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观(111)
所以说齐王和昭王天真。
这东宫之位,说到底还是陛下选的。
所以无论他们先拉拢了那一方,手下有多少人支持,又能如何呢。
赵宥毫无费力地就已赢过了他们。
因为他从一开始就得到了承华帝的支持,而承华帝正是这个游戏的最终的决策人。
况且以承华帝的手腕权术,所有的弯弯绕绕在他眼前不过是徒劳的把戏,他从尸山血海中走来,以鲜血染红了龙椅,这些都不过是他玩剩下的游戏。
虽说已经即位二十年,但承华帝也不过是不惑之年,远不是垂垂老矣、老眼昏花的年纪,他头脑无比的清醒,在那最高位上,或许看得清楚比任何人都清楚也说不定。
用阮秋水的话说,“赵殊是一个很恐怖的人,因为他对自己比对任何人都要狠”。阮秋水经历过当年的清洗,见过了那帝位之下无数的尸骨与亡魂,却还是说出了这句话。
而承华帝赵殊,也是大雍史上为数不多的,获得了轩辕帝剑认可的帝王。
因此没有人再去怀疑他的正统性。
而他看中的继承者,又怎么会差呢。
但是斗争嘛,就算结果已经很明晰,古往今来还是有无数人前赴后继地投入进来,斗得其乐无穷。
而赵宥又表现得,并不乐在其中。
与众不同,是为不凡。
能名垂千古者,都有其令人咋舌之处,而赵宥身上矛盾的争议性,则又正好应了这个道理。
裴修尧是三人中是看得最明晰的那个。
因为他离朝堂的中心最近。
萧宋虽看着吊儿郎当的,其实也心里门清儿。
因为他不可避免地将要成为下一任国师,他不能不懂这些潜在的道理。
而宋珩之又不同,在某种意义上他是离赵宥最近的人,可是在某种意义上他又是离赵宥最远的人。
宋珩之微垂着眉眼,不语。
他知道自己已经跟随着赵宥站在了历史的风口浪尖上,没有了回头路。
“这次千秋宴的成败事关大雍百年气运。”萧宋垂眸,打破了一片平静,“在座的都是权重很大的人。”
说着,他的目光在屋内其余三人的面上轮了一圈,最终落在了裴修尧脸上。
“世子,你说实话,”萧宋直直地望进他的目光中,双眸深邃地似乎在引人堕落,“你当真在心里没有一个倾向么?”
裴修尧凉凉地抬眸,与萧宋那一双似乎要摄人心魂的双眸对上。
他是裴家地世子,要说他真的没有思考过这些问题,那是肯定假的。但要他轻易地被套出立场倾向,那他也不会这么傻。
只不过,到了必要的时候,他也是必须要表明立场的,并且是一个不容出错的立场,因为无论是他还是整个裴氏,都担不起那个出错的代价。
“还是说,你如今依然想要明哲保身。”萧宋的目光在裴修尧身上打着圈儿,每一个字却都让裴修尧心中更加不是滋味。
裴修尧凤眸拧起,眼瞳紧紧盯着萧宋,一字一句道:“你在逼我?”
“是。”
“……”
宋珩之在一侧有些惊讶于两人之间倏尔剑拔弩张的形式,他感到莫名,又下意识认为自己不该在此刻开口。
宋珩之是对于这些事情很敏感的人,他意识到两人之间的真正的矛盾点其实与赵宥无关,这是只属于萧宋和裴修尧的博弈,任何一个第三人都插不进去。
“萧宋,我敬你是青城山千年一遇羽化登仙的天师,我不与你计较你的无理,但是你若借我来侮辱裴氏,我不会善罢甘休。”
“冤枉。”萧宋莞尔一笑,一种朗月清风般的清爽与洒然便扑面而来,与他方才的咄咄逼人完全不同,“你知道,我不是这个意思。”
裴修尧薄凉地盯着萧宋,面色很冷淡。
“世子知道我是什么意思。”萧宋不紧不慢地给裴修尧递了一杯茶。
“宋珩之已经与赵宥站在了一起。”
“我也直说了,青城山也已入世。”
萧宋直直地望进裴修尧的双眸之中:“那你呢,世子。”
“无论是于庙堂还是于江湖,你们裴氏都是举足轻重的。”
裴修尧则微微凝眸,在萧宋和宋珩之的面上深深地停留了半晌。
他最终轻声开口,情绪无喜无悲:“两位竟然都是赵宥的说客?”
“非也。”萧宋摇头,“我不会为了他做到这一步。”
他直直地望进裴修尧眼底,语声坚毅如冰。
裴修尧却是了解他,在与赵宥沉默着对视了一会儿之后,才缓缓垂下了眼,开口道:“你自当是为了你的天下。”
“世子折煞。”萧宋却是自嘲一笑,“我不过是为了自己。”
“不用你们说我也知道。”裴修尧垂下一双上挑的眉眼,淡淡道,“长宁王府掌握中央军权,这支军队代表的是大雍。我们断然不会选择罔顾家国之人。”
“一来齐王勾结匈奴,二来昭王暗联南诏。”
“如今我也不必选了吧。只剩下一个赵宥了。”
“你说话倒真是不客气。”宋珩之笑了笑。
“我们高低也都不是爱听漂亮话的人。”
裴修尧轻笑一声,再抬眼时,其中已然是一片清明的厉色。
“所以,这其实是盟友会面,对吧?”
第72章 齐王的剑
盛京,齐王府。
此间王府的规制在外看来很是寻常,并无什么特殊之处,只有入府过后才能看到其中的内有乾坤。王府内圃植着的大片梅林正簇簇绽放,馨香馥郁,大片大片的玫红色在冬日里洋溢鲜活生动的生气却完全不显艳俗浓烈,在一大片冷寂中点缀出恰到好处的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