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衍生同人)拐个军师接招贤令(52)
诸位士子起身,面见秦国国君后,不免叹息议论。
嬴渠梁自知,比起兄长那副不怒自威的猛将仪态,他的外貌体型确显平庸,不似一国之君。
他深知虚礼无法打动这些有志之士,越发淡定从容。虽说功业之心不可量,有志者不怕吃苦,但秦国也非到杂芜之人亦不拒的地步,收罗浑噩度日之徒。
“秦地处西,远离中原,积贫积弱,人才凋零。渠梁心有强国之愿,是以急需贤良助秦强盛。诸位饱学之士,秦地求贤若渴,二者恰若久旱逢甘霖。秦国可令诸位一展所长,诸位亦是强秦之不二功臣。
“然秦地与诸国交流甚少,渠梁对诸位所长亦知之甚少。恳请各位贤良再费时日查我国情,视秦之不足,以所长出时宜策论,国府审之,必予诸君适宜职位,若有一丝偏颇,渠梁殿门大开,以待贤良鸣屈问罪。”
士子丛中顿时炸开了锅。
嬴渠梁提起笔,推开黑案上的竹简,朗声道:“愿入秦者,渠梁亲笔着墨录名。即使日后无缘,渠梁必以礼谢之,令其不虚此行。”
“何等荒谬!”
“闻所未闻!”
“秦官高贵!”
大半士子们羞愤起身,甩袖而去。
嬴渠梁起身再拜。
“诸位士子来秦不易,内吏景监,速速为先生们送上金钱,以资其旅。渠梁谢过诸位。”
国君躬身许久未起,其诚在座皆可观。
有寥寥数人复坐,等离秦士子彻底离场后,空了半数的院子显得格外寂静。
嬴渠梁知晓,这些人是真心想要做出一番事业的人,其中大部分人已认可他苛刻的求贤要求,甚至愿意留在贫苦的秦地奋斗。
但他们心中还有顾虑,需要一一被消除,才可慷慨赴任。
需要一个契机。
需要有人出来为他们发声,问出他们最期待的问题。
此时或许不适合他这个国君再开口。
嬴渠梁期待有人破局,但此刻士子们却陷入一种诡异的矜持。他开始怀疑自己先前的态度不够诚恳。
“我愿入秦,秦国国君可敢用我?”
石破天惊的破局之声。
木簪布衣,却是妙龄女子……这不是破局,这是把天捅了个窟窿啊。
嬴渠梁已经听见四周倒吸冷气之声了。
“渠梁愿闻女士子姓名——”
箭在弦上,他只能提笔,稳定心神。
“我叫秦昭。”
雅言似有些颤抖,却说得坚定。
她的姓名让嬴渠梁为之一震,他几乎不用再做询问,提笔便在竹简上写下两字。
不带丝毫拖沓迟疑,嬴渠梁就偏偏笃信她的名字一定这样写。
秦是“秦国”的秦。
昭是“天日昭昭”的昭。
第29章 秦·招贤
秦昭见到历史上的秦孝公,还是十分意外的。
虽然她只远远地看了那么一眼,但嬴渠梁本人和她想象中的帝王实在是差别太大了。
你见过只穿黑色布衣、脚踏布靴,腰围鞶带、仅坠一玄鸟玉坠,头冠几乎没有装饰的国君吗?
嬴渠梁这身,或许还没在场某些个齐国士子来得华贵。
秦昭看不清秦君样貌,但能看出嬴渠梁肤色偏深,绝非缩身宫廷殿宇之徒。粗粗一望,倒觉得他就像是秦始皇陵里兵马俑中的一员,是普普通通秦人中的一个,却又绝非平庸之辈。
嬴渠梁留有髭却未蓄须,想来是因二十出头的年纪坐上国君之位,想让自己看上去更成熟稳重些吧。
秦昭记得历史上周天子是赐给过秦献公嬴师隰一件黼黻的,作为他“与晋战于石门,斩首六万”,维护天子威严的嘉奖,也间接拔高秦国在诸侯间的地位。
若是嬴渠梁着黼黻来此地,或许更有国君威严一些。但她转念一想,新君如此装束,大概是想拉近和贤士间的距离吧。
但听听周围这些蚊蝇之声,秦昭有些惋惜,秦国新君的良苦用心都喂了狗。
“还以为秦人好战,其国君必是威猛异常,不想今日一见,竟是如此模样,真真叫人失望……”
“听闻这位新君并非先君长子,他那位兄长才叫英武非凡。”
秦昭心有不忿:
攻击别人的外貌过分了啊。况且秦人又不是什么变异人种,即使他们住得远点儿、偏点儿,总不可能就变成青面獠牙了让你们当猴看吧。
入秦这般久,也没见你们这般关心秦国国情,初见便如此恶意揣度,怕是根本没想留在秦国效力吧。
列国士子入秦,有多少怀着恶意入秦,等着看秦笑话?
说到底,还是弱国无外交,贫弱之国没地位,腰杆子不硬。
秦国被六国排斥在外已久,早已成为他们眼中的蛮夷。
但谁能想到呢?
就是这样一个边陲的“蛮夷之国”,竟然能连出七世明主雄君,完成了华夏历史上的第一个大一统,把统一刻进后世的血脉里。
秦昭目视着这一切。
秦国这只巨兽苏醒的契机,就再中央那个被士子鄙夷的、其貌不扬的国君身上。
和后世参会流程差不太多,掌事唱仪式步骤,国君做陈词发言。
秦昭已经准备好听一篇文长篇大论的准备了。毕竟后世,开会是打工人最折磨人的事,有时候桌上水都喝完,领导话还没讲够……
但秦国不是这样。
删去不必要的冗长流程,国君直接开门见山,丢下重磅炸弹,炸晕士子鱼大片。
这个跨国招聘不得了呀。
秦昭忽然打起精神,想不到两千多年前,就有人不仅懂“任人唯贤”,还懂“实践出真知”,甚至可以上升到“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