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婚军官后,炮灰在七零开挂逆袭(518)+番外
逛了顶尖学府,一行人心情都极好。下午,又去看了陆国栋和陆凤芹,同样也给他们买了不少营养品过去。
此时正是学期间,陆小兰又教的是高三,不好请太多天的假,次日就带着丁乐风回唐市了。丁志诚跟单位请了几天假,带着三位老人去了天安门,逛了故宫,爬了长城,游玩了一番。
随后,陆伯鸣在牛棚接济的三位老干部,又约着聚了几天,带着他们吃了不少京市美食。
三老在京市待了几天后,又去了唐市陆小兰教书的地方住了几天,这才准备动身去羊城。
苏茉去年从单位辞职接手家里的生意后,便开始接触科技方面的人才,前段时间在中关村投资了一家企业。
得知三位老人准备过来,苏茉便打了飞的到京市去接,顺便去中关村那边跟初创团队碰一碰头,看看产品研发进度。
处理完工作,苏茉去看了乐乐,这才接上三位老人回羊城。
10月份的羊城,平均气温还在二十多度,一下飞机,三位老人便感受到了完全不一样的世界。
苏廷谦和陆长征一起到机场接的机,一番寒暄后,一行人先回了军区家属院,安顿好后,这才由苏廷谦做东,给亲家接风洗尘,去的便是苏璟家的酒楼。
苏璟家的酒楼位于新开发区,一路过去,到处都是新建的拔地而起的高楼,路上的车流也是川流不息,在清溪县难得一见的小汽车,在这里多到快要塞车的程度。
陆伯鸣和陆清安心里都十分感叹,改革开放真是好,按这个发展,人们估计很快就会过上梦想中的日子了。
等到了建的金碧辉煌的酒楼,吃上了摆盘精致的饭菜后,三老心中的感慨就更深了。
这跟他们过的日子,简直不像是一个世界的。如果以后,国内每个地方的人民,都能过上这样的日子该多好。
吃完饭,苏廷谦十分耐心的给三位亲家介绍粤省改革开放后的变化。此后几天,父女俩带着三老游览了羊城,并带他们参观了自家的工厂和店铺。
三位老人也是闲不住的,游玩了几天后,便开始在苏家的厂里帮起忙来。
李月娥喜欢做衣服,便在服装厂当起了女工,陆伯鸣陆清安父子,则直接担了苏家食铺新店的销售员,每天忙的不亦乐乎。
老一辈们过惯了苦日子,这种每天能看到钱进账的日子,简直不要太高兴。
庚长青和陆伯鸣及陆清安相熟,得知他们过来了,特意抽时间来家属院吃了顿饭。
见到前领导,两人那是十分高兴,跟他说了不少红旗公社及清溪县这几年的变化。
知道庚长青是粤省二把手,又跟他说了自己来了羊城后的感受,说了不少中肯的建议。
三位老人在羊城待了一个冬天,快开春的时候,便提出要回陆家村了。
苏茉和陆长征好一顿挽留,但三位老人舍不得家里的地,还是坚持要回去,只说等冬天的时候再来。两人拗不过,最后也只能由他们。
在老一辈的眼中,得闲了,可以到子女们发展的地方去看看,但最终还是要回家去的。
家乡虽然落后,但却是生养他们的地方,是他们的根。
第440章 番外之村民务工
三老刚回村那几天,陆家一天到晚都挤满了人,来听他们说在粤省的经历。
粤省对陆家村的村民来说,那可是传说中的地方,能去一趟感觉跟出国也差不多,那可是在新闻和报纸上才能看到的地方。
村民好奇,三老也不藏着掖着,把前段时间的见识见闻都说了,尤其着重说了粤省的经济。
那里有许多高楼,那里到处都是小汽车,那里有很多清溪县没有的商品,那里人特别多,许多都是外地去粤省打工挣钱的。
当村民们听说,在粤省,一个普通的服装厂女工,每个月的工资都能有一两百,建筑工人甚至有三四百块的时候,都惊呆了。
陆家村的地好,这边农民的收益算比较好的,分田到户后,哪怕是劳动力多又勤快的人家,一年全家收入也就千把块,还不如粤省普通工人三四个月的工资。
不说农民,就是工人,工资跟粤省那边也差得远了。村里也有人有亲戚在县里厂里当工人的,大概的工资水平都是知道的。这边工人每月工资也就70多块,只有当了领导的,才能一百出头。
【1985年,全国职工的年均工资1148元,平均月工资96元。】
一些心思灵活的,便开始动起了心思。
没几天,就有几家人求到陆清安面上,说想让家里的孩子到粤省去打工,问陆清安能不能牵牵线,看能不能让孩子们到苏家的工厂去。
这几年,苏茉用苏家的名义在清溪县这边做了不少公益,陆家村的人都知道苏茉娘家生意做的不小。
粤省钱好赚,去的人肯定多。这要是贸贸然过去,到了那里又找不到工作,到时候再回来,岂不是浪费了来回的路费?
路费还是一回事,最怕就是到那边出点什么事,到时候别钱没赚到,人却没了。
但若支书家的亲家愿意接收这些人,那就稳妥了,他们也不用担心孩子的安危了。
陆清安没敢应,但想到回来之前,听亲家说过今年还要继续招人,便给苏茉打了个电话。
陆清安当了这么多年支书,为村里谋发展的责任,几乎是刻在骨子里的。他在羊城待了几个月,越发认识到农民的不易,来钱太难了。
一年到头,就靠地里刨的那几个钱,顶多再加上养一两头猪,要想过上好日子实在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