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妃重生:殿下,我有病(177)
“殿下,我就是自己没了性命,也要护着咱们的孩子。”她可怜兮兮地仰头,望着秦琰。
这是她的心里话。她又不是没死过,甘愿抛下一切,陪着秦琰出生入死,赌的就是这赚来的一辈子。
她不想死,但也不怕死。可是,现在她有了秦琰的骨肉,她为了这个宝宝,也要活下去。
“放心,我也一样会护着你、护着他。”秦琰安慰。
太后在一旁直皱眉头。
秦琰又要添子嗣,她当然乐见。可是,在众人面前如此拉拉扯扯婆婆妈妈,实在不像样子。
太后看不惯。
这边,安抚了海棠,秦琰跟太后与皇后异常诚恳地道:“既然她一时不便接受审理,孩儿暂且将她送回王府安顿,待生育完毕,再来向皇祖母和母后领罪如何?”
想得真美啊!
太后瞥了瞥海棠的肚子,半点儿迹象都没。就算是怀上了,一直到生育完毕,也是遥远得很。时过境迁,想再要逮她进宫,可就难上加难。
虽然你怀孕了,可是你依然是重点怀疑对象啊。太后怎么可能放过你?
痛失了儿子的尹皇后,望不见太后的态度,生怕她心一软便将“罪大恶极”的崔海棠给放过,急道:“母后,不能放虎归山!”
太后何尝不心疼皇后。太后向来都是太子的坚定支持者,若不是这些年来她始终态度明确,只怕太子的位置不仅仅是岌岌可危这么简单,而是早就被庆王取而代之。
如今太子骤逝,尹皇后不能接受,难道她太后就能坦然面对?她的心痛、她的绝望又如何承受?
更何况,她失去的何止是一个孙子,还有病榻上已经不能理政的儿子——正衡帝。
太后忍了一时的心酸。她绝不能在人前掉泪。她深深地望了一眼尹皇后,承诺似地道:“放心,哀家不会放过任何一个企图坏了大良基业的人。”
“《大良律》虽能暂保崔氏性命,可是,并没有说不得囚禁。崔氏居心叵测、动机不明,阻延穆王进京,虽非直接杀害太子的凶手,却也难逃帮凶之嫌。来人,将崔氏带回玉明殿拘禁!”
“皇祖母……”
秦琰还要争取,却被太后冷眼以对。
“哀家已作了让步,琰儿是打算咄咄逼人么?”
一招以退为进,顿时堵了秦琰的嘴。
太后将秦琰的心思看得透透的,脸色严峻,沉声说道:“你要想崔氏安安稳稳生下孩子,最好不要打什么主意将她弄出去。”
秦琰语塞。他再如何心疼海棠,却也拗不过太后。
太后如今已是宫里的精神支撑,秦琰也不希望皇祖母出事。
见自己终于镇住了秦琰,太后又转头对海棠,居高临下:“你去玉明殿好好反省。最好你自己想通了,将真相告诉哀家。否则,哀家就是不用刑,也有的是办法让你生不如死。”
海棠不由一凛,她相信太后完全有这个手段。她想弄死自己,简直就像捏死一只蝼蚁。
与其说今日太后饶了自己一命,不如说是缓刑。可自己眼下的处境,多么需要这个“缓刑”,只要能缓过这口气,她相信,以秦琰日后的地位,一定能帮助自己脱离险境。
她没有太后想要的“真相”,她的“真相”,就是一颗赤诚的心,只想让秦琰不伤一分一毫的心。
第163章 让琰儿忘记她
秦琰却哪里能想到这层,他就算能看出这是海棠的缓兵之计,也猜不到日后自己的确有能力解救海棠。
他是当真为海棠的处境担忧:“皇祖母,玉明殿多年没有住人,不能让海棠过去受苦,请皇祖母准许她回王府,孙儿保证,生完孩子,一定让她进宫给您请安,到那时……”
太后已经不耐烦听下去了,一挥手:“好了,哀家又不是三岁,别来缓兵之计。”
海棠倒是已经镇定下来,反而小声劝慰秦琰:“殿下不用担心,那玉明殿地方挺好,刚刚我在那儿已经呆了一阵,宽敞得很,不妨事的。”
秦琰心中一阵苦涩,转眼之间经歷了失而复得、又得而复失,心情一忽儿山巅、一忽儿深谷,跌宕起伏。
见寿康宫的人要将海棠带走,秦琰依依不舍:“你先安顿好,我随后就去看你。”
太后冷哼一声:“她是被囚禁的,不可以探望,请穆王自重。”
连亲热的“琰儿”都不说,直接喊“穆王”,太后委实是一点都看不得二人亲近。
见秦琰又要冲动,海棠赶紧安慰:“没事的殿下,您要好好保重,我会好好待自己,更会好好地待我们的孩儿……”话音未落,自己已先流下泪来。
她不愿再乱了秦琰心神,扭过头,大步跨出了屋子。
留下心碎却无奈的秦琰,恨不能不顾一切地冲上去,却又只能拼命压制着冲动目送海棠离去。
心碎也好、心酸也好、心疼也好。百感交集的秦琰与海棠,终于各自离去,一个去了玉明殿,一个回了大正殿。
所有的人都离去。凤仪宫只剩下了太后与尹皇后。
“皇后,你真觉得是崔氏害死了珂儿?”
尹皇后呆呆的:“母后说得对,就算她不是主谋,也是帮凶。”
太后摇摇头:“不,那不是哀家的心里话。”
尹皇后疑惑地望着太后,听不太懂。
“你被仇恨蒙蔽了双眼。害死珂儿的是姓林的那个贱人。她生了个好儿子,弑兄弑父,阴毒冷血。”
“可是,如果那姓崔的贱人不拖延,琰儿就能及时赶回来,说不定……说不定就可以救了皇上、救了珂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