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揽流光(324)

不过崔云昭隐约记得,苏珩确实称病致仕,但他却一直没有病故,到霍檀登基之后还健在,重新活跃在朝堂上。

梨青继续说:“秦厨娘说,苏家上一辈的妾室可不少,好多都是丫鬟提拔上来的,都有卖身契,所以也翻不出什么风浪,出来见客的不多,只有膝下养了孩子的才会见客。”

崔云昭咋舌:“听起来比崔氏规矩还多。”

跟苏氏相比,崔氏的简直是神仙日子。

先后两任家主都没有妾室,一家子干干净净的,就是姐妹之间有些口角也无伤大雅。

梨青说到这里,就没有可说的了:“其他的事情,秦厨娘也不知道了,她说她们厨娘之间虽也会说主家的事,但苏氏的厨娘是家生子,从来不多说。”

“她还同我保证,她知道分寸,霍氏的事她是不敢说的。”

这些厨娘很是知道厉害的。

文臣敢惹,武将却不敢。

那是真要命。

崔云昭忍不住笑了起来。

她打开请帖折,就看到里面娟秀的字体。

确实是崔云殊亲笔所写。

崔云殊写到,家中诞育双生儿,喜事一桩,特地宴请姻亲庆贺百岁。

拜帖之后,写了崔云昭和霍檀两个人的名字。

崔云昭松了口气。

崔云殊倒也知道关键,没有只请崔云昭,就连霍檀也一并请了。

若是门户差不多人家,就连林绣姑也要请,去不去是一回事,请不请又是另一回事。

不过眼下霍氏门第还没有高到让苏氏也高看一眼的地步,所以只请了姻亲关系最亲近的崔云昭和霍檀。

崔云昭看了眼时间,日子定在三日后,那时候霍檀正好回来,倒是可以去一趟了。

崔云昭合上请帖,对梨青道:“也不知这一对双生儿是谁的孩子,请帖也未写明,总归就按常例准备贺礼,你另外让小满去一趟琳琅绸缎庄,让他们赶一套婴儿的襁褓出来,就用妆花缎的,样式用郑掌柜新作的花样。”

小满就是夏妈妈新选来的小丫鬟,今年十三岁。

她本名就叫小满,崔云昭觉得好听也好记,就没有给她改名。

这孩子很勤快,手脚麻利,又很懂事,崔云昭就让夏妈妈亲自教她,偶尔闲了也教她几个字,也都认真学了。

这种跑腿的活计,她也能做的很好。

梨青便福了福,给她续上了茶,这才出去忙。

崔云昭又看了看那封请帖,才想到崔云遥已经同拓跋氏过了三书六礼,等到今年夏日,应当也要嫁来伏鹿。

这么一想,倒是有点意思。

伏鹿世家和武家都娶了崔氏女,而霍檀这个新秀也迎娶了崔氏女,在三足鼎立的伏鹿,竟然都跟崔氏联姻,不得不说,崔氏的运气倒是很好。

想到这里,崔云昭不由笑了一下。

若是崔序能看到以后,怕不是做梦都要笑醒,苏氏和拓跋氏最后都成了大楚的忠臣,在朝中举足轻重,加上崔云昭自己,崔氏真是选了三门好姻缘。

想到这里,崔云昭脸上的笑容又渐渐淡了。

她慢慢品了口茶,对刚忙完过来的夏妈妈道:“妈妈,我们下去午逛街吧?”

崔云昭和霍新枝下午得闲,出去逛了一圈。

两人都是头回来伏鹿,对伏鹿并不算熟悉,只先在青云街上看铺子。

一边逛,崔云昭一边给霍新枝讲,教给她如何选铺面。

一路走走停停,看看买买,一晃神就过了一个时辰。

崔云昭走得有些累了,就拉着霍新枝去了广德楼,坐下来点了几样茶点。

对于这样的地方,霍新枝在博陵也跟着崔云昭去过好几次,倒是不觉得陌生。

只是她上下打量,就对崔云昭说:“这家生意真好。”

可不是,这半下午的时候,广德楼二楼也坐满了人,因为是茶点斋,客人们都很安静,倒是没有任何喧哗声。

两人要了个窗边的位置,倚着栏杆眺望,能看到下面的细流扶风和溪水淋淋。

景致很不错。

崔云昭笑道,指了门口广德楼的欢门,道:“你看那欢门,上面不是有个品字?就意味着他们家是老字号,在这条街最少三十年了。”

既是老字号,屹立不倒三十年,口味肯定很好,生意怎么可能差得了。

霍新枝眼睛一亮,仔细看了看,才笑道:“还是你懂行。”

两人说了会儿话,茶就煮开了。

藉着新茶,她们坐在春日暖风里,舒服又自在。

就在这时,邻桌的几个人开始窃窃私语。

崔云昭两人耳力都很好,一下子就听到了他们说的话。

“二狗,我跟你说,我早起过来的时候,刘家村那边打起来了。”

另一个男人道:“你昨日不是去的博陵?今晨才回来?”

说话的男人叹了口气,道:“昨日生意没做完,只好在博陵睡了一夜,今晨天不亮就往回赶,谁知道路过刘家村的时候,听到那边传来打仗声,可吓坏我了。”

叫二狗的男人叹了口气。

崔云昭和霍新枝对视一眼,两个人都放轻了动作,听得格外认真。

“这世道,真他妈不是人过的日子。”

卖货郎就说:“可不是,当时路上还有好几个路人,都吓坏了,生怕牵连到自己,我们一路往前跑,看到巡逻的巡防军才算放心。”

二狗道:“官道上怎么还有巡防军啊?”

那货郎也有些疑惑,他咂了咂嘴,半天才说:“我也不知道是什么人,就是一队骑兵,往前面赶路,不过看到他们,行人就不害怕了,后面我们都不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