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流放权臣恶毒原配后她飒爆了(395)+番外
苏大丫摇头道:“三婶,我已经走出来了,而且有你们护着我,我不担心也不害怕。”
“三婶,你做你的事情就好,不用顾虑我,我真的没事。”
沈月瑶点了点头,道:“正好作坊休假,如果你和二丫想去的话,也跟着一块吧,正好也可以一块去见识见识。”
沈月瑶想着做生意带一带大丫二丫,也让两个人能多了解一些生意上的事情。
有些东西也不是书本上有的,多看多了解,也能学很多。
苏大丫苏二丫一听,很激动,“谢谢三婶。”
两个人激动后,赶紧吃饭,吃饭都吃的快了一些。
她们就想着赶紧吃完饭,下午跟着三婶一起去南镇去看看烧陶的地方,或许她们就能知道那些陶罐酒坛之类的东西怎么烧出来的。
她们还挺好奇的。
平日她们大多时间待在村子里也没有出过门。
这次出门跟玩一样。
当然苏大丫心里确实排斥南镇南林村。
但她现在跟南林村林家毫无干系了,如今她跟着三婶学了很多,也自信了很多。
再说了,有爹和三婶在旁边,她什么都不怕。
吃过午饭后,孟老夫人在家里看着大宝二宝。
沈月瑶则带着苏大丫苏二丫跟苏修野去南镇红叶村。
他们坐马车速度会快一些。
苏大丫在这条路上曾经走过,并不好奇什么,只安静的坐在马车上。
倒是苏二丫会掀开马车帘子看看外面景色。
苏修野在前面车辕上赶马车,沈月瑶和苏大丫苏二丫在车上坐着。
苏二丫看了看道:“这一路上的村镇都没有咱们村繁华热闹。”
苏大丫道:“以前咱们村更偏僻荒凉。”
“也是,至少这些村子,看着房子都不少,但也大多是木屋茅草屋。”
他们柳河村家家户户条件好了,很多人都将房屋修整了一番,有的都重新盖了大房子。
她们两个人都明白,若非三婶,她们现在可能还住在老旧的屋子里,挨饿受冻。
路上有的地方也不太平整,马车会一颠簸颠簸。
沈月瑶看着地面不平整的路,蹙了蹙眉心。
心想,这个时代的道路,很多地方坑坑洼洼的不平整。
一到下雨天,更是如此。
若没有人修整一下,马车经过都颠簸。
若是有水泥就好了,有水泥的话,道路就会平整,马车走路都会平稳。
到了南镇,他们也都不知道红叶村在什么地方,还是苏修野下来跟路人打探,才知道红叶村。
“红叶村顺着这条路走,很快就到了。”
红叶村就在镇北边,隔着镇很近。
马车行驶了一会,就到了红叶村。
沈月瑶算了一下时间,从他们村到红叶村,坐马车的话差不多一个时辰(三个小时),这个时间其实还算可以。
不过这是因为他们车上没有货物,马车行驶的快,才会这个时间。
如果运送坛子大缸,走路就要慢一些。
苏二丫道:“这个村子看着挺大,这么多房屋,看着有上百户人家吧。”
虽然看着村子大,但家家户户的房子也挺老旧,房屋也都不大。
苏修野道:“我之前听陶志忠说了,他们村因为附近土地肥沃一些,再加上隔着镇很近,所以人比较多,平日大家种了菜或者家里养的鸡下的鸡蛋攒起来,就方便走着来镇上摆摊卖东西,但南镇这边条件也一般,买东西的人也不是很多,很多人家也吃不饱饭。”
“之前他那个陶窑开着的时候,雇村里人帮忙干点活,大家还能跟着赚点,但自从被逼着关了这个陶窑后,大家农闲时候也没法找点活干了……”
苏修野说的那个陶志忠,就是他之前一起剿匪时候认识的兄弟。
这时候大概酉时(下午五点)。
夏天天长,此时大多数人也都在田地里收麦子。
也有一些村里的老人们干不动活,就在家门口晾晒麦子。
他们打听着来到了陶志忠家里。
陶志忠家住在村后面,还能看到一个烧窑的地方。
门开着,远远就能看到里面有一个看起来十八九岁的少年正在院子里晒麦子,顺便清理麦子里的麦糠。
只是看他活动似乎不太方便。
后背还用围巾包着一个小男孩,小男孩看起来一两岁的样子,正睡着。
沈月瑶看了一下,发现这人的腿似乎断了。
苏修野低声道:“这应该是陶志忠的大儿子,被人打断了腿。”
沈月瑶道:“到底得罪了什么人,对方下如此狠手。”
苏修野摇头道:“这个就不知道了。”
苏大丫和苏二丫在后面跟着。
苏二丫道:“这么热的天,包着小孩子睡会不会很辛苦啊,为什么不放炕上?”
苏大丫道:“小孩子容易哭闹,比较依赖爹娘,这样容易睡着。”
“也可能放屋内睡觉不放心,要是睡着的时候摔下来可怎么办,总要家里人看着才放心。”
村里很多人家,孩子小的话,为了不耽误干活,就会用长布条将小孩子背在背上,围在腰间,这样不耽误干活也不耽误看顾孩子。
苏二丫点了点头。
记得大宝二宝小时候,三婶都不太管的,更别说抱着背着。
她还是喜欢现在的三婶。
听到声音,陶大诚抬起头来,一下子就看到了沈月瑶一行人。
陶大诚先是有些戒备。
可看着这一行人气质不俗,也有些疑惑,“你们是?”
苏修野道:“这位小兄弟,我叫苏修野,这是我弟妹,我女儿,我侄女,我们来,是想找陶志忠兄弟说点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