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八零,我靠捡废品惊艳世界(459)
明代的佛珠,再加上阴沉木形成的年头,这玩意儿怎么也有上千年的历史,是个值钱的物件。
“这是个有年代的老玩意了,拿到民俗博览会上卖不值当,而且还漏了家底儿。
您要是想出这件阴沉木珠子,我可以帮你私下打听买主,比拿到博览会上卖划算。”元妮说的十分诚恳。
民俗博览会,其实更像是一个年货交流会,也像老式的庙会。
在民俗博览会上交流的物件,必定是有特色有意思的,但不一定特别值钱。
这主要是考虑到顾客群体,能去城隍庙逛悠看热闹的人,大多是普通人,买个花馍鞋垫还行,要买阴沉木珠子,就超出主体的消费能力了。
丁老太太瞬间就明白了元妮的意思,“那行,这事儿就拜托给你了,珠子我先收着。”
“你要有时间,可以跟着我姥姥一起蒸花馍,进项少点,但只要卖出去就有钱。”
丁老太太大大方方的点头,“蚊子再小也是肉,我不嫌少,我还能多找几个人一起蒸。”
姥姥眼珠子一转,就有了主意,“那你跟我一起去参加博览会吧,万一有人相中了花馍,让她们订货,咱们赶年前做出来。”
丁老太太一拍大腿,“这个主意好,就这么办。可我只会蒸大白馒头,不会花样子。”
“这简单,你和面,我来捏面人,然后咱们几家的灶一起上锅蒸。”
丁老太太答应了,她还发动群众,在巷子里借了不少笼屉。
“把大小一样的笼屉摞在一起,只要一眼灶就可以蒸透,但是要注意火。”
当天晚上,几个老太太一起折腾着,蒸出五十斤面粉。
第二天一大清早,元妮就带着展品,往城隍庙去了,顾超帮她推车子,耿老太太和丁老太太还有姥姥都跟着一起去了。
还没到城隍庙,就见人潮涌动,路边上满是小摊子,卖什么的都有,年画,对联,锅碗瓢盆辣椒面
“这是没有固定展位的商户,在外头借光的。”顾超说道。
摆摊的人多,逛街的人更多,两人只能顺着人流慢慢的走,到了城隍庙门口,有两个带红袖箍的人守着,“推车的挑担的,一律不准进。”
元妮报了戴科长的名号,才被放了进去。
里边一水的地震棚,棚里的东西要比外边精致,什么泥人,糖人,拨浪鼓都有。
顾超忍不住笑道,“还民俗博览会?这不就跟庙会一个性质吗?”
几老太太也觉得,这就是庙会。
城隍庙里头还有院中院,经过院中院的时候,也有带红袖章的人守着。
说来也巧,就在一行人的前头,刚好有一个金发碧眼的外国人,背着手悠闲的走着。
这外国人跟小本子不同,一头金发实在是太扎眼了,跟小太阳似的,他似乎对什么都感兴趣,还买了一个糖人在手里拿着。
很快就到了院中院,几个带红袖章的人就自动让上到了一旁,还做出请的动作,让外国人进去。
外国人回头一看,身后跟着一个妙龄少女,还有好几个老太太,他立刻发挥Lady first的风度,请元妮一行人先走。
元妮儿笑眯眯的向对方表示的感谢,没想到外国人是让上了,把守院中院的红袖章却不让她们进去,“这院里都是精品,不对你们开放。”
金毛老外好像懂一点外语,但不是特别精通,看见元妮几人被拦住,他还十分惊讶,一个劲的耸着肩膀,似乎在问为什么。
耿老太太恨铁不成钢,她看着几个红袖章说道,“真没想到,在咱自己的国家,外国人都让了,倒让自己人给拦下了……”
第405章 奇怪的规矩
“要优待外宾啊,你们拿这么多东西,是准备进来摆摊吧?快走,里边不让摆。”红袖章问道。
现在就是这个风气,喜欢优待外宾,对自己人反而要求很严。
还不等元妮儿报出戴科长的名号,对方就已经看见他们,忙不迭地跑过来,“你们过来了?”
“是啊,还有展位吗?我看外面路两边都摆满了。”
“有,专门给你们留了一个。”
戴科长都这么说了,两个红袖箍互相看了看,都觉得没脸,两人不敢再拦着,而是让开了路。
戴科长不仅给元妮留了展位,而且展位的位置还不错,就在外院和院中院之间的地方。
元妮儿把蝈蝈葫芦,袖算算盘,还有花鞋垫和花馍馍依次拿出来摆好。
戴科长好奇的看着袖算,“这是什么东西?看着像算盘,为什么又是圆形的?”
袖算是木质的,元妮套在手臂上,现场给戴科长演示了一番,“跟算盘的功能是一样的。”
“不错不错,这东西很有特点。”戴科长满意点头,觉得给元妮留展位很值,毕竟是民俗博览会,而不是不同的庙会,总得有点特色。
他拿出早就准备好的告示板,放在了蝈蝈葫芦的边上,告示板上是早就写好的内容,专门介绍蝈蝈葫芦的来历传承。
“先把这块摆上,我再给袖算写一个内容介绍。”戴科长还挺认真。
戴科长刚走,元妮他们这个小摊位就挤满了人,有人看蝈蝈葫芦,更多的人是在看花馍馍,问能不能吃,什么价格?
这是姥姥的主场了,老人家很镇定,“寿桃里头是有豆沙馅的,两毛钱一个,老虎馍也是两毛,不过没馅儿。”
立刻有人掏出钱来买,“给我各来一个吧。”
“同志,你们这个寿桃还有吗?我家老爷子明天过生日,能不能给我做个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