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陛下火葬场实录(138)+番外

作者: 糖果年 阅读记录

等了约莫两盏茶的光景, 瑜安本想遣人去提醒小叔叔一声, 毕竟帝王在此, 王府不能失礼。

萧询只道:“不必催促。”

瑜安却着急听他的消息,面上不显。

萧询瞧出她的心思, 命高进呈来两幅画像给瑜安。

韵华院中的茶好似格外香,高进瞧着陛下乐得多坐一会儿。

又沏了一趟茶的工夫,送走了宁国公的顾昱淮方至。

陛下今日微服出宫,并未提前知会于他。他也是在回致清院的路上才知晓陛下亲至,现下就在韵华院中。

合上书房门,韵华院内护卫井然,无需忧虑隔墙有耳。

顾昱淮接过瑜安手中的画像,画卷上一对中年夫妇,眉目看着与郑明珠有几分相像。

瑜安等着萧询解惑,心中有几分猜想:“这是——”

萧询颔首:“暗卫顺着痕迹在青州一带查探,寻到了郑明珠的本家。”

她本家姓林,几代居于涿郡城郊三十里一处村落。

瑜安晓得涿郡,在青州北,地势较为偏僻。

山间乡村,重男轻女的习俗已根深蒂固。

“郑明珠为家中次女,另有一姐二弟。五年前她离家,村中人皆道是嫁去了涿郡城。”

当时曾有村民瞧见,一位衣着体面的郎君进了林家。林氏夫妇不多时送了贵客出来,满面春风。

再往后,村中就不见这位林家二姑娘。据有心人猜想,林氏夫妇收了一笔丰厚的彩礼,欢天喜地把女儿送进富贵人家作妾室。

带走郑明珠之人想必就是郑媪背后的主使。

瑜安静静听着,如此看来,北梁五年前便有筹谋。

郑明珠不过是一枚棋子。哪怕小叔叔没有寻到自己,恐要不了多久靖平王府内就会上演一场寻亲戏码,甚至更为容易。

顾昱淮早有打探,郑媪的确是青州城德济药铺的掌柜夫人。多年过去,仍旧有人记得她的样貌。郑掌柜敦厚,三十岁上下才娶妻。应该从一开始,郑媪便是梁朝皇室安插在顾府周围的一颗钉子,如此,一切便解释得通。

郑明珠一直坚信自己是顾家流落在外的千金。说来可笑,因生身父母待她实在苛刻,她几乎立时就相信了外人的说辞,自己非林家亲生女。

因而这些年的漠视与偏心,一切都有了源头。

郑氏母女感情甚好,想必五年来算得上朝夕相处,为入北齐认亲做足了准备。

精心策划的局中,只怕连郑媪都被一并瞒过,误以为郑明珠就是靖平王府中的郡主。

为演好这场戏码,幕后主使煞费苦心,更耐得住性子。

“还有一事,”萧询斟酌道,“林家上一辈,曾弃养过女婴。”

似乎是无关紧要之事,萧询却着重提起。

顾昱淮神色了然,印证了帝王心中猜想。

他们二人打着哑谜,在瑜安看来时,顾昱淮道:“玥儿……你的母亲,并非姜家亲生女。”

姜氏夫妇临终前,曾告诉过女儿的身世。

她随水而来,被安置在一个破旧的木盆中。

深秋时节,襁褓已被水浸湿大半。

姜氏夫妇在山间行医,膝下多年无一儿半女,便收养下了这个天赐的女儿。姜老太爷识文断字,为她取名姜婉,视如己出。

后来姜家夫妇先后亡故,兄长与嫂嫂成婚后,也提起过要为她寻亲。

嫂嫂却轻描淡写地拒了,只道既是抛弃她之人,这一生何必再见。

骤然听得双亲的一段旧事,瑜安掌心微凉。

那么依辈分,母亲便是郑明珠嫡亲的姑母。她与郑明珠,竟是表姐妹。

无怪乎郑明珠肖似母亲,原是有一层姑侄间的亲缘在。

如今郑氏母女已经入了靖平王府,需另行打算。

瑞王刘真在京,北梁必定包藏祸心。

虽是前朝政事,但萧询和靖平王没有避开瑜安。

她道:“郑氏母女,并非瑞王党羽。”

她语带笃定,几番试探下来,郑媪与刘真手下并未有消息往来,甚至刻意防备着对方,散出假消息。

就像刘真不清楚她同萧询扮出来的亲密关系,郑媪也不知道她实为叶家三公子。

“瑞王同胞的兄长早已入朝,他自归于其麾下,助其夺嫡。”

北梁皇室内斗不休,这些年风头最盛的是皇三子寿王,恭王紧随其后,刘真正是其胞弟。另有几位皇子各成一党,静待后来居上。

这些年北梁诸王明争暗斗,空耗国力。瑜安之所以知晓得比外间更透彻,是因她父亲曾镇守徐州,手握兵权,是诸王争相拉拢的对象。尤其刘真奉梁帝旨意抚恤边关时,更是多番暗示要父亲择主。

不过父亲始终持身中立,从不愿卷入无谓的党争。刘真笼络不成,处处施压,那一段时日叶家的光景极其难挨。

瑜安道:“前些日子顺颖郡主中毒一案,应当就是刘真手笔。只有这个鼠目寸光的草包,才能干出这等蠢事。”

刘真欲阻拦南陈与北齐交好,急于破坏和亲。可他却未看透,和亲不过名目罢了,齐陈相交归根结底是为利往,通商互市势在必行。南陈郡主与北齐亲王的联姻,只是让这段关系锦上添花,根本不会因此弃了结交。

刘真此举,白白浪费了他兄长精心安插进裕王府的一颗棋子,日后也再没有这般好的机会。

他眼下还觉如鱼得水,不过是因为南陈的昌王左右逢源,借北梁的颜面给他几分礼待罢了。

想到北梁皇室,瑜安只道一丘之貉,成日蝇营狗苟,没有可担得起社稷之人。

顾昱淮瞧她言辞间毫不客气,失笑道:“你叶家父亲便是这么教你的?”

上一篇: 夫人威武 下一篇: 前任登基为帝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