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后全家跟我喝西北风(美食)(24)
薛高远看周柱的模样,哼笑了声:“跟爷这打哑谜呢?”
“小的不敢!和丰顺最近生意很好,他们推出了几款新菜式。”周柱说完谨慎的看了眼薛高远。
“嗯,还有呢?”薛高远知道周柱想说肯定不是这些。
“听说是炒菜时加了一款叫耗油的调料,炒出来的菜味道极香,小的昨晚买了一点儿,让后厨的试了试,确实味道很鲜。”
周柱见薛高远是真不知道,才把打听来的消息细说了一遍。
“哦,这倒是新鲜,既然好用,店里就多备几罐儿。”薛高远倒是没多想。
“爷,问题就出在这儿,这卖耗油的是一对农家父女,他们的耗油据说什么限量,每月就三十罐儿,根本抢不到,昨晚这罐儿还是花高价在别家手里买来的。”周柱一脸为难。
薛高远听到这儿笑了声,这倒有意思,没听说过这卖东西还限量:“一罐卖几文?”
“说是一百文。”
“现在呢?”薛高远眼神又落回那盘麻辣牛肉上。
“一百五十文都难买到。”周柱低着头回道。
这主意倒是聪明。
每月只卖三十罐,镇上这么多家商户饭馆,怎么可能够,商家为了能买到货,自己就会抬高价格。
但决不是长远之计,时间久了必会激化商户矛盾的,如果有心自己研究成配料,他这生意就是死路一条。
“还查到什么了?”薛高远修长的手指敲打着红木椅把手。
“那父女两个与和丰顺应是达成了合作,据说和丰顺的青菜以后都由他们供了。”
周柱说了一半看了下薛高远的脸色继续道。
“而且和丰顺的新菜品就是和这个所谓耗油一推起出来的,怕也和此人有关”周柱一脸为难道。
“听说前段时间和丰顺出了一款叫冰粉的饮品,就是在这对父女手里买的配方。”
听到此,薛高远扯了下嘴角,唰地一下收起了扇子,站起来往外边走边道。
“那就把这消息透露出去,这镇上开饭馆的哪个没有野心呢。”鹬蚌相争,渔翁才能得利。
这镇上还是乱起来才有意思啊。
同一时间,离镇子五里外的一个小院子上,正热火朝天忙着熬耗油的父女两,还不知道自己被人算进了局中。
庞元英还在为自己的商业头脑开心呢,这就叫饥饿营销。
再说了这样的话,她和她爹还能轻松一点。
曹氏本也想帮着一起做,被她和庞有财拦住了,曹氏又提议雇人。
庞有财没同意,一是舍不得那个人工费,二是怕人家偷学,这个耗油的制作过程确实简单。
就这样,父女两每月就做三十罐,商家为了买到货,甚至都把价加到了二百文。
这一段时间下来,一家三口的钱包又鼓起来了。
今天两人把熬好耗油装进了坛子里密封,等明天送过去。
庞有财做完就去后院温棚弄那些菜了。
他们新买的这个说是院子,其实更像个小庄子,除了一个正房和两个厢房外,后院有一亩多空地。
庞元英就把这地当成了试验田,做了温棚。
当时给庞有财愁怀了,为了做这棚子花了不少银钱了。
可种什么啊,难道一亩多地都种白菜和大葱?
确实现在集上卖的的种子就这些,像豆角土豆,自己都能留种子不需要买。
农家一年四季在吃的上也没那么多讲究,自然花样就少了。
原来庞元英也以为就这几样菜呢,有一次她去给酒楼送货,掌柜的拿出五粒葡萄给她吃,告诉她这个可是好玩意儿。
都是那些附属国进贡来的,只有皇上和那些大户人家才能吃的。
掌柜的说的那个自豪,庞元英笑着问他怎么吃上了。
掌柜的这才说,原来是朝廷去年颁发了指令,把这些稀有物种引进来了,可惜没人会种这洋物。
到今年也就南方那边有人种成功了,南边那些商人就会带过来贩卖。
听到这庞元英一下就动了心,追问道那些商贩现在何处?
掌柜的知道这父女是对能人,也想看看他们能不能种出这洋物,便告知了位置。
庞元英没敢自己去,叫上了她爹,两人去了那些商贩下榻的客栈,说明了来意。
两个南方商贩还挺意外,来这几天了。第一次遇见问菜种的。
便把南方那边带来的菜种全都拿了出来。
看到这些庞元英更意外,她没想到朝廷竟引进了这么多,西红柿,黄瓜,茄子油菜,胡萝卜,水果里还有葡萄和西瓜。
卖的还挺便宜,二十文钱买了一堆回去。
回家后,父女两人把这些菜全种上了。
葡萄被她种到了前院,庞元英还搭了一个葡萄架。
在下面放了一张躺椅,曹氏白天没事就坐在上面歇凉。
这前面院子庞元英没有种植蔬菜,左边园子在墙边上种了一排苞米,右边园子墙角处种了一棵枣树,还有原来房主留下的一棵杏树。
再加上院子的围墙也高着呢,大门是实木的,白天大门一关,外面的人也看不见里面什么样。
第一次搬家过来时,庞元英见到这院子满意极了,正房住人,东厢房可以熬制耗油,西厢房放杂物。
最主要的是这边离海边也不远,去镇上还方便,周边还清净,比住在镇上的强多了。
住过来一段时间了,庞元英明显感觉曹氏的起色都不一样了。
曹氏现在已经五个多月了,肚子显怀了,庞元英在吃食上更小心。
“娘我们晚上吃麻婆豆腐?”庞元英一边切豆腐一边问曹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