花鞋垫当然也算。”
于是大舅把自己做的鞋垫拿出来,数量还真不少,一共有二十多双,全部以蓝黑色布面为底,上面用彩色丝线绣出的图案。
而每一双鞋垫的图案都不一样,最多的是花鸟,其次就是属相生肖鞋垫。
四舅母忍不住赞道,“大嫂,你这手艺好。”
她也是会绣鞋垫的,但绣鞋垫的手艺没法跟大嫂比。
看到了鞋垫,姥姥受到了启发,“做虎头鞋来不及了,咱们蒸点花馍吧?”
花馍又叫馍花,以麦面为主,用可食用的染色剂染色,蒸出来的馍馍。
这馍馍是有套路的,蒸馍的人手有多巧,思路有多清奇,蒸出来的馍就有多么令人惊艳。
元妮盘算了一下展位的面积,“没问题,现在就蒸,蒸好晾一晾,明天刚好拿去卖。”
大家正盘算的时候,丁老太太来敲门了,她说话开门见山,“听小兵说,你们要参加民俗博览会?”
“是啊。”
“我这儿有件东西,你们帮我拿去卖吧。”丁老太太说着,打开了手里的小包袱,从里面拿出长长一串黑色珠子……
第404章 被自己人拦住
这珠子颜色乌黑油润,个个大如龙眼,材料非金非玉,落在桌上瑯珰有声,一看就非凡品。
四舅舅伸手摸了一下,“丁主任,这是什么材料?”
丁老太太刚要说话,姥爷就吱声了,“这是木料,应该是乌木。”
大舅舅在家具厂见多识广,其见识已经超过了老父亲,他掂了两下黑珠子,“这不是乌木,这是阴沉木。”
丁老太太冲大舅舅比了个大拇哥,“陈学工同志,你可真识货,这就是阴沉木。”
阴沉木和乌木都是漆黑的木料,在不识货的外人看来,乌木和阴沉木是一样的,其实这二者大不相同。
乌木是木头品种,天生就黑漆漆的。
而阴沉木的前身可以是楠木,黄花梨等等,只要是质地坚硬的木料,常年埋在地下,不腐不烂,经过自然碳化作用之后,就可以形成阴沉木。
所以埋地下是必要条件之一,但不是所有埋在地下的好木料,都能形成阴沉木,大部分都烂掉了。
这就导致阴沉木存世量极少,而且珍贵。
民间有传说,千金易得,而阴沉木难求。
丁老太太平时很节俭,舍不得吃,舍不得用,有点钱全花在丁小兵身上了。
元妮万万没想到,对方手里竟然有如此珍贵的珠子,她拿起阴沉木珠子摩擦了一遍,手感发烫,“丁主任,这珠子不仅是阴沉木做的,而且还是件古董,最少是明代的。”
丁老太太大为惊讶,相交一场,她只知元妮是考古系的大学生,可没想到她鉴宝的本事竟然如此出神入化,“是明代的,可你怎么知道?”
元妮展开珠链,估算了一下长度,大概有一百多颗,不用问了,这是佛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