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美味娘子(34)

作者:清识 阅读记录

在回去的路上,碰到了府中的两位姑娘。一个见过,一个陌生。

红叶低头施礼,两位姑娘没有注意她,而是继续说:“过几天大家就要过生,你可想好送什么了吗?”

“我近日学做钗,也算有所成,打算做支钗送给大姐,你呢?”

“我还是送绣品吧。前几天绣成的蝴蝶兰的屏风还不错……”

两人边走边说,声音越来越远……红叶也往回走,想,原来姑娘要过生辰了啊。

红叶回到茶炉房,开始切片。胳膊还是酸疼,但只能忍耐了。

揭开油纸,把盘子倒扣,把阿胶糕倒在案上。她的刀工已经练出来了,能够做到厚薄如一,只是速度不够快。

把切好的阿胶糕片用糯米纸包好,又找来小蝶放了几块,剩下的装入之前就找好的木盒里。

碟子里的留给大家,木盒里的就要递给月韵,让她查看做的成果。

然而,月韵今天随着姑娘出去了。红叶就闲了下来。

手臂酸疼,红叶不打算打络子,而是用手捏了捏臂膀,之后端着盘子,跑到院子里,和幼白、云霞还有冬雪说话。

天已经暖了,丫鬟们早已不再待在茶炉房取暖,而是坐在宽阔的院落里。如今的茶炉房的空间已经变得狭小,也不够丫鬟挤在那里。

红叶把盘子放到旁边的小桌上,说:“这是新做成的阿胶糕,你们尝一尝。”

幼白见了道:“快收起来,既然做成了,便是姑娘的。姑娘赏给我们,我们便吃;不赏,便不能吃。我们可不能自作主张,乱做姑娘的主。”

红叶哪里知道这个,忙道:“谢姐姐告诫,差点犯了大错。”

她立即端起盘子,进茶炉房,把盘中的阿胶糕装进了盒子里。

再次出来时,两手空空。

和她们说了一阵,红叶回屋了,开始翻看食谱。

傍晚时候,姑娘回来了。

红叶把食盒给月韵看,月韵惊讶的望着她:“没想到你一次就成功了。”

红叶说:“这和姜枣膏的做法类似。只是食材不同,个别步骤不一样而已。”

月韵却说:“我就没做成过。”

红叶震惊的望她。月韵却不再说,让她先回了。

红叶回屋低头思考:做糕这个真没那么难啊,就是累了点。其实,相比粥或汤,还有那些简单的糕点之类的,还是做菜难点。难在掌握调味的用量和所用的火候。

过了会儿,听说姑娘高兴,赏婢女阿胶糕吃。

而月韵却道:“过几日,便是姑娘的生辰,姑娘想邀请几个相熟的朋友来,因而还想你多做几盒,用以待客。”

手臂仍是又酸又疼,然这是姑娘的吩咐,推辞无用,只能照做。她只好问日期:“既然待客,自然是新鲜的好。不知姑娘生辰是哪天?”

月韵报了个准确的数:“二十九。”

很好,可以歇两天。

今天是农历三月二十四日,她打算二十七日开始做。

阿胶可以提前用黄酒多泡几天,增强药性。

月韵便趁机讲了第二课“桃花糕”。

已经是三月下旬,桃花早已开败,月韵也不强求她做了,只让她把内容背下来。

红叶在心里过了一遍,觉得桃花糕做法简单多了。

月韵却说了句:“做这个,最好文火,避免糊锅。”

红叶看向月韵,月韵轻咳一声,没有再说。

红叶:“……”

总不至于,月韵曾经把桃花糕做糊了吧?

做桃花糕,茶炉的火也嫌大啊。红叶自己思索了下,觉得用油灯火就好。

真是感谢那几个月的饭馆生活,烧火丫头也不能白干啊。对于火候的把握,她心中有了数。

红叶睡前默背了,白天也只看了几眼,便打络子。除了给姑娘打的几个,剩下的,都让幼白带出去卖,也赚了一点。

至于绣品,做的太差,连幼白的眼都入不了。

幼白说:“绣庄的标准比这个高。我的也前年才堪堪收了。”

随后,她又解释:“这里毕竟是京城,最不缺好绣品。你这个,在乡下,或许能卖出去一两文,但在京城……”她摇头。

不需要多说什么,红叶就明白了。比她绣工好的冬雪的绣品,也不及格。没有几年的绣技和灵巧的心思,是绣不好的。

因而,红叶对绣品放弃了,只打络子。

就是,络子赚的钱,二三十年也凑不够赎身银。而让别人付钱做吃的,更没谱。她是姑娘的私厨,谁会找她?

大姑娘在周府,是很尊贵的存在,几乎所有人都顺着讨好。

常平县主的伴读,这么吃香吗?

红叶理不清,也就抛之脑后了。

然而,确实有一点这个原因。

周府毕竟只是太医府邸,没有实权,而生死荣辱却全在帝王一念之间。

勋贵之家愿意与他们为善交好,也仅此而已。毕竟,生老病死,谁没个病症需要医治?

所以,周府就是处在没人去招惹,但也不会有人巴结的情况。

当年,德邑长公主为了给常平县主选伴读,邀请全京城的姑娘们去了杏园,考较一番后,亲自在接近千人中选出六个来。

这六人,一时名震天下,无人不知。

周府就这样搭上了皇族勋贵德邑长公主的车,成为京城瞩目的存在。也因此,周宝昕在周府的地位也尊贵起来。

二十七日一大早,红叶便开始行动起来。用了整整一天,做好存放。仍然是第二日切片装盒。

这两天,月韵没有外出,而是守在红叶身边,见红叶搅拌吃力,不仅自己帮了忙,还叫了其她丫鬟轮流。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