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揽流光(421)

这本是一件好事,也是霍檀一直想做的事,但此刻裴翊询只是储君,龙椅还未坐稳,加之口碑极差,暴戾无德,因此此番撤藩,在朝野内外激起喧沸。

而裴翊询似乎全没注意到撤藩的风险,他依旧沉浸在自己计谋算计于未平的喜悦中,在撤藩结束之后未有停留,直接让霍檀率军回京。

霍檀只得照做。

八月初,霍檀率领大军回到汴京城。

金秋时节,汴京金叶满城,裴翊询举办了隆重的接风宴,欢迎霍檀凯旋。

在宴会之上,裴翊询亲自给霍檀敬了一杯酒,擢升其为殿前都点检,行保卫京师,拱卫皇室之责。

霍檀谢恩。

汴京看似歌舞升平,可波涛之下,却暗流涌动。

霍檀回到家中,自然同家人好一番叙话,等回到主院,他才把崔云昭紧紧抱进怀中。

“皎皎,我很担心你们。”

他们一早就知道裴翊询和于未平会有一场争斗,却未曾想会这样快,这样迅猛,偏偏选在了霍檀征战在外时,霍檀自然会忧心家人。

崔云昭揽着霍檀的腰,把脸靠在他宽厚的胸膛上。

这一刻,她才觉得满心踏实。

“我们不会有事的,你一早也做了完全的准备。”

“再说,家里还有我。”

霍檀低低笑了一声。

可可笑过之后,他又叹了口气。

“这样的日子,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到头。”

征战、杀戮、危险和伤病,霍檀都不害怕,但他对不可预知的未来,还是难免有些忧愁。

百姓们整日里生活在惊慌中,朝臣也担心随时会掉脑袋,整个汴京人心惶惶,没有人能在这样的威压之下彻底放松。

崔云昭只记得,前世在景德十年时,裴翊询逼宫谋反,杀于未平等忠臣,最后手刃父君。

朝野内外皆震荡。

当时霍檀领兵在外,不知内情,等得到消息之后,裴翊询已经围困定远侯府。

崔云昭当时不在定远侯府,裴翊询也忘了她这么个人,她倒是一直平安。

霍檀一路急奔回京,本来就抱着殊死争斗的决心,谁知裴翊询身边的内侍不堪他的欺凌,趁着他酒醉时杀了他。

等霍檀回京,等着他的是空空荡荡的皇位,和满京城百姓们的热烈支持。

他这个皇位并非谋逆而来,而是被百姓拥戴,史书上也没有任何错处。

可现在,不过是景德八年。

一切都已经变了。

前世今生,早就不是同一人生。

前世从未发生的事情都发生了,而前世发生过的事情,也早就消失在历史的烟云里。

崔云昭听着霍檀强有力的心跳声,笃定地道:“无论多久,一切总会结束。”

作者有话要说

昂,男主就是弃婴啦,没有关于他父母的线索~

快完结了!求大家帮忙收藏一下专栏和预收,明天开始每天都作话带一下预收,还请多多收藏~感谢感谢!

第139章 希望苍天眷顾。

九月,为了安抚天下臣民,裴翊询上请皇帝陛下之后,开恩科纳贤。

今年的秋闱确定得有些仓促,许多学子都来不及准备,就已经到了秋闱时节。

不过,这也让一直勤勉读书的学子们拥有更多机会。

在同崔云昭商议之后,崔云霆参加了今年的秋闱。

他已经十六岁了,已经是比崔云昭还要高半个头的少年郎,若是因为种种外因而蹉跎下去,反而会自消志气。

见他意志坚定,崔云昭便笑着同意了,说:“官场的事牵扯不到你身上,你好好考试便好。”

于是,等九月底时,崔云霆带着仆从独自回到了博陵。

对于弟弟,崔云昭倒是不担心他的安慰,只斟酌他今年是否能考中。

不过秋闱还未结束,朝中又发生了大事。

因被西坪撤藩刺激,紧邻幽云十三州的两处藩镇,江安和临泉节度使不知是否是商量好的,先后宣布脱离大周,独自为国。

藩镇造反可是大逆不道,消息传回汴京,裴翊询在早朝时就摔了杯盏。

这位太子殿下性情乖张,暴戾冷血,遇到事情非常容易冲动,只要一个不顺心就要暴怒,听闻有人胆敢造反,简直是火冒三丈,当即就厉声道:“独自为国便是谋逆大罪,不忠不义之辈,自要讨伐。”

他那双狭长的眼眸一一扫过,下面的朝臣们皆垂眸不语。

霍檀亦没有开口。

在朝堂之上,他是最听话的那一个,平日没有一句谏言,似乎从未有自己的想法,只听从朝廷诏令。

所以此刻他不开口,也没有任何人会质疑。

倒是裴翊询的目光在他身上略过,最后看向了殿前兵马司指挥使刘三强和邵翔。

两人被太子殿下如此一看,顿时就冷汗直流,不等他开口,就立即出列跪下。

“臣等愿往。”

这两人都不是老将,皆是裴翊询这半年来提拔上来的心腹。

他们靠逢迎上位,最是知道裴翊询的脾气,此刻若是退拒,下场不会比于未平好多少。

早死晚死都是死,还不如出去搏一搏。

他们这样想,便也这样做了。

果然,见他们很乖顺,裴翊询非常高兴,当即就封两人为讨征使,各自率领两万大军讨征江安和临泉。

事情定下,早朝便也就结束了。

三日后,大军开拔。

犹豫边关战事吃紧,这一次大军行军也很仓促,粮草等辎重都没能跟上,霍檀一连忙碌数日,才最终把后续事宜都办妥,粮草和辎重也全部派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