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回城知青的对照组(93)
苏半夏郑重地接过来,道谢之后,而后将这一个盒子拿回自己的寝室放好,这才和老爷子告别,搭车去学习。
开学之后,大家都忙了起来,程砚时自从来中医学院里看了她一次之后,而后每周六回家,她都没有在公车上看到过他。
不过,她倒是收到几封程砚时的信,几乎是一周一封,时间倒不定。
程砚时说他这段时间很忙,周末都没有什么时间回家,所以只能给苏半夏写信。
苏半夏对此表示理解。
好不容易考上大学,从千军万马里脱颖而出,肯定得珍惜这个机会,好好地学习才成。
苏半夏也抓紧时间学习,因为她要去参加执业医师的考试了。
第44章 开业
中医执业资格证考试的内容包括:中医基础, 中医责骂诊断,中药,方剂, 针灸等。
苏半夏全程顺利地考了下来。
她一出考场, 系统就得瑟地说:“宿主,我都说了,这年代的中医执业资格证考试很简单, 不用怎么复习的, 凭你的实力, 肯定是能轻松地考过。”
“你刚才考试的时候, 我也看了试题, 挺简单的。”
“是简单。”苏半夏说道, “但是陷阱太多,若是大意的话, 也会失荆州。”
“什么意思?”系统不明白,而后她不等苏半夏回答, 自己则是搜索失荆州的意思。
等看到答案之后,系统过了好一会儿这才继续说着:“这应该也达不到大意失荆州的地步吧?”
苏半夏笑了笑, 说:“怎么不会?凡事都有可能,所以我不敢有丝毫马虎,不敢大意, 就是争取一次就过。”
一次考过,以后就不用再过来考, 这就跟考驾照一样,一次能过的话, 节省很多的精力和时间。
系统没有再说话了。
“虽说考完试了,但是还要等一段时间才知道成绩, ”苏半夏说道,“所以等爷爷的医馆开门了,我可能还得在旁边帮着抓药,做膏药,观看他给患者治病一段时间。”
资格证没有拿到手,她就没有从医资格。
没有从医资格而跑去从医,后果很严重。
“这样也好。”系统说着,“你在模拟医馆模拟就诊,但是模拟就是模拟,跟真的就诊还是有一定的区别。”
“你在医馆帮着抓药,做膏药,观看你家老爷子给病人看病,也是一种锻炼。”
苏半夏点点头。
她也是这么想的。
虽然在系统里做过千万遍,但是在实际上,她却是没有怎么做过,估摸着还有些手生,等回头在自家医馆里多练练会更好一些。
踏出考场之后,苏半夏不再想这事,而是将全部的精力都放在学习上。
四月中旬,苏氏医馆开业了。
开业的时候很低调,只是扯掉招牌上的红布,烧了一挂小鞭炮,打开医馆的大门,苏氏医馆正式开业。
医馆里只有苏京墨一个医生,看病是他,帮着抓药也是他,熬药膏也是他。
“爷爷,”苏半夏看到这装得焕然一新的医馆里只有她爷爷一个人,感觉有些心酸,问着,“要不要再招一个人?退休的中医或者返城的有基础的人也成。要不然我怕只有你自己一个人的话,忙不过来。”
苏京墨却是摆摆手,摇头,说着:“暂时先不招吧。现在才开业,具体情况如何还未知。要是没有病人上门,多招一个人在这里也浪费。”
多招一个人就得付一个人的工资,虽说这一间店铺是他们的,但是前期购买药材已经投入了不少的钱,资金有限,他得省着点用,若不然就得动用家里的小黄鱼了。
那些小黄鱼是留着给半夏当嫁妆的,所以能不动用就不动用。
苏半夏一想也是,便点头,说:“爷爷,我先做膏药。我有几个同学听说我们家的医馆开张了,就想从我这里订购膏药。我先做好,等他们过来就可以直接拿了。”
反正现在也没有病人,该晾晒的药材她已经晾晒好,该炮制的药材她也炮制好了,横竖坐在案台后面也没有事,正好做膏药。
这做膏药的手续还是有些复杂的,看李柄森和林湘婷那样子,估摸要的量也比较多,她多做一些备着。
不过,想到她从系统里购买的膏药的配方和自家祖传的膏药配方有些区别,苏半夏想了想,最后还是将风湿和止痛的膏药配方写下来,告诉苏京墨这是自己改良的。
苏京墨接过苏半夏递过来的纸,他直愣愣地看着苏半夏,一时半会儿有些反应不过来。
过了好一会儿,他才艰难出声:“这是……你改良的?”
苏半夏点点头,应着:“是的。这是经过我改良的膏药配方。爷爷,我在黄泥塘林场的时候,幸好之前跟着你学中医,会看简单的病,也会做膏药,所以得以在林场的卫生院做赤脚医生。”
“我那会儿,有病人过来的时候,我就给病人看病。没有病人过来的时候,我就做膏药。”
“林场的工人们经常上山伐木啊,种树啊,长期生活在森山之中。森林早上雾气大,湿气重,工人们很容易得风湿。”
“所以他们很乐意用东西来交换我的膏药。”
“就是因为会做膏药,我在黄泥塘大队生活得很滋润。”
“林场里的中药大部分都是我上山去采摘的,少部分是采购的,为了能用有限的药材制作更多的膏药,我没事就瞎琢磨,研究,根据原有的膏药配方,不断地调整药材的用量,然后免费送给社员们试药,终于将这两种膏药的最后配方给确定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