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火葬场实录(79)+番外
萧询观战,黑白二子分明,最后瑜安略逊一筹落败。
她让出自己的位置:“陛下可有兴趣?”
她与二人皆对弈过,曾经也好奇孰胜孰负。难得此刻有机会,不愿错过。
时辰尚早,萧询亦有此意,接了瑜安的黑子。
瑜安顺势换到一旁,作为观棋者观棋时是另一番心境。
他们二人算是师出同门,棋逢对手,从一开始便牢牢吸引住看客。
萧询棋风一如既往凌厉,寥寥数子交锋,注定了此局不会轻松。
瑜安不自觉站在白棋一角,思索对策。
虽非执棋之人,她却感受到熟悉的压迫之感,代入其中,由衷同情对侧的刘喻。
不过他非等闲之辈,想来也已习惯萧询的棋风。刘喻以守为攻,步步缜密,好几手棋下得精妙,胜于瑜安之法。
她端坐一旁,目光未离开棋局。僵持之际,甚至还寻时机命高进给二人沏来新茶。
高进一礼:“是,郡主。”
第46章 追妻第二月——提亲
夕阳西斜, 暮色四合,棋局方有分晓。
萧询胜了二子,瑜安瞧着这对君臣, 彼此下棋时皆未留有余地,反而是真正的友人。
萧询虽胜,不过收拾棋局时,瑜安细想了想, 刘喻方与她对弈过一盘, 未得休息, 还费了不少精神。
天色已然不早,她向主人家告辞, 和萧询一道出了屋子。
“你常往来此处弈棋?”帝王开口,声音听不出是何情绪。
“最近一月罢了。”瑜安懒洋洋答了, 她私下之事无需向萧询回禀。
刘喻是君子, 通圣贤书, 又无刻板迂腐之气。与他相交甚是愉快,无关利益。
到岔路口,瑜安顿住脚步。
二人并不同路。出于礼数,她同萧询作别, 而后自最近的角门离开, 未悬挂靖平王府标识的车驾便停在那处。
熟门熟路的模样,萧询目光微微一凝。
……
月挂中天,靖平王一行数十人归府。
他此去两月, 为巡视庆南军驻地。
“小叔叔!”
瑜安早早等在正房外, 她前日便收到小叔叔书信, 道他今日归府。
见到侄女,顾昱淮眉间染上三分笑意, 纵是旅途疲乏也无碍。
致清院中饭菜仍热着,瑜安陪小叔叔用膳。
“这两月府上可太平?”
瑜安点头:“一切都好。”
苏婧涵半月前同京中几位小姐约定踏青,下榻于新安侯府京郊的温泉别院。昨日方出发,这几日皆不在王府。
顾昱淮颔首,新安侯府那处别院他倒是知晓,是个不错的所在。
回府仅仅休息了一晚,翌日早膳后,顾昱淮便在书房中忙碌。
大半日的光景,连午膳都未及用。
林嬷嬷瞧着已经热过两遍、又凉下来的饭菜,道:“先送回膳房灶上罢。”
近侍遵命,她叹口气,王爷从来如此,一忙起来便忘了时辰。
“郡主可否去劝一劝?”
林嬷嬷到韵华院中寻了瑜安,她们这些做下人的劝不动,但小小姐想必是可以的。
“好。”知晓此事,瑜安放下了手中棋谱。却不急着到致清院,而是先去了小厨房。
一应食材俱全,瑜安吩咐小厮生火。
她厨艺不精,不过下碗面还是可以的。
从前在徐州同二哥一处时,她们二人总是抓阄,定下谁做饭食。
二哥的厨艺,还比她好上那么一点点。
起锅烧热油,瑜安做的还是那老几样。
她先炒香了鸡蛋,一半盛出,一半留在锅中煮面。
面条加上几株青菜点缀,与金黄的鸡蛋配在一处,看着倒也让人有几分食欲。
瑜安将东西收入食盒,再难些的菜式她亦不会。
“走吧。”她笑着对林嬷嬷道。
致清院书房外,通传过,瑜安自己提了食盒入内。
她将食盒放在外间,饭菜的香气飘来,道:“小叔叔歇会儿罢。”
一碗汤面,一碟葱花炒鸡蛋,是瑜安最擅长的菜式。
顾昱淮在圆桌前坐下,并不拘吃什么。
普普通通的味道,顾昱淮用过这顿迟了许久的午膳,侍女入内收拾了碗盏,很快退下。
“小叔叔在忙何事?”瑜安好奇开口,猜测道,“是为了道台军军队改制?”
这下换作顾昱淮奇了:“你竟知晓道台军?”
“嗯。”瑜安未瞒他。
当今中原数分,北方齐梁对峙,南方诸国林立,外又有羯族侵扰,各国皆屯重兵。
尤其北齐尚武,自齐高祖立国起,分封诸子为王镇守四境,藩王可自立军队,人员皆有定数。
皇都周遭驻有十万道台军,起初是为了镇压前代叛乱,渐渐亦有防备藩王之意,便未裁撤。道台军专事武职,分为三支,以驻地为名,乃苍南、庆南与信南。
为保武力,道台军中只有十之一二轮番耕田,余者由朝廷供养。
“去岁春猎的叛乱,便是苍南军作祟。三支军队同出一源,军制大同小异。我想小叔叔这两月在庆南军驻地,应是在为改制铺路。”
书案上摆着顾昱淮写到一半的奏案,在他授意下,瑜安接着道:“三支道台军的主将皆为二品武职,每人握有调动兵马的一半虎符。虎符从齐高祖时传下,最初一代,三位主将都是随高祖南征北战,出生入死,深受高祖信赖,亦有绝对的本事统领全军。”
“只不过高祖崩逝,继任者无高祖威望,对这些开国武将难免力不从心。再加上藩王日益坐大,几代帝王都以道台军制衡藩王,一步步愈加抬高主将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