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美人迟慕(386)+番外

作者:草木葱 阅读记录

嘴唇翕动了一下,杨氏没再作声了。到最后临走前,突然回头,不死心地又问了一句:“不知大师能否收下信徒,在家当个居士。”

“佛是过来人,人是未来佛。立地成佛者,本寺自然是欢迎的。不过,成为佛家信徒,向来讲究的是诚心悔悟。若施主真有此心,不妨先在家中忏悔,付诸行动,心中有慈悲自然成佛。若仍丢不下贪嗔痴慢疑,即便是落发剃度,也入不了我佛之门,当不了虔城的佛家弟子。”

仿佛被方丈大师看穿心思,杨氏脸上浮现几分羞赧之色,起身就告了辞,带着明仪和众位仆从,匆忙地就下了山。

走到半山腰时,在一个拐弯处,她听到道旁有人在议论什么。

“刚才我怎么看见五房的那个祸害了”

“我也看见了,不知到寺里来干嘛的?”

“缺德事做多了,想烧点香,求神灵保佑呗”

“这次有族规摆在那儿,九叔应该会休掉她吧”

“难讲,九叔当初宁愿辞官都没休掉她,现在还能赶她出门?”

杨氏眼里眸光一缩,当即明白过来,是钟氏祖宅那边的妯娌,在讲她的闲话。让丁香和家丁跟在明仪身后,先走到前头去。她和崔婆子放慢脚步,侧耳倾听她们的聊天。

“这回不一样了,真相都出来了,九叔若不想跟族里闹翻,就得跟杨家断绝关系。”

“要是她明智,就自请下堂,兴许还能留点体面。”

“你站着说话不腰疼,下堂了她两儿女怎么办,不就没了嫡出身份。”

“嫡出身份值什么?有她这样的母亲,这身份还不如不要。现今她那两儿女过得就好了?五房连那个庶女,都嫁了个有奔头的儒生,她女儿只能嫁到商户人家去。林氏和何氏的事,让她那女儿在婆家,日子更不好过了吧”

听了这话,杨氏心里一紧,这也是她此生最失误的地方。当初为何要计较那些虚头巴脑的东西。

直到现在才明白,父亲当年的苦心。千不该万不该,跟继子女的关系,发展到如今这种地步。

嫡长的身份真的重要吗?当初在发妻、填房身份上的计较,如今看来成了笑话一则。连妻位都保不住,更遑论……

那两妇人后面的话,打断了她的沉思。

“你说的有几分道理,那个最大的,以后肯定会出仕。在京里,郡主听说混得不错,以后两兄妹互相帮衬,真没必要再理那女人。况且,这事闹得天下皆知,占了个继母名分又如何?不仅讨不到丁点儿好,还拖累子女……”

“也是,看前头两个大的越混越好,只怕等他们成家立业了,就会离开钟家。想是再回来的机会极少了。后面那几个,估计也没功夫管了。要换作是我,出家算了为前面那位吃斋念佛,唱经超度,兴许还能赎一点罪孽,争取一些原谅,为自己子女积德。”

听到这里,杨氏心里一动,有个主意涌上心头。

“管她呢得坚决站在俨哥儿一边,支持老族长给九叔施压。眼看着五房要发达了,咱们以后的子侄,还要靠着他们兄妹俩呢若是真被气得离家,不再回祖籍了,或五房跟咱们断了关系,对钟氏一族来说,都是不小的损失。”

崔婆子听到这里,怕主子再呆下去,会经受不住打击,她忙挽起杨氏胳膊,飞速地奔下了山。

一个月后,在继女回来的当天,杨氏就在第一时间得了讯息。崔妈妈还打听到,妙如没回府居住,而是跟钦差一起,歇在了行馆。听说那位大人是上面特意被派下来,调查林氏被害一案的。

这让杨氏有了一种末日的感觉。

京里的人都知道了,看来这下子真的要完了。此事一经闹开,她两儿女以后更没法做人了。还有那个婢子生的贱种,会不会把梳篦的事,乘机给闹出来,让钦差大臣替她做主吧?

越想越心惊,杨氏夜里又开始做恶梦了。

难道要如钟家妯娌所说的那样,自请下堂才是最好的出路。不可能她怎么也不会甘心的。

还是先躲到尼姑庵里去,声称甚破了红尘要出家,避过这阵子再说。等风平浪静了再出来,有铺子有银子,还怕没好日子过?

把莲蕊劝回去休息后,上午妙如在行馆里,接待了几位以前相熟悉世家女眷,还有汩润书院的昔日的同窗旧友。

舅母带着哥哥明俨过来时,已是午后未初时分。

第二百三十二章析源

本章节

听说郡主的双生兄弟和舅母来访,行馆的仆妇接待得十分热情。把人带进厅堂,她们就退了出去。

一年多不见,明俨养得壮实了许多,个子窜得跟父亲差不多高了。脸上的稚气渐脱,有世家公子温润的感觉了。

见到久别重逢的妹妹,他眼里闪动欣喜的光芒。

把人请得坐了下来,待人上完茶点,妙如就把奴仆都遣了下去。

见没旁人在了,舅母杜氏拉着她,说道:“郡主这两年受苦了,当时听说你被困在山上,为了救你下来,你舅舅都跟知府大人下跪相求了,最后还是没能成事……”

妙如心下感动,回握住舅母的手:“妙儿当时真感染上了,怪不得他们。防止疫病传播,这是没法子的事,好在都熬过来了。听说灵慈寺死了不少人,府台大人也是为本地百姓着想。”

“得亏老天开眼,不然,姑奶奶在天之灵,怕是不得安生了……”杜氏拿起绢帕,自顾自地抹起了眼泪。

妙如拍了拍她的手背,安慰道:“舅母请勿担心,慧觉大师早算过了,妙儿十五岁以后没什么大难了。此次不是因祸得福了?”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