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书打工手札(94)

董舒娅像是吓了一跳,双肩微颤,转过头来,眉心蹙拢:“是你。”

丽嫔一听,笑了一声,理直气壮道:“正是我,娴妃娘娘今日好风雅,独坐凭栏,可春日乍暖还寒,莫要着凉了。”

董舒娅淡淡一笑,不打算与之纠缠。

丽嫔素爱挑衅,越是理她,越是起劲。

她转过头不再理她。

丽嫔心头微恼,她最看不惯的就是董舒娅那一副总是高高在上的模样,仿佛谁都不放进眼里,眼珠子长在脑袋顶上。

“娘娘,可知今日我见着谁了?”

董舒娅敷衍道:“不知,难道是见了陛下?”

丽嫔掩嘴一笑,“正是。”她拉长了声音,又道,“不过,今日,还瞧见了一件趣事,典茶司里来了个茶女,眼角也生了一颗泪痣,娘娘有空的话,不妨也去瞧瞧?”

董舒娅侧眼看她,眉心皱得更深:“茶女?”

丽嫔颔首:“是啊,娘娘难道已经见过了?”

周妙?

董舒娅立刻想到了她。

李佑白将回宫,周妙竟也在宫里?

一念至此,她也再坐不住了。

董舒娅起身道:“今日不早了,我也该回宫了。”说罢,再不顾丽嫔,匆匆而去。

丽嫔望着她慌慌忙忙的背影,无声地笑了起来。

跟着她的侍婢今日自然也见过周妙,见状,不由出声问道:“娘娘为何要告诉娴妃娘娘,不怕她真下手除掉那茶女么?”

丽嫔侧目,嗔笑道:“咱们娴妃娘娘可不是那么不讲究的人。”

董舒娅要是真怕被夺了宠,敢下手先除掉那茶女,她定要狠狠告她一状,将她清高的脸皮踩在脚下。

不过,她觉得娴妃不会冲动地这么做,见了那茶女,多半只会如鲠在喉。

虽然暂且不晓得那茶女的来历,可是一想到董舒娅如鲠在喉,她便心生雀跃。

且说那个小小的茶女,往后用得着的地方,多着呢。

董舒娅出了花园,脚步愈快,径自往留青宫的方向走去。

她的贴身婢女青环见了,认出了方向,着急地低声劝道:“娘娘这是要去哪里?娘娘难道不记得夫人的话了么?”

青环是她带进宫的婢女,从前在董府便是她的贴身侍婢,她口中的夫人指的是董夫人。

董舒娅缓了脚步。

董夫人的话她当然记得。

便是李佑白回宫了,她也定不能去见他。

她是皇帝的妃子,万不能有其余的心思。

她要是有了别的心思,不只是她,全家都得陪葬。

可是,她太想见他了。

今日在园中守了大半日,也没见到李佑白。

他回宫了,也不见得会在人前抛头露面。

他不良于行,又遇夜中大火,董舒娅担忧了数日,盼着见他一面,哪怕只是一眼。

“酉时将至,娘娘,还是回宫罢。”耳边,只听青环又劝。

董舒娅终于停住了脚步,立了片刻,转了方向,快步往北而去。

青环忙不迭地跟上,着急问道:“娘娘,又是要去何处?”

董舒娅答道:“去典茶司。”她倒要瞧瞧那茶女究竟是不是周妙。

作者有话说:

*煎茶过程参考《茶经》唐?陆羽

第60章

夜幕落下, 华灯初上。

送膳的人来了典茶司。

周妙煎了半天的茶,早就饿了。

她刚领到自己的食盒,却听茶园外传来一阵骚动。

周妙拎着食盒, 朝反方向的僻静处走去。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该凑的热闹千万不要去凑。

她健步如飞地走,冷不丁地却被身后赶来的茶官拽住。

“你姓周,对吧?”

周妙来了月余, 眼前的茶官虽没同她说过话, 可是她姓谁名谁, 她大致一清二楚。

周妙心中觉得不妙,可搪塞不了,只得点了点头。

茶官于是催促道:“你随我去茶园外候着, 娴妃娘娘来了, 听说要寻一个姓周的茶女。”

周妙一听,顿觉头大,董舒娅来了, 是点名要找她。

这一个月以来她都过得风平浪静,怎么今天忽然就生了事端。

难道是丽嫔?

周妙垂头丧气地走到茶园外, 只见董舒娅果真立在道旁。

许久未见,她觉得董舒娅仿佛憔悴了不少。

折返的三两茶官乍一见到周妙,又情不自禁地侧目窥探董舒娅, 惊奇的目光在二人间流转。

周妙拜道:“见过娴妃娘娘。”

董舒娅说不清心中究竟是什么滋味。

丽嫔口中的茶女竟真是周妙, 她不晓得是该高兴还是气愤。

周妙真的进宫了, 李佑白回宫也不忘带着她么?

他都回来了, 还带着她做什么?就因为她这张脸?

“你为何进宫做了茶女?”

周妙答道:“无路可走, 只能进宫了。”心中却想, 要是有得选, 她也不想来。

董舒娅牢牢盯着她的脸,她低眉顺眼的样子同自己真的像么?

她脑中忽而想起了若虚寺,继而又想到了击鞠会。

周妙一直以来,似乎都与李佑白形影不离。

她胸中忽而起了一股戾气,冷声道:“你倒不如不做了这茶官,到碧落殿里来做侍婢。”

周妙心中微惊,在她的印象里,董舒娅一直是一副温温柔柔的模样,远没有如此尖锐的语调。

“娘娘说笑了。”她语气柔和道,“周妙既是茶女,自然长留在典茶司。”

董舒娅愈觉心浮气躁,她心知她根本不该为难眼前的这个小小的茶女,但她已经无法忍耐她了。

“好,那你明日来我殿中掌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