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在位置未稳时把士族得罪殆尽,毫无益处,都不需要为首的那些门阀动手,下面的虾兵蟹将为难一下,太子便几乎寸步难行了。
“殿下娶齐国公主本就是被迫,齐国公主是这么一个人,这天底下谁能有您委屈呢,您该把您的委屈哭诉给皇帝和席司徒等人听。”闻敬见闻端还是有些犹豫不决,在心里翻了个大白眼,脸面比实际的好处还要重要?
跟着太子身边这两年,闻敬没得任何重用,却叫他大致看明白了太子是个什么性格——眼高手低,太过要脸。
若非嫡长,皇后又是河东柳氏出身,就太子这才能,闻敬觉得可能就比老四多了点脑子。
大概就是因为出身太好,一路顺遂,用不上太多脑子,以至于身陷逆境太子这脑子就不太够用了。
都这时候了,你跟满朝上下硬杠什么,示个弱,让他人为之周旋,不好么。
闻敬望着太子好捉急,他可不想太子在这个时候倒台,他要想靠太子在朝堂上搏出一条路来。
“殿下,寿昌姑姑一向慈爱我们这些晚辈,她无故被齐国公主顶撞,您忧心难受,赶快请侍医入内诊治才是。”闻敬对太子的要脸也是服了,换了个主意,让太子装病。
这装病总可以了吧,又没要他哭,只是病歪歪躺着,反正太子现在除了大婚还有什么事可做吗。
闻端对闻敬说的“以退为进”心底是赞同的,但是要他人前示弱,哭哭啼啼,他是万万做不到,他是一国太子,怎么做出如此有辱身份之事。
不过装病还是可以的。
“去宣侍医入内。”闻端吩咐怀文耀。
闻敬松了一口气,还好,太子还能听劝。
闻端看着闻敬,缓缓道:“五弟小小年纪就如此聪慧,孤甚幸。”
闻敬一凛,立刻朝太子奉手为礼,郑重道:“若非太子殿下,臣弟还为宫人磋磨,臣弟能为殿下效犬马之劳,于愿足矣。”
“你能知恩图报,甚好。”闻端微一颔首,看起来是满意的,接着说道:“几个兄弟里连老四都出宫建府,五弟你年纪虽小,孤却以为你亦可建府,多锻炼锻炼,过两年也该入朝听政了。”
闻敬没想到还有这等好事,朝太子行了个大礼:“臣弟定不辜负太子殿下期望。”
闻端笑道:“叫什么太子殿下,自家兄弟,叫大哥。”
闻敬:“大哥。”
闻端:“唉。”
好一副兄友弟恭的画面。
太子内侍上报建康宫太子因郁成疾又急火攻心昏了过去,这消息在有心散布之下,很快传遍了大半个建康京,皇帝、皇后皆派人到明德宫垂询,随后赐下良药补品许多,安抚太子让他宽心并叮嘱明德宫众人好生伺候。
帝后有了表示,其他兄弟和宗室还在观望,现在重要的是寿昌长公主什么态度,毕竟齐国公主顶撞的是她,她的态度决定了宗室的态度,而蒋驸马的态度也可代表一部分朝臣的态度。
建康京所有人都在等着,太子也在等着,看谁能先动。
闻敬从明德宫出来已经过了大半日,作为太子的拥趸,他姿态做得很足,这大半日里就只宫中两个内侍来了,还不是帝后身后伺候的内侍,叫他更清楚的看到了如今太子的处境。
太子现在还不能倒,得想办法做点儿什么。
“去寿昌公主府。”闻敬上了马车吩咐。
赶车的内侍犹豫道:“殿下,寿昌长公主正在气头上,您……”
闻敬道:“我不去求见寿昌姑姑,我去找蒋隽。”
蒋隽乃寿昌长公主的幼子,前几年忽然与闻敬玩到了一块儿,两人关系还不错,忽然上门也不突兀。
内侍听是去找蒋隽,知道这两位主关系好,哪怕五皇子真是去找寿昌长公主求情,有蒋二郎在一旁帮忙,长公主应该不会迁怒自家主子,便不再多言,将车往寿昌公主府赶去。
闻敬摇摇晃晃坐在车里,想着此事过后太子会不会按照承诺帮他出宫建府,能够出宫,哪怕只有一个逼仄的小院子,都比在宫中好。
希望太子不会忘记自己说过的话,否则他还得帮他想起来,就很麻烦。
第141章
寿昌长公主听人来报五皇子来了, 以为他是为太子说客,不耐烦地说了句不见,岂料五皇子是来找蒋隽的, 根本就没有求见她。
闻丹:“……”
怎么说呢, 有一点点尴尬。
“殿下?”仆役垂着头,都不敢看长公主的脸色。
“带他过去吧。”闻丹好一会儿才出声。
她私下觉得闻敬年纪不大心眼甚多, 却一直没有反对蒋隽与他来往, 很难说清她是出于何种心态。
左右无事, 闻丹索性去看看闻敬是否真不是来为太子做说客的。
闻敬到的时候,蒋隽正在练字,他因字丑被父亲批评, 强制他每日要写二十篇大字, 写得他眼泪汪汪,一听小伙伴来找他玩耍, 立刻就把笔一丢。
“我可算想起我来了,”蒋隽对小伙伴抱怨, “我爹要我写大字,每日二十篇,二十篇啊, 我手都要断了。”
闻敬给蒋隽抬起的手捏捏, “我住宫里出宫不方便, 要是我能跟皇兄们一样出宫建府,我就可以天天出门找你耍了。”
蒋隽一听,连连点头:“对啊对啊, 你要是能出宫建府就好了, 我去找你也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