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重生七零嫁大佬,娇娇一胎又一胎(622)

作者: 米团开花 阅读记录

为此价格上还便宜了一些。

所以陈芳芳拿着的那些钱,最后多买了一些回来。

许宁言在很多年代文小说中看到过关于这次认股权证的叙述,本以为是夸张了。

没想到现实比小说中更夸张。

只是不知道这些现在将认股权证卖出去的人,多年以后会不会肠子都悔青了?

许宁言将东西看似收到了书房里,实际放进了空间。

还是空间里最保险,不管什么时候都丢不了。

先存放着,等到了适当的时候,转手卖出去一些,留一些在手里就足够了。

这次让陈芳芳从羊城顺路去了沪市,又回到京城,一是快过年了,陈芳芳这么多年过去了,还是单身一人。

据说在羊城,她身边也有人陪伴,可若说真是动了心思的,却一个也没有。

所以每次过年,还是在京城他们家过年。

羊城那边的发展已经不需要陈芳芳再去盯着了,可羊城旁边的鹏城已经开始发展了。

之前让陈芳芳在鹏城买过一些地皮之类的,如今倒是可以让陈芳芳去鹏城那边坐镇了。

就是不知道陈芳芳乐意不乐意了。

听了许宁言的打算,陈芳芳满口同意。

对她来说,鹏城和羊城距离并不远。

她之前已经学会了开车,考了驾照。

羊城那边公司有一辆车,有什么事情,开车两地往来完全没有问题。

而且鹏城和羊城都是同一个省,同一种方言,去那边完全没有任何适应问题。

对于许宁言所展望的鹏城的发展,陈芳芳也十分有兴趣。

她走南闯北多年,早就已经习惯了这种生活,太平静了反而闲不住。

当即拍着胸脯表示,鹏城之行就交给她了。

谈好了公事,两人才继续说起家常话来。

不知道怎么回忆起了当初在荆山县的日子,时隔多年,再次回想起那些日子,居然好像就在昨天。

陈芳芳也想起了在团结大队的那些日子,有过甜蜜,只可惜那甜蜜太过寡淡和轻薄。

如今回忆起来,都只觉得恍然。

第547章 孽债

说到荆山县的故人,还有联系的也就是林红夫妻,还有李建国一家了。

林红师范毕业以后,就分到了市里最好的高中当了老师。

跟周子安两地分居。

好在市里和县城距离不太远,放假休息的时候,也能一家子团聚。

最后周子安努力,加上双方父母帮忙,终于调到了市公安局,总算是夫妻一家子团聚了。

如今小日子过得也挺不错。

夫妻两人都是正式职工,福利还都不错。

林红的哥哥林峰当初考上省立大学,学的也是机械制造,毕业后回到了机械厂,没两年,就成了机械厂设计部的主任。

机械厂如今仍旧红火,尤其是这两年,已经开始制造姜致远当年设计出来的那个联合收割机。

那更是订单源源不断,做都做不完。

厂里红火,大家的工资虽然还是定数,可加班的补贴什么的多了,职工们就算是再辛苦,也是高兴乐意的。

大多数人还记得这是姜致远的设计,虽然不知道姜致远古今是什么地位。

可也隐约知道姜致远在京城做大官。

跟后头进厂的工人或者学徒吹起牛来,那也是曾经和京城大官共过事的!

再说几句当年的八卦,吸引着新学徒们跟着惊呼不已,纷纷扼腕没有早生几年,没有早点进厂来。

这种孩子气的话,自然让老员工大笑不已。

早几年,机械厂可不会招这么多人进来。

林父已经退休在家,不过因为闲不住,偶尔还去车间和设计部转转。

偶尔有林峰他们拿不准的,还得请教林父。

所以倒也没有太多失落感,退休后的日子除了更清闲一点,跟以前没啥太大的区别。

而李建国那边,已经成了荆山县供销社主任。

整个县城供销系统都在他的管辖范围之内。

李建国如今在荆山县也算是有头有脸的人物了,大儿子大专毕业后,李建国托关系,给在市里找了个工作。

也算是城里人了。

李建国和林红如今跟许宁言也就是一年几封信联系了,再就是每次逢年过节寄点家乡特产。

这么多年都没断过。

许宁言也曾经邀请他们到京城来玩一玩。

只可惜总是有事不能成行。

李建国开玩笑说,只能等他退休了,只怕才有时间去京城,只希望到时候他还能走得动。

团结大队那边的变化最大的莫过于分田到户了,再也不是公社大队集体合作的模式了。

大家有了自己的田地,更用心了,毕竟土地不会糊弄人,你如何对它,它如何对你!

静心伺弄田地的,秋季丰收,交了公粮附加后,剩下的粮食留下口粮外,就要卖统购粮和议价粮了。

统购粮价格低,可这都是必须要卖的。

不过议价粮价格就高一些,一家子一年到头差不多就指望这个议价粮卖出来的钱了。

若是勤劳肯干,静心伺候田地,一般都会有回报的。

起码比起以前大队一起上工,拿公分要强多了。

不过那些往日里喜欢偷懒,或者说家里没有足够劳动力的人家,日子就难过了些。

毕竟以前就算家里的公分不够,可有大队在,总不能看着你饿死,多少会让人拉饥荒。

现在却不行了,你自己能干肯干,在农村,日子还是过得下去的。

当年的那些知青后来都陆陆续续的回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