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公主的觉醒(78)
一朝被蛇咬的他看谁都像看坏人,愈发卖力地装病演戏,只待沈书允露出狐狸尾巴。
她果然不简单,频繁召见他的旧部,试图刺探他的过去,像是在给什么人传信。
顾溪和终于起了杀心,动手前夕,部下送来一本名为《战神往事》的漫画,扉页上写着作者题词:“我心中关于英雄的模样,皆来源于他,大周战神,当名扬天下。”
顾溪和大受震撼,从此化身宠妻狂魔,愿为王妃劈山开路赴汤蹈火。
……
沈书允后知后觉的发现,一直被她当傻儿子养活的傻夫君,好像跟以前不一样了,就像是换了一个人。
第49章 第四十九章
===========================
萧嫱率领两万铁卫到了广平城, 广平城城门打开,李县令亲自出城迎接。
正所谓“身正不怕影子斜”,广平城是离京之后遇见的最太平的一座城, 萧嫱暂时没有在广平城变法的打算。
一来变法会触及到贵族的利益,夺权之际不宜过于高调, 二来她的位置不稳, 只有真正掌握大权, 才有资格号令天下。
一到广平城,她就派人送信到窑城, 窑城是回京的最后一道关卡,那里盛产瓷器, 每年的赋税征收在大齐财政中占据重要地位。
如果打起仗来, 无疑会造成严重损失,萧嫱出于民生和国政的考虑, 想法设法争取窑城县令的支持。
但窑城县令并不配合,当着使者的面撕毁议书, 痛斥萧嫱牝鸡司晨、惑乱君心,说她是妖女临世,意在灭亡大齐, 字句啼血,颇有同归于尽的架势。
萧嫱派暗卫走访调查, 对窑城县令的经历有了清晰的认知。
他是个好官,在窑城做了十五年的县令,在任期间大力发展瓷器产业,带领窑城人民发家致富, 但他为人正直廉洁, 从不以权谋私, 在窑城的风评很好,可谓是人人敬仰的好官。
如果他像彭城县令一样,是个恶贯满盈的贪官,萧嫱反倒省心,不必瞻前顾后,想杀便杀。偏偏他是个不折不扣的好官,坚守着老祖宗的规矩,礼义廉耻常在嘴边,贸然出手,她会受人诟病谋害忠良。
萧嫱在广平城蹉跎数日,就是为了说服这个一根筋儿的老顽固,送出去的信却被频频驳回。
也曾派人游说他的家人,可惜他的三个儿子受他影响太重,同样的迂腐不堪,视女人掌权如洪水猛兽,言语放肆恨不能将她千刀万剐,丝毫没有把东宫的势力放在眼里。
最后一次尝试是游说窑城的县尉,县尉掌管兵权,如果可以,萧嫱还是不想动武,不想对大齐的同胞兵戈相向。
但窑城县令的号召力太强了,百姓将他视作父母官,县尉视他如主心骨,这一座城在他的影响下,都先入为主的觉得,东宫公主是妖女,是大齐的奸佞。
哪怕知道反抗会死,也绝不投诚,仿佛这样做就能全了忠义,不负先祖。
函守关和彭城的变法传到窑城,则被认为是大齐灭国的先兆,尤其是萧家书院的成立,触及了一部分人的逆鳞。
他们信奉“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教条,对于一切挑战教条的行为嗤之以鼻,办女学在他们看来简直是胡闹。
他们无法忍受,当公主上台后,手下会有一批女官,与女子同朝为官,岂非是滑天下之大稽,是对男子的侮辱。
铺天盖地的“讨东宫檄文”在窑城传开,无知的百姓也异常振奋,对于诛杀“逆贼”充满希望。京城那边甚至调来了两千御林军做援手,御林军一出,更是坐实了东宫谋反的罪名。
窑城县令自认为得到了天子的庇护,是正义之师,偷袭了萧嫱派去谈判的暗卫,还将暗卫的头颅挂在了城门上,美其名曰“祭旗”。
萧嫱最后的仁慈,被窑城县令的狂妄击碎,清官年年有,多一个不多,死一个不少,这一仗不仅要打,还要打得漂亮。
窑城的两千御林军没有击垮她对父皇的信任,这只能说明父皇的处境也不容乐观,但还是吓住了一批人。
他们都有忠君报国的志气,却在无意间变成了“乱臣贼子”,一时间心神激荡,失去冷静。
大战前军心不稳乃是大忌,萧嫱又花了两天时间稳定军心,给心不在焉的人做思想工作。
叶青也帮了大忙,盘踞在京城中的御林军,有一半都出自叶家军,他向同窗们郑重承诺,叶家会与东宫同生死。
这一诺,是对东宫军事力量的加持,即便鱼死网破,也会留有生机。
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一旦被扣上谋反的帽子,不争也会死,李县令上了“贼船”,已经没有回头路了。
战火在深夜响起,萧嫱站在广平城楼上遥望烈火,神色复杂,不同于函守关剿匪之战,这一次她亲眼目睹了战争的残酷,见证了同胞相残。
这是一场没有意义的牺牲,不为国仇家恨,也不为伸张正义,而是出于朝堂党、争,人民是无辜的,他们都是被利用的棋子。
正义是假的,但牺牲是真的。
萧嫱在质疑自己,这样做究竟是对是错。
这一路,她想尽办法避免牺牲和流血,试图用和平的方式实现夺权和变法,但总有各种阻碍挡在面前,一步步把她逼上绝境。
她最终把刀剑刺向了大齐的子民,从心怀苍生,变成滥杀无辜。
残月之下,是血淋淋的战场,她的手覆在跳动的心脏上,问自己,是否权力的诱惑已经让她变得冷血无情?
最初,是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她选择成为皇太女,后来,寻风道长对她说,天下人只知乾而不知坤,她看到了女子的不易,想为女子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