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娇藏(112)

作者: 艾哟哟 阅读记录

“自有安排?”杨问顿时眉头打结,即刻追问道:“难道皇上另有人选了?是谁?”

“这……学生不知。”

“你不知道?还是你不便讲出来?呵呵,季白,你尽管说罢。老师若是连这点打击都承受不住,又怎能做人老师,去开启别人为人处世的智慧?”

臣寻很为难:“老师,学生真的不太清楚。”

“是皇上认为我不够资格吗?可是我做祭酒已经三年多了,也该换换位置了。而且礼部主掌全国科考,你我是师生,你又是皇上的宠臣。皇上不把天下学子掌控在自己手里,难道又还给王党?”

历来中举的考生都会将主考官拜为老师,门生制在大齐已是默认的潜规则。

“那应该不会,谁不想做天子门生呢?”

臣寻支支吾吾,道不出个所以然。

杨问越来越不满。

“哎,季白,不是先生说你,你怎么问什么都不知道?不会是故意瞒着老师吧?你每日接近皇上,他就没给你透露过一点口风?就算没有,你不会自己打听打听?套话会套吧?你不是给皇上侍墨吗?问一句又怎么了?”

“你对王振推三阻四也就算了,怎么对我也这样?”

“不分敌我的一律推诿搪塞,这可不是为官之道!”

杨问越说越是愤愤不平,最后气得拂袖而去。

“老师!”

臣寻急忙送到院门口,看他远去,长叹一口。

身居高位上却不为人寻租,那是不可能的。以后这样的烦心事,只多不少。

“臣工们最近都在议论朕些什么事?”新君也听到了些风声。

议论皇帝什么事?

两件事情,一是立太子,另一件便是皇上的风流韵事。

自从王振送了个柳侍君进宫,重新得到皇上重用。王家人尝到甜头,一再故技重施。又有内阁首辅压着,御史们的痛骂皇上的文章递不进御书房。皇上往后宫里收男人,越发不再顾忌了。

如今宫中已经藏了五位男佳丽,个个阴柔美貌。朝野私下都在传,皇上是不是要开男后宫?

已有侍君的家人被新君提拔封赏,羡煞旁人。

此事一旦开了先河,不少臣子有样学样,蠢蠢欲动的不少。

正直的臣子犹在,痛心疾首。

日后宫中阳盛阴衰,日月颠倒,乾坤倒转,大齐危矣。

不到一年的时间,新君躬身勤勉国事不到一年的时间而已,当初少壮派官员们歌功颂德的话还言犹在耳。

这样不挺好吗?新君若是真像太宗皇帝那样英明睿智,夏漪涟在宫中活不过三天。

可若真是危就好了,可惜不是。

某日臣寻听见小太监们偷偷议论后宫里的事情,说柳侍君想妻儿而不得,“……冲皇上发了好一顿脾气,还摔坏了一个太祖皇帝留下来的花瓶。就这样皇上也没舍得责罚,还好声好气地哄,担心柳侍君吓到了。可哄不好,柳侍君一直吵着要出宫,把皇上气得晚饭也没吃。”

又讲柳侍君思家日盛,转眼到中秋,他天天哭夜夜哭,眼睛都要哭瞎了。皇上就有心想将柳侍君的妻儿也弄进宫来,好让柳侍君安心在后宫里待着。

“柳侍君的妻儿进了后宫,以什么身份待在后宫?妻子入了后宫,他焉能忍着不同妻子好上么?”

“可不?这像什么话?简直是天大的笑话,皇上能忍受?”

如此有悖人伦的行为,连不通人事的小太监们都啧啧摇头。

好在皇帝最后也想到了如果柳侍君的妻子入了宫,他更得不到男人的心,这才作罢。然后他才开始收新男宠,对柳侍君冷淡起来。

没想到柳侍君高兴得不行,跑去皇上面前哀求他放自己出宫。新君终于大发雷霆,扬言他若再提出宫一事,便将他家里妻儿尽数砍了脑袋,柳侍君这才消停。

这是王顺那太监出的注意,弄巧成拙了。

王公公的本意,说是让皇上故意收其他男人入宫,宠爱其他人,引起柳侍君的嫉妒。所谓人都是贱骨头,摆在你面前的时候,你正眼都不看一眼。要你知道失去的时候,追悔莫及。

臣寻后来听说这茬儿,愣了半晌。

这不是说的就是自己吗?

夏漪涟在身边的时候,不珍惜。他入宫了,她绞尽脑汁谋取出入后宫得见他一面的机会,这不是贱骨头是什么?

--------------------

第83章

==================

皇帝问起, 臣寻捡着安全的话题回道:“大家在议论皇上为何迟迟不立太子一事。”

新君敛了笑意,点点头,却没有说话。

臣寻便明白, 少说, 不要问, 他不高兴。

又过了稍许,只见新君疲惫地揉了揉眉心, 望桌上一努嘴:“这些奏折,你替朕朱批了吧。”

臣寻手一抖, 握在手里未读完的奏章掉在地上, 倏然失态。

房门口侍立的太监总管王顺也愣了一息。

历来, 六部百司递上来的奏事文书,先由内阁审议,给出处理意见参考, 写在纸条上, 即票拟, 附在奏章里一并递到皇帝案头。皇帝看过票拟和奏折, 用朱砂红字做出批复,然后交给司礼监用印, 最后发还各部各司去按旨执行。

先帝曾经不管事, 司礼监掌印太监代行皇帝的批红权,内阁首辅便和掌印太监勾搭成奸。王振大权独揽, 越过皇帝, 干了不少利己伤民的事。

内阁是太祖皇帝创建, 为的是替君王分担国事。三权分离是太宗皇帝发明的, 皇权势微, 内阁大权独揽, 太宗皇帝便设立了掌印太监来牵制内阁,又自己掌握了批红的权利,不让皇权地位动摇。但先帝乱了规矩,新君登基后第一件事情,便是将掌握批红权的前任掌印太监砍了脑袋,杀鸡儆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