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和亲后,疯批暴君索取无度(210)+番外

作者: 玉笼烟 阅读记录

萧言舟抬抬眼,淡声:“依爱卿所言,那祸根是何人?”

朝上一静,众臣互相看了看,不敢言语。

令人窒息的寂静中,响过一声铮鸣。

萧言舟忽然抽出了一旁侍卫的佩剑,将它抵在座下地砖上,两手则交叠于剑柄处。

雪白剑刃上,映出下方无数大臣惊恐的面容。

“孤知道你们在想什么。”

“可惜了,孤不会如你们所愿。”

“此次边地瘟疫之事,孤会亲自前去调查。”

未等臣子说出不可,他就继续道:

“京中朝政,由……靖国公与左丞暂代,御史台辅佐监督。”

哪怕靖国公先一步得了风声,却也没想到萧言舟会将朝政大权交到自己手里。

他呆了呆,忙说道:“陛下三思!”

“国不可一日无君,何况瘟疫之事风险极大,陛下切不可以身赴险!”

他关切之意真切,但萧言舟只不耐地挥了挥手。

“孤是离京,又不是死了。”

“此事便这么定了。”

萧言舟看着座下欲言又止的崔左丞等人,将手中剑向下一摁,地砖发出皴裂的咔咔声。

“有异议的……”

裂缝顺着丹墀向下,蜿蜒到了大殿上。

萧言舟没说完话,但意思显然明了。

都是惜命的人,谁也不想上去挨一刀,早朝就此散去。

第一百四十章 启程

散朝后,萧言舟一径去了拾翠宫,将自己的决定告诉谢蘅芜。

对于暂代朝政之人,谢蘅芜倒没什么意见。

靖国公与崔左丞,都是有资历有威望的老臣,两人的分量差不多,不至于出现权力会偏向何人手中的情况。

再者靖国公是站在萧言舟这边,也不会被崔左丞牵着鼻子走,加之有御史台监督,确是没什么问题。

有问题的,只有他的决定。

“陛下真的想好了,要去边地?”

谢蘅芜也几多不赞同,瘟疫缘由不明,边关还形势复杂,实在太危险。

“阿蘅不觉得这病,可能不是头一回遇着吗?”

谢蘅芜微顿,了然:“陛下是说那几个集贤殿官员……”

他们也曾出现过像瘟疫的症状,只是后来莫名恢复了,才没有再扩大。

“就边关的消息来看,此番瘟疫症疾,与当日那几人所患类似。”

“你觉得……会是巧合吗?”

谢蘅芜垂眼,几乎立刻想到了某种可能。

或许那几个官员,不过是被做了试探。

为的就是今日这一回。

至于为何在御医到前就病愈,多半是为了不被提前发现救治的法子。

“可当日医官们去世,那里的乡邻,都说不曾有外人。”

“他们或许没撒谎,但没有外人,自己人……也是可以被收买的。”

“那里的郎中两月前便搬离了。孤派人盯着,暂时保下了他的性命。”

“就他所说……方子与银两都是夜班时分莫名出现的,只让他将药方加入原有的汤药里,不得告诉旁人,否则诛杀全家。”

萧言舟思索着,下意识想摩挲手指上的戒指,刚搭上去就摸了个空,才想起来给了谢蘅芜。

“……能有这种本事的人在手下,孤倒是小看她了。”

他拉过她手,低声:“蚕死与瘟疫的事情,恐怕都是冲着你来的。”

“她多半已经知道你的身份了。”

谢蘅芜的心揪了揪,又渐渐放下。

她哂笑:“原来她也害怕……才想将妾身,除之而后快。”

萧言舟淡淡:“她当然害怕。”

“所以阿蘅,可愿与孤一同去吗?”

谢蘅芜一怔,迟疑:“与陛下一起……去边关吗?”

萧言舟抬抬眉毛,算作默认。

谢蘅芜神色空滞一瞬,随后抱住他,高兴道:“妾身当然愿意,就是陛下不说,妾身也要去。”

萧言舟无奈道:“这么高兴做什么,去的是边关,又不是出游。”

“你也知道有多危险,真的想好了?”

谢蘅芜直起身,柔声却坚定:“自然,妾身是一定要去的。”

“留在京中,除了为陛下忧心,什么都做不了,那便太痛苦了。”

萧言舟应一声好:“但阿蘅不能明着走,宫里需有人,来代替你。”

“你自己定好人,再来告诉孤。”

谢蘅芜几乎立刻想到了梨落,若论谁最熟悉她,自然是这位跟了自己十年的侍女。

可留在京城,也意味着面临未知的危险。

崔太后极有可能趁萧言舟不在京中时动手脚。

“妾身得再想想……陛下打算几日后出发?”

萧言舟沉吟,道:“七日后。”

离京需要安排的事情颇多,萧言舟与她交代完事情,便回紫宸宫安排了。

谢蘅芜只叫了梨落与衡书进来,让他们开始秘密收拾细软。

要尽量轻便,最重要的,不可被第四人察觉。

梨落与衡书都有些紧张,两人对视一眼后,梨落小声问:

“娘娘,您是要……出宫吗?”

谢蘅芜颔首:“是。”

梨落是知道她本来有打算逃出宫的计划的,此时便以为谢蘅芜是要付诸行动,可又奇怪这种事,为何还要当着衡书的面说。

以防梨落想岔了,谢蘅芜补充道:“我是与陛下一同走,但不能让更多人知道,得隐瞒一二。”

梨落的心在听到第一句时放下,听到后头两句又立刻提起。

她不免结巴道:“娘娘……娘娘是要秘密离宫?”

“是。”谢蘅芜的面色少有的凝重下来,她轻舒一气,道:“所以,还有一件事。”

上一篇: 执笔 下一篇: 裙下权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