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火葬场实录(78)+番外
太傅以《谏君十思疏》始,洽谈时政,
虽是清谈治国之道,但并非空中楼阁,发人深省。
一个时辰匆匆流过,待到结束之时,聚在讲坛下的士子久久不愿散去。
瑜安观士子众生,不乏有人是来真心受教,亦有些人是想攀云梯、走捷径。
太傅在朝数十载,识人断物的本事在此,恐怕遂不了小人之愿。
瑜安出了人群,正思索去何处时,听得身后一道略带犹疑的声音:“怀瑜?”
平淮警惕地看向面前的年轻郎君,在自家主子同那人打招呼后,稍稍退开一步。
“刘兄。”
来人正是刘喻,刘崇刘老太傅乃他的祖父。
瑜安着的是男子锦袍,故而刘喻以旧时名讳相称呼,未暴露她身份。痴迷对弈的刘家公子,也并非不通人情世故。
二人寻了清静些的位置说话。
刘喻道:“祖父前时赠了我一本新棋谱,要我细细琢磨。怀瑜可有兴趣一观?”
“自然。”瑜安未多思索答应下来,“过些时日我去翰林院中寻刘兄?”
“好。”
二人约定了日子,彼此志趣相投。
……
刘喻为四品礼部侍郎,兼领翰林院侍读学士,故而每月有几日在翰林院供职。
翰林院清贵之地,在朝中地位超俗。
值房内,瑜安同刘喻对坐弈棋。
窗外的梧桐树枝繁叶茂,遮去俗世纷扰。
自升任五品侍读学士,刘喻在翰林院中便有单独的值房。
应他所请,掌事官员拨了最清静的值房与他。树丛掩映,成一方自在之所。
瑜安执了黑子思索,刘喻好棋,无论是家中还是值房,皆备有棋盘。并非冷暖玉棋般贵重之物,但古朴大气,别有一番韵味。
她在京中长日无事,倒是喜欢来翰林院弈棋,同刘喻切磋更有进益。
对方心思纯正,以棋会友,无关利益其他。
“刘大人。”
屋外叩门声响起,暂搅了棋局。
平淮抱剑守在外间,瑜安来往翰林院弈棋之事少有人知晓。
“郡主稍候。”
无人之时,刘喻便用此称呼。
他开了门,屏风后隐去瑜安身影。
前来传话的是翰林院中九品校书:“宫中传了旨意,靖平王巡视驻地一月有余,请刘大人代圣上拟一道宣慰诏书,午后便要。”
刘喻应下此事,草拟诏书乃翰林院本职。
送走校书,刘喻道:“还请郡主稍候。”
瑜安轻颔首。这道诏书无非是情面上的功夫,给外人看的,显示陛下体恤小叔叔辛劳。若有何要紧事,萧询与小叔叔都是直接书信往来。
刘喻铺纸研墨,不过略一思索,一道诏书挥笔而就。
瑜安观之,赞道:“刘兄好文采。”旨意不提,单那书法更是一绝。
刘喻搁下笔,耳后微微发热。
堂堂的状元郎,刘老太傅之孙,自小到大不知被多少人夸耀,早已淡然。
可对上女子灵动的眼眸,刘喻心中难以自抑,升腾起隐秘的欢喜。
他将草拟好的诏书交予副手,棋局继续。
……
翰林院正房内内,萧询翻看着手中文书
掌院学士坐于左首,恭候帝王吩咐。
新科的进士入翰林院供职已逾两月,经手的一应事宜皆记录在案。
从翰林院出身的官员,虽则当下阶品不高,但却有极好的机会成为未来天子近臣,仕途飞黄腾达。
文书当先自然是一甲三人,甫一入翰林,三人便是七品以上官阶。
听帝王问起,高学士字斟句酌回禀了三人近况,称得上公允。只在谈及探花郎崔涣时,稍稍润色了几句。
崔家百年大族,崔涣探花出身,如无意外日后必有一番成就。
外间一阵声响,似有人求见高学士。不过帝王在此,未得放行。
萧询合上手中文书,只道:“允。”
那名校书入内,原是来送刘侍读方草拟好的诏书。因宫中要得急,故而未耽搁便送了过来。
帝王目光望去,高进取了诏书呈上。
略略翻过,熟悉的自己,萧询自然认得是刘喻手笔。
高学士适时道:“刘大人今日在翰林院点卯,此事恰交由了他。”
对于刘喻,高学士夸赞起来并不吝啬。
这位后辈出身清贵文臣世家,名满天下的刘老太傅是其祖父,家学深厚。更何况刘喻曾为天子伴读,又是堂堂正正的状元郎,重重相叠,他年纪轻轻能官至四品并不奇怪,将来拜相也未可知。
午后朝中无事,萧询本就是闲暇来翰林院走走。
旧友既在此,便往拜访。
阳光洒落梧桐叶间,树影斑驳,一派静谧。
还未踏入屋中,萧询先见到书案旁一角红色官袍。
“你这地方倒是不错。”
帝王的声音响起,屋内对弈的二人齐齐抬首看来。
方才有多宝架遮挡,近前时,萧询方见到坐于刘喻对侧的俊俏公子。
月白锦袍,墨发以白玉冠束起。
瑜安在刘喻之后起身,感慨这一场棋局当真一波三折。
“陛下万福。”
“陛下万福。”
萧询与刘喻自幼相识,交情匪浅,故而私下里未让人通传。
他是未料到,见到的是如此情状。
“臣……臣方与郡主弈棋。”刘喻解释一句,不知为何,竟生出几分自己在欲盖弥彰之感。
棋局正是精彩处,萧询没有中止的打算。
侍从搬了一把木椅在旁,请陛下落座。
瑜安神色如常,接着落子。至于刘喻,一旦沉醉于棋局之中,很快忘了旁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