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陛下火葬场实录(125)+番外

作者: 糖果年 阅读记录

观如今这情状,郡主离宫许久,陛下都再未纳妃,后宫空悬至今。

顾昱淮轻摇头,没什么主意。

林嬷嬷晓得主子的为难。王爷既是长辈,夹在郡主同陛下之间,实在是不便插手。

眼见着未时将至,顾昱淮行了几步,叮嘱瑜安道:“今日玩得也够久了,一会儿回屋中歇息罢。”

“小叔叔有政事?”

顾昱淮颔首:“门房午前来禀过,陛下御驾约莫未时至王府,算算时辰也该到了。”

瑜安若有所思:“如果是为府中事,可否允我一同听听?”

……

书房内,瑜安已经等候着。

小叔叔方去前厅迎驾,对于她在此,萧询并无异议。

“顺着燕春楼的线索,查到了同郑媪联络的几条暗线。”

瑜安大大方方翻看萧询递来的暗卫奏报,查出的几人多是改换身份混进些商铺中,暂未成气候,不足为惧。

就是不知,其中是否有漏网之鱼。

宫中派出的暗卫四下里打探,这些眼线皆是近半年才到北齐皇都,最短的进城不过一月。稍一留心,便知与北梁使团脱不了干系。

瑜安与小叔叔同心,北梁事宜,靖平王府从不插手。此番是因暗探安插到了王府,才没有全然置身事外。

顾氏冤案,十余载过去,昔年高坐金銮的始作俑者早已亡故,连寻仇都不知该向谁。百年来大梁崇文抑武已成积弊,数代帝王对武将连番打压,多加掣肘。纵已离了梁朝,但瑜安知道,小叔叔的剑锋永远不会指向故国百姓。

她亦然。

至于齐梁交战,是胜是负,同他们再无干系。

……

十月初,北梁使团浩浩荡荡入京。

齐梁乃宿敌,比之原先南陈远道而来的热闹,整座皇都显得冷淡许多。

为显北齐礼数,安王奉旨亲自出城迎接来使。

一如萧询所言,此番北梁使臣之首乃梁王膝下第九子,瑞王刘真。

望仙楼雅间内,叶琦铭合上半扇窗。

“居然真的是这个孙子。”

前后亲卫簇拥中,刘真安坐马上,束发的王冠闪着金光。

见瑜安伸手碰了碰一旁的长弓,叶琦铭谨慎道:“你不会是想在这里补他一箭?”

瑜安挑眉:“二哥担心我射偏?”

“这倒不是。可这儿护卫无数,防备甚严。”叶琦铭自然知道瑜安只是戏言,“再说了,你伤没好全,我带着你逃不掉啊。”

瑜安笑笑:“论逃跑的本事,谁能比过那个混账。”

叶琦铭深以为然,在大梁时,刘真仗着皇室的身份横行无忌,徐州无人奈何得了他。如今到了北齐地界,他们再没有那般顾忌。

“纨绔就是纨绔,你说这么多年会不会有些长进?”

瑞王刘真是云贵妃所出,少年即封王。他上头一位同胞兄长早已入朝,是大梁储君之位最有力的竞争者。再加上母族显赫,又是云贵妃幼子,瑞王素得宠爱,骄横无比。他虽生得一副尚可的皮囊,金玉堆砌之下显出皇室贵气,不过仔细看去,多年纵情声色,年纪轻轻就已虚空得厉害。

瑜安道:“先探探他虚实便是。”

刘真会作为主使前来,瑜安丝毫不意外。他并非储君人选,出身又足够贵重。使团一应事务有副使料理,刘真不过担个虚名罢了。出使北齐如此体面的差事,最适合刘真这等沽名钓誉之辈。或许,背后还有其兄恭王的授意,要他为己方造势。

“你有主意?”叶琦铭来了兴致。

瑜安颔首,却道:“二哥先不必插手。”

正巧他后日去兵营论值,可以不和刘真打照面。

叶琦铭应下,妹妹背后有靖平王护着,再不济还有齐帝,出手比他方便许多。

只要不挑起两国战乱,兄妹二人心照不宣,都不准备轻轻纵过这个混账。

叶琦铭又道:“此事……你可要告知靖平王?”

“暂时不急。”

徐州中事,是他们同刘真的旧怨,牵扯入北齐反而棘手。

叶琦铭赞同她的看法,停了停道:“那你自己还是留心些,难保他见了你有何手段。等回来我们再商议。”

“二哥放心。”

使臣队伍消失在视野中,叶琦铭道:“说起来,这个混账到北齐住在何处?”

瑜安思忖片刻:“宫中,宜云馆。”

……

瑞王下榻,小半日的光景,宜云馆中布置已更换一新。殿内一应陈设俱撤换过,十余名美貌侍女温柔小意,屋中所见皆为瑞王殿下惯用之物。

休息三两日,刘真方拜会过南陈的昌王,午膳后回到自己居所。

绯衣的侍女斟上茶盏,刘真以二指捏了捏她姣好的面庞,命人为自己捶腿。

名唤云落的女子顺从地跪下,她近来受宠,服侍地甚合殿下心意。

云落额间贴着一枚花钿,自高处俯视,更见娇艳。

刘真啜了口茶,云落是他新得的美人,模样虽标志,召幸多了渐有些腻味。

他闭目养神,腿边的女子跪坐着,手上的功夫比之初来时愈发精进。

泥金的香炉中熏香馥郁,刘真回想起方才所见的顺颖郡主。

“南陈第一美人,也不过如此。”

他歇了心思,顺颖郡主美则美矣,却不是他偏好的那类美人。

云落手上动作不停,习惯了听主子品评美人。虽说依礼数,王爷本是见不到待嫁的顺颖郡主。但他们瑞王殿下想要瞧些什么,自有底下人替他牵线,从来没有不成的。

刘真神情懒洋洋的,从来美人如花,各花入各眼。但若要说极品的美人,需得清清冷冷端着,神女般高不可攀。至于到了榻上,才该摆出千般花样来。

上一篇: 夫人威武 下一篇: 前任登基为帝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