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公主的觉醒(48)
顾流年想起往日趣事,心中失落冲淡几分,也陪笑道,“李兄记得不错,正是谢兄。”因着那一次结缘,他和李允走得越来越近,慢慢引为知己。
“他人去哪儿了,”李允四处张望着,“喝酒要人多才热闹呢,顾老弟稍等片刻,我去寻他。”
--------------------
萧瑾:嫉妒使我疯魔。
第26章 第二十六章
===========================
李允找到谢汝峰时,谢汝峰正在和薛慕白扎帐篷,一顶帐篷可以歇五个人,见李允过来,谢汝峰邀请他同住。
李允点了点头,“如此甚好,我和顾老弟正愁着去哪里落脚呢,如此,我们四个刚好搭个伴儿,彼此之间可相互照应。”
说完,便拉着谢汝峰和薛慕白去篝火旁喝酒。
曹参军吩咐手下进山里打了些野味回来,洗摘干净了送给了这些小公子们,烤肉的香味将这些没出过远门的世家子弟聚拢起来,大家围坐在篝火旁谈笑风生。
和一群少年人坐在一起,曹参军觉得自己年轻了十几岁,这里坐着的,哪一个不是名门望族,背后的势力盘根错节,政见各有不同。
让曹参军意外的是,这些出身不同的贵公子们,对父辈间的倾轧斗争置若罔闻,就拿顾流年来说吧,他的父亲是凉州王,自进贡凤凰石以后,没少受李相的弹劾挖苦,他却和李相的儿子交情甚笃。
再说门下侍郎之子薛慕白,他的父亲和台谏司走得近,暗戳戳的给东宫施压,谢汝峰的父亲工部尚书却是个识时务的,和文师周彦一起早早的站队东宫。
能将复杂的势力揉作一团,寻得各方平衡,东宫的实力不容小觑。
曹参军虽是武将出身,不屑于掺和党争,但他是个心里明儿的,对当今局势看得很清楚。
自古帝王最忌讳武将争权夺势,换句话说,武将只能效忠陛下,誓死维护陛下的政令,故而立储之事是插不上嘴的。
叶青是叶忠大将军的儿子,与东宫同出同进,显然是得到了大将军的支持。大将军又是武官之首,总有一天,兵权会交到东宫手里。
大权在握,文臣们再怎么反对都是徒劳,但女帝登基是前所未有的奇闻,曹参军单是想一想就觉得不可思议,只能说造化神奇,谁让陛下独宠公主呢?
热闹的声音吸引了一旁的叶青,“那边甚是热闹,殿下不过去瞧一瞧吗?”
萧嫱看了眼铁板上的烤肉串,“也好,把这些拿过去一起吃吧。”
众人见到萧嫱便要行礼,被她婉拒了,“诸位不必多礼,今夜本宫与各位共赏明月,不应因规矩扰了佳兴。”
话说如此,但尊卑有别,面对东宫之主,众人不敢放肆,气氛不如之前自在。这不是坏事,父皇说过,君主要立威,他们越是拘谨,她的东宫之位就越稳。
明月高悬,她端坐在月华里,周身萦绕着与她年纪不相符的凛冽,可望而不可即,她笑意清浅,端起茶杯,“此去南城,山高路远,附近还有山匪肆虐,怕饮酒误事,故而以茶代酒,敬各位一杯。”
尚书令之子王景贤是个天不怕地不怕的,他虽是文臣之子,却尚武,做梦都想挣军功,听到附近有山匪肆虐,眼睛瞬间亮了起来,“这附近有山匪!”
曹参军见多识广,从未听说过这附近有山匪,心下狐疑,却也不敢轻易戳破。
王景贤既兴奋又担忧,“我们这么大阵仗,山匪应该不敢来犯吧。”
“俗话说未雨绸缪,总要有所准备,事发时才不会乱了阵脚。”
曹参军点了点头,“殿下尽管放心,末将和御林军一定拼死御敌,护殿下周全。”
萧嫱点到为止,这些世家子弟一路上被新鲜事物吸引,难免会忽略危险,她稍作提点,刺客来时,这群公子哥儿们也好有个心理准备。
她又寒暄客套了几句,见夜深了,告辞离去,红缨已经铺好了床,见她回来伺候她洗漱。
公主的营帐在最中央,被御林军团团护着,叶青还是不放心,抱着剑在她营帐前候着,倒是把秦风的活计给抢了。
两个人一左一右坐在帐前,枕戈待旦。
山雨欲来风满楼,刚过子时,叶青便听得一阵刺耳的响声,那是箭矢飞过的声音,睁眼一看,一道利箭钉在帐前的木头上,箭头上挂着一封信。
他连忙取下信,信上写着“公主亲启”,还好不是刺客,看这手笔,当是暗卫那边送来的消息。
萧嫱睡眠浅,听到声音掌了灯,披了件厚衣服出来,叶青把那封信塞给她。
萧嫱拆开信后,脸色当即沉了下来,“有五百弓箭手从南面逼近,意□□烧连营。”
她没想到朝臣们会做得这么绝,即便带了枕书院弟子随行,他们还是选择痛下杀手,丝毫不顾及世家子弟的性命。
“秦风,唤曹参军来见我,叶青,你去叫醒世家子弟,准备弃营撤离。”
曹参军火急火燎的来到帐子里,萧嫱把信递给他,“暗箭难防,我们的目标太大,当化整为零,向西面撤退。”
小小孩童临危不乱,反而能迅速给出作战策略,曹参军当即领命,“末将明白。”
她又嘱咐道:“粮草辎重,务必看好,前方路远,不可断了补给。”
见她思虑谨慎周到,曹参军对她的敬意又多了几分,“末将定不辱命。”
两支御林军迅速分成三队,一队往西边探路,一队居中央保护殿下和枕书院弟子,另一队在队尾垫后,有条不紊的撤到西面的山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