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了樱桃,绿了芭焦(18)
那男人正面对写着标语的砖墙撒尿,撒完一转身,天//an门都没拉,叼着烟头眯着眼睛走向罗素素......
-
青豆绞着被子,不敢听下去了。
罗素素哀怨的眼神忽然一变,哈哈大笑:“你真的话本子看多了。果然是个呆子。”
据罗素素这两日观察,虽然青豆说自己也是农村来的,但她一言一行都是规矩骄傲的城里姑娘味道。
村里的小孩哪个不是甩了书包就疯玩,玩得衣服破一块烂一块。程青豆讲话字正腔圆,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做功课,连衣服都时髦得很,一点都不像农村的。
青豆的情绪转换不过来,巴巴还在等那个男人转身后的事:“后来呢?”
“那是我叔,我等他尿完一起回家。”
然后,孟庭冲了上去,继续和他吵起镇政府办公室里没吵完的架,一怒之下要带素素离开。
素素对青豆说,“但我可能很快就要回去了。”她朝西边的堂屋努努嘴,“她这里不方便。”说完又叮嘱青豆,“我刚跟你说的事,你可别说出去。”
青豆认真点头:“我一定保守秘密。”
同是天涯丧父人,并且身中同一毒素,青豆和素素共情颇深。
青豆给罗素素讲《飞狐外传》,告诉她,程灵素名字里的“素”取自《素问》,和她是同一个字。
青豆问:“你的‘素’字是不是也是?”
罗素素哼了一声:“他们懂个屁。”
青豆是性情中人。因为喜欢程灵素所以喜欢罗素素,因为喜欢罗素素所以更喜欢程灵素。
“程灵素很聪明,用毒如神。”
“但她喜欢胡斐,杀千刀的,我不喜欢胡斐。最可气的是,他对程灵素无意,程灵素却对他情根深种。”
“还有啊,我觉得胡斐喜欢袁紫衣很没有品味。”
青豆真是个书呆子,讲起故事来沉浸得很,表情就像讲邻里坏话,下一秒就要气得去敲门算账了。
罗素素听到一半就没在听了。
她撑着下巴,看着青豆两颗烟花般开了散散了开的酒窝,不由入了神。
这妮子,搁村里是板上钉钉的村花。
罗素素戳戳她酒窝:“喂,你们班有男孩子喜欢你吧。”
青豆“啊”了一声,然后摇摇头:“没有。”
罗素素来劲:“骗人!”
“真的。”青豆苦脸,“我是班长,他们都说我搞官僚主义。”
那帮人喜欢取笑她,看她干着急。
老师不在场的早读课上,不管她如何管理纪律,站在讲台上生气或是一个个拜托不要讲话,男生都不听话,还爱起哄架秧子。气死她了,他们班的纪检分数总是最低,害她都抬不起头来。
罗素素看她板起脸孔,一副较真模样,笑得不能自已。
她勾勾青豆下巴,捋直舌头用普通话说:“你就是个书呆子。”
青豆想起那帮男生就头疼:“哼!”这样看来,还是胡斐好一些,至少干的是正经事。
罗素素问:“就没有一个喜欢的?”
青豆不屑:“没有,一群笨蛋。”
过了会,青豆问:“哎?你有吗?”
“有的。”
“哇!”
作者有话说:
(1)此说法由非虚构书籍中稽考而来
【本章揪50个发红包】
第8章 1990之前
◎葡萄要成熟2◎
#07 吴会萍
程青松回程家村后,发现情势已经转好,程家回血的速度比深圳速度还惊人。
债清掉大半不说,家里焕然一新。
青红砖瓦被石灰水泥粉刷得锃锃新,屋内打了新桌新橱,添了八把钢折椅,买了一台黑白电视,还装了个莲花大吊灯。要不是门口墙上还悬着那面雕花铜镜,他连门都不敢进。
镜子是青豆害瘟,求来镇邪的。
当年青松还童言无忌,说这镜子难怪能镇住邪,自己就长得挺邪气。为此还被吴会萍拍了嘴巴子。
身形邪气的雕花铜镜悬在门外多年,日晒雨淋还新如当初,一点没氧化变绿的迹象,可见吴会萍擦拭的用心。
吴会萍白天在镇上纺织厂做工,傍晚到家听见电视声,正要骂青栀,抬眼一瞧,这不是自家的二流子嘛。
程青松往空中呸了口瓜子壳,阴阳怪气地冷哼:“是挺‘安好’,确实‘勿念’。”
下午,青栀鬼头鬼脑围着半圈后立马认了哥,一点没把他当外人,话噼里啪啦倒了一遍。
只是,青栀话再多也只是一个七八岁的孩子,讲也讲不清楚。
在程青松的一再逼问下,吴会萍松了口。
-
程家村所在的南弁镇周边曾有30余座庙宇,多为佛教道教。改革开放前的那些年,村民们以“移风易俗”的名义毁掉大半,剩下的则用于兴建学校和工厂。
现在南弁镇只有两座庙,一是南弁山上的观音庙,二是程家村北边的财神庙。
没有文殊菩萨,如此,村民读书的恳求就难以托付。
程青柏上山伊始只是做扫地僧,求碗斋饭,但“坏事”传千里——程家村第一个大学生上山做和尚的事儿一传十十传百,每逢中考高考都有父母为子女上山求经书。
抄经书不能收钱,求得经书的父母却会“捐功德”,供奉很多香火钱。
程青柏人没下过山,但每年都会托人送点钱到家中。
头两年只有几十、一百,吴会萍知道青松对青柏不满,所以一直没在信里提。
去年有个学生金榜题名,在宁城日报上写了篇文章,提到去南弁山上求到过《普门品心经》一事,带动了庙里香火,旺得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