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云娘二嫁,糙汉世子别嘴硬(204)

作者: 晨曦雨露 阅读记录

“你来的巧,让你大嫂歇口气,你和你大嫂将这点收尾的东西整理了。”

杜夫人这话一出,受宠若惊的抬起眼,目光看向婆母,又扫向大嫂。

江云娘朝崔氏笑着招了招手道:“正巧二弟妹来了,我整理,你来记。给我来块点心,再来碗汤。”

有人能搭把手,她自然是乐意至极的。

虽说下面交上来的都是总账目,可她需要熟悉,核对,整理了这一天了,也是累的够呛了。

崔氏一上手就震惊了,打仗花银子,战后还要花银子,祭祀也要花这么多银子!

“也难怪都不愿打仗,这哪里是打仗,打的分明就是银子。”

杜夫人站起来捧着一碗汤,淡淡的笑了笑。

“养兵,养马,打刀,做甲胄,哪一样不要银子?兵马钱粮,兵马钱粮,打仗可不是动动嘴说出‘打仗’两个字那么简单。”

“都是拿人的血肉和家底拼出来的。”

崔氏傻了眼,暗自感叹侯府和自家爷们的不易。

江云娘默默喝着汤,心里五味杂陈。

杜夫人低头喝了口汤,再瞧瞧崔氏,点了点崔氏道:“我跟你们说这些,可不是让你们心疼男人的!”

崔氏和江云娘两人愕然抬头,天底下还有这样的婆母?

“男人都是牵着不走打着倒退的东西,你对他好可以,但不能狠劲儿的心疼。”

“无论是丈夫、儿子、还是孙子都是如此。你疼他,爱他,时间久了,他反倒不把你放在心上了。”

“女人才是这个家的定海珠,你们该做的是要将这个家守好,将家底守好。”

“至于男人,让他到外头去拼杀,去摔打,去受苦用不着管他!”

崔氏最先从惊诧中醒悟过来,噗嗤笑出了声。

“娘,哪有婆母跟儿媳说这些的?我们的丈夫,不是您的儿子,您怎么还劝着我们对您儿子不好呢?”

江云娘将最后一口汤喝进了嘴里,眉眼带笑的望着婆母,也不曾插话。

杜夫人耸了耸肩又坐了回去“我可没劝你们对我儿子不好,我说的就是个事实而已。”

“再说了,我就是劝了,你还真能对瑞绥不好?瞧瞧你给他置办的那些东西,成天在土里摸爬的男人,你给他弄那些个锦缎能当什么?回来的时候,还不是一身的窟窿,补都补不得,白瞎了好料子。”

崔氏抿了抿嘴,的确是这么回事儿,她家爷最费的就是衣裳和鞋子。

可夫妻是相互的呀!

她的夫君不像她父亲,娶了一院子的小妾,让她母亲整日都是烦心事。

她的夫君从不提纳妾之事,也从未跟她说过重话,常年奔波在外,辛苦征战,她不对他好,还能对谁好?

得了,以后还是学着大嫂,用老布给他做几套衣裳和鞋子,大不了在家穿好些,到外面随便他造去,一年也能省下不少银子。

省下的那可不都是家里的家底?

江云娘对婆母的话,是心有体会的,男人和女人骨子里的东西就不一样。

若是待他太好,久而久之他就习以为常,将这些当做理所应当了。

你待他时好时坏,他心里就慌,若是彻底冷了他,他那心里又该不甘,追悔了。

“该说的我可都说了,至于怎么理解你们自己瞧着办吧。”

杜夫人再次提笔,未点墨汁先用笔尖点了点崔氏的方向道:“到时候,他把那池子鱼,看的比你们娘儿几个还重的时候,你可别来找我哭!”

崔氏脸颊微红,缓缓垂下了头,嘴里憋出了三个字:“才不会!”

第175章 归城

三月十五,大军归城,镇北侯队伍在城外祭祀之后再归城,到城门前已经是接近正午,老百姓们早就在城门前迎候了。

杜夫人和顾瑞骏带着府里的几个小的,一同去迎接,江云娘和崔氏,都是身怀六甲,身子沉,行走不方便,也怕人多磕到碰到,就在侯府里等着了。

康平站在前排的马车上,踮着脚尖跃跃欲试。

顾念琛坐在父亲的马背上,第一次感受到这样的场景,抓着马鞍的小手紧了又紧,薄汗涔涔。

漠北军三十万,除了驻守在外的和守城的,这次跟镇北侯回来的还有十五万,队伍庞大而壮观。

马蹄扬起了尘土,又被春风吹散,顾家的军旗随风飘着,发出赫赫的声响,如同潺潺诉说着历年风霜,血雨。

“祖父,爹爹!”康平站在马车最前面儿,顾念章抓着康平的衣裳紧跟在后面,年纪最小的顾念安也亮着一双小眼睛,手舞足蹈的跟着哥哥们喊。

仪仗队后面,打头的是穿着金甲的镇北侯,紧跟着的是身穿银甲的顾瑞霖和顾瑞绥。

三人神情绷的紧紧的,显得十分威仪,到了马车旁,镇北侯却伸出手臂,一把将康平捞上了马背。

这让康平和顾瑞霖还有顾念章都没意料到,康平扑腾着双臂是指望爹能来接他,没想到让祖父接走了。

跟在康平身后的顾念章,手都没松开,差点儿连带着被拽到了地上,顾瑞霖伸出一半的手,来不及收,又紧跟着调整了姿势,将顾念章捞了上来。

顾瑞绥瞧着走在自己前面的自家爹和大哥,怀里一人揣了一个,再回头,三弟怀里也有一个,催马上前,将小儿子也就捞上了马背。

康平伸长了脖子往后看,让镇北侯捏着脖颈捏了回来“老实坐着!”

“哦~”康平老实了一瞬,仰着头,盯着镇北侯已经有些花白的胡子。

“祖父,后面跟着的都是将军吗?”

“嗯!”都是跟随他多年的得力部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