娇藏(113)
顾不得把奏折捡起来,臣寻先跪了下去,“皇上,微臣惶恐,微臣不敢!”
皇帝淡淡地瞥一眼她,别有深意道:“连欺两任皇帝的事情你都做了,还有什么事情是你不敢做的?”
“……”臣寻不敢吱声。
王顺又愣了一息,将臣寻深深地看了一眼。
能在两朝君王跟前犯下欺君大罪还好好活着,权势日重,能不多看一眼?
皇帝再道:“就按照刚才朕与你说的那些意思,一一代朕回复了罢。”
臣寻唯有遵旨照办。
好在能进入内阁的都是朝中元老,阅历丰富。一旦抛开私心杂念,处理起国家大事来,都是经过深思熟虑后方才下笔。所以,暂且臣寻在行事批红权的时候并未有为难之处。
新君越来越清闲。江山稳固,臣工们听话又好使唤,有时候他已连御书房都不来了,待在后宫里哄他的柳侍君。
“王公公?大驾光临,有失远迎!咳,有事儿您找个小太监给我传话就可以了,怎敢麻烦您亲自走一趟呢?快请上座!”
伴君如伴虎,即便是掌控了批红权,臣寻也不敢掉以轻心。所以,当内监总管王顺找上门来,臣寻毕恭毕敬,亲自奉茶看座。
想在朝中安然度过到年老退休,同内侍交好重中之重。何况,这位不是一般的内侍。
王太监十分受用,一甩拂尘,笑容可掬,“尚书大人不必麻烦,咱家此来,只为私事。”
真是为私事。
臣寻跟着王顺去了他在城中的一处别院。
进屋后看见床上竟然躺着一脸病容的夏富贵。
臣寻震惊无比。
都这么长时间了,她差点忘记了富贵的存在。
夏富贵见到她,一个大男人竟然捂着脸嘤嘤地哭了起来。
原来夏富贵并不是臣寻猜想地去守护在夏漪涟身边了。
夏漪涟入宫前给他和红线支了笔遣散费要他俩回老家去,“该成亲成亲,该生娃生娃”——这是他的原话。
但是红线哭死哭活跟着夏漪涟进了宫做了宫女,夏富贵当时跑去找臣寻,要她去劝阻夏漪涟的疯狂行径,晚了一步,没赖成,结果就被挡在了宫门外。
肃王府是别人的家,他主子离开了,他就没有再回肃王府。富贵在皇宫外游荡了一阵子后先回去辽东给辽王妃扫墓,完了后无处可去,又回到了京城。
富贵亲眼见证了臣寻同夏漪涟爱恨情仇的始末,他是万万不会再去找臣寻想办法的。
那次就因为他去找臣寻,导致他同主子和红线生离死别。
又因为担心把夏漪涟给暴露了,从前辽王府安插在京中的暗桩他都不敢再去找,只能自己想办法。
可离了红线,他自己想的都是些馊主意。脑子一热,竟然想进宫做太监。
但人家招太监,基本都是从小娃娃抓起。他这半大不小的男人,谁要?赶他走的时候,他解了裤腰带,然后一把抢了人家的刀,闭着眼睛往下身便是一划……
“好在他抢的是月牙刀,那刀刀口钝。要是抢的是第二把细长刀,刀快又锋利,一刀下去,全给切了,他这辈子就甭想再想做男人了。就是钝刀子割肉,痛苦了些,倒是诶大碍。李侍卫也是糊涂,怎么不想法子来找咱家啊?”
夏漪涟主仆三人对外都改姓“李”了。
“大家都是肃王府的旧人,他想进宫伺候旧主,皇上日理万机,不管王府旧事。但这事儿本来找贵妃娘娘或是皇后娘娘都是可行的,只是嘛,毕竟两位娘娘入了后宫,还是要避避嫌。咱家呢,想到个主意。”
王顺啰里啰嗦一大通,终于铺垫完了,最后摊牌。
原来是宫中禁军皇帝的亲卫一名千户想帮宠妾娘家的几个大舅子小舅子升官发财,找到王顺。奈何王顺表面上还是司礼监掌印太监,待遇早没上任风光,他真只是个负责盖印的。没有实权,内阁便不买账。但是到嘴的熟鸭子还能让它飞走不成?王顺收了人家大笔贿赂,拍胸脯保证铁定办妥这事儿,这便找上了臣寻。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文官比武官地位高,历朝历代都是这个传统。
但是武官看不起文官,认为他们只会耍嘴皮子,别的本事没有。可现实却很无奈,文官混得却往往比武人好。人家就靠嘴皮子平步青云,也治天下。
“尚书大人同凤贵妃之间,咱家早在肃王府时就看在眼里了,颇为同情。日后,若是大人想跟贵妃娘娘带个话,就是见一面,那也不是什么难事。咱家毕竟在后宫里当差,行事方便许多。”
臣寻听得心惊。
这些阉人,没享受过人伦之乐,却最是能洞悉人心——他竟然尚在肃王府的时候就看清楚了她和夏漪涟之间的纠葛。
说着这番话的同时,王顺自袖口里摸出一张纸,抖开,按在臣寻面前:“俱是下放地方为官,不会引人注意的。尚书大人举手之劳,互惠互利,万望不要推辞。”
宫中侍卫保护皇上和后妃的安全,人选经过严格的审查,基本是从王公大臣贵族家的子弟中挑选。富贵想入宫,除了做太监,便是做侍卫。但以他的身份,做侍卫就不要妄想了,所以他才走了极端。可,如果是有千户这样的武官帮忙塞个把人进禁军,那事情就简单多了,也是举手之劳。
军中吃空饷的事情十分普遍,皇宫卫队也不例外。吃空饷必定就有名额,夏富贵不过是顶上个空饷名额,省却了审查他身份和来历的麻烦。
臣寻看着那张列了十几人名单的纸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