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本作品来自互联网,本人不做任何负责】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
---------------------------------------
书名:千里暮云平
作者:蒙莎
文案
从前,有个悲催的将军,他遇到了一个难缠的书生……
内容标签:
搜索关键字:主角: ┃ 配角: ┃ 其它:
☆、【壹】
镇北城的桃花开了第一朵。
兀术太子率军南下的消息传来的第二个月,城中的百姓已经逃了十之七八。都说兀术铁骑攻无不克,就连朝廷也没有信心能守住雍北平原,早早地把大军主力撤到了雍河之南,打算仗着雍河天堑和水军之利抗敌。整个雍北平原上,只有南北要冲上的几座城里还留着些守军,为的是拖住兀术大军的南侵的步伐。
镇北横亘在莽莽良山中断开的山谷间,正是防线最北端的那座城。
“将军,为何要将百姓全部赶走?倘若留些民夫尚可协同守城……”
崔槐回过头。副将何捷站在他右后方,沉着脸眺望城下南逃百姓组成的一直蜿蜒到天边长队。崔槐见他眼眶发黑胡茬浓密,笑问:“又睡不着?”
何捷不好意思地点头。大敌当前,这城里除了眼前的将军,又有谁敢合眼睡个安稳觉?
崔槐拍拍他的肩膀,“兀术太子领兵,每攻下一城,头一件事便是屠城。百姓都走了,咱们倒没有后顾之忧。你不如再到处看看,把那些不肯走的都全部赶走,城中一个百姓都不准留下。”
崔槐此举其实还是为提防兀术人细作扮作百姓混在城中刺探消息。然而城上的将士们却想到了另一层意思:来日城破,就是他们为国捐躯之时。
气氛越发凝重起来。
“是,将军。”
何捷提剑行礼,领着随从大步走开,把崔槐一个人留在城上。风从南边吹来,空气里带着点不易觉察的湿气。大地仍旧是黄色的,天边却隐约泛着一点顽强的绿意。
雍北的千里沃野,在春天来临的时候,终于又要易主了。
崔槐默默地向远去的人们道别。
他忽然发现南去的队伍中有匹马逆着人流向城门走来。起初以为是自己看花了眼,然而他仔细看了一阵,那马上的人居然又近了一些。
什么人?
崔槐忽然来了兴趣,他很想知道敢在这种时候只身前往镇北城的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他的视线没有再移开。那人从一个小小的白点变成一个模糊的影子,又变成了一个身材颀长背着包袱的少年。终于到了城下,守城的卫兵拦住了那少年要他回去。然而少年斯条慢理地给卫兵看了一张文书,那卫兵立刻鞠躬一拜,带着他大步进城。
崔槐皱起眉头。
“禀将军,监察御史王大人求见。”
卫兵一眨眼就到了城上,恭恭敬敬地说。
少年的身影出现在卫兵身后。也许是因为身板较小的缘故,看上去似乎只有十□□岁。崔槐有些纳闷,这样年轻的人是怎么当上监察御史的?
少年似乎完全不在意崔槐不甚友好的目光,背着手,微笑着望向崔槐。
不知是不是因为他是从南边来的缘故,虽然面上风尘仆仆,崔槐却忽然有种他午觉刚醒,懒洋洋地从绿柳翠竹环绕着的小轩中走出的错觉。
作者有话要说:本文首发于《蓝色BLUE》杂志
☆、【贰】
崔槐在将军府设宴,为王昶接风。
每年的春天他都要这样接待一位朝廷派来的监察御史。他送上美酒,美人,沉甸甸的金银,竭尽所能把御史伺候得心满意足,换来对方在奏折上为自己写下几句美言。他还以为今年不会有人来了。
但是他显然比以往轻松了很多,因为他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无论这位御史在奏折上写什么,对他来说都不重要了。座上也只有他和王昶两个人,偶尔闲聊,倒像多年不见的好友。
“王大人是今年的新科进士吧?”崔槐没话找话地问。
“是。”
王昶已经沐浴过,换上了崭新的官服,酒气在他双颊染上了一点桃花似的颜色。他不像别的御史那样多话,干脆利落,酒到杯干,这倒让崔槐有点意外。
“我在路上,听到许多有关崔将军的传闻。”王昶含笑说。
“哦?”
“有人说将军高兴的时候喜欢亲自割羊肉与将士围火炙烤,在下闻之,当真食指大动。”
崔槐哑然。片刻之后才说:“只是喜欢凑热闹罢了。”
他把话题扯开,“王大人孤身北上,路上平安否?”
“平安与否倒是其次,万幸的是没有走错路。”
在一边倒酒的小兵“噗嗤”一声笑出来。
和监察御史一起吃饭居然能吃得这样其乐融融,崔槐这辈子还是第一次。
酒过三巡,王昶说要去巡视防务。崔槐当然乐得早点打发他走。这样兵荒马乱的时候,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对他来说绝对是个累赘。
城上的风仍旧是冷的。从四丈高的城墙上望下去,守兵们就像搬家的蚂蚁,正上上下下地忙碌着在敌台上堆满石头和箭。崔槐带着王昶从他们中间穿过去,王昶红色的官服像是落入尘埃的一滴血,引得守兵们纷纷侧目。
王昶的手指从石块的缝隙间擦过去,似乎是想试试城墙牢固的程度。
“守城将士还有多少?”
“不足七千。”
崔槐把声音压低下去,望着城墙上密密麻麻的士兵出神。这不到七千人的将士中,还有两成的老弱病军。
“城中余粮够吃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