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太平歌(159)+番外

赵延之愤愤道:“陛下岂是那等小人能比的?”

“所以说,这事已经过去了,陛下不追究就没事了。你若再闹大,难保陛下不会护着庆王,觉得你不服气。话说回来,这事也不能怪庆王,他为立功,自然竭尽全力。你为保全家人,是为孝道,这不冲突。他表功给陛下看,你就不能吗?”

赵延之闷了口久酒,久久没有说话。

周聿昭见他不再骂骂咧咧,就知道他听进去了。

这件事到此为止,再闹大了,他也心烦。

既然两相和气,那就谁也别沾谁。

若再这么僵持仇恨,到时候醇亲王府的老王妃必然会去和太后娘娘那里哭诉,说来说去最后还是给他惹麻烦。

姻亲故旧是左膀右臂,但有时有也要被拖后腿。

“我领你的情,不再与他寻衅。从此以后我醇亲王府和庆王再无往来,他日就算他加封亲王也好,入阁执宰也罢,都与我不相干。但他日他若落到我手里,我必然不会放他。”

周聿昭听着他的意气之言,笑着应承:“这是自然。”

两人喝了一下午后才各自散去。

方氏得了赵善易的提醒,果真第二天出城去看西面庄,顺道就去看了离庄子不远的赵幼澄。

赵幼澄在最西面的山脚下,别院大概是买人家的庄园,修建的十分豪华。让方氏都忍不住想在这儿修一座别院了。

天气大热,赵幼澄在别院中,十分随意。她整日在书房里修稿练字,显得很自在,见方氏来看她十分欢喜。

“表嫂怎么会来?”

方氏见她满身书墨味,笑着说:“和你一比,我这等俗人,都不好意思上门了。”

赵幼澄失笑:“这是哪里的话,我在城外打发时间而已,表嫂快进来。”

方氏看了眼,心里称奇,无怪乎赵善易总说她不简单。

她所到之处,必然带着书册,不管走到哪里,都是手不离书。这样聪慧的人,不知将来有多大的前程。

方氏今日没带两个儿子,赵琰原本想跟着赵诚读书,但赵诚读书的进度他跟不上,就只是跟着赵诚一起学拳脚功夫,半个月才来一趟。

“那日听说你出城了,我还想着城里正热闹,你怎么想起出城。等我来了,才知道,城里哪有这里自在,你是真的会躲清闲。”

赵幼澄笑说:“怎么会,阿弟在城中不能静心读书,我怕他被打扰,就带他来这里清净些。”

她这纯属胡扯,以赵诚的聪明,即便坐在闹市中,也照样学的很好。

方氏感叹:“这会儿城外也凉爽,倒让我也羡慕了。”

“那表嫂只管搬来,隔壁的园子还空着。我听说表哥在这里就有一个庄子。”

方氏是个爽快人,说喜欢就是真的喜欢,笑说:“等我回去料理一番。”

“姑母寿辰我没能去,也不知道她会不会怪罪我。”

方氏:“我也没去,你表哥去了,倒是早早回来了,听说很热闹,静义公主这些年终于熬出来了。”

赵幼澄:“姑母性格喜静,从前在姑苏就不怎么和女眷们打交道。如今五哥有了前程,傅嘉宜也加封郡主了,将来的亲事不会差。姑母自然高兴。”

她性格就是这样,根本不会对别人的富贵生出嫉妒之心。

方氏:“听说庆王妃都去祝寿了。”

赵幼澄也想不通这位九婶,怎么能这么上蹿下跳。简直哪里有风声,她都能闻风而动。

从前刚回京她和姑母落魄,无人理会。等她们身份贵重了,都靠上来了。吃相未免有些太难看。

怪不得前世,周聿昭曾说庆王妃性情跋扈,让她避着些,她向来不喜欢奉承之言,更不喜宴,果真就没见过这位九婶。

“九婶怕是闲不住,九叔得了出力不讨好的差事。她更心急,说来,九婶对九叔是真的饿好。”

方氏叹气:“我嫁给你表哥时候,府里面闹得不像样子,叔祖父见表哥这样下去不成,才提了过继,就这样都闹了很久。至于他在外面做什么,府里如何,我只字未提过。”

赵幼澄知道她的意思了,九婶这段时间怕没少到处走动。走得太勤了,就会让人觉得太会钻营,毕竟不是好名声。

“表嫂若是嫌烦扰,只管来找我。”

裴岘的亲卫领着赵诚去跑马打猎,正回来了,带着几只兔子、野鸡和獐子。

赵诚自小养在宫中,这是他第一次和军中的人接触。他们的骑射功夫真的厉害,尤其是其中一人领着他在树林里纵马,见他差点被横出来的树枝挡的掉下马去,一手捞起他,而不减速,并迅速拉弓射中一只獐子,他看的简直瞠目结舌目。

赵幼澄见他满脸兴奋,大概是第一次打猎,第一次见识追逐和杀戮。所以才热血沸腾。

“这是去哪野了?”

赵诚:“表嫂也在,赵琰没来吗?”

方氏笑着说:“他们兄弟两这几日在外祖家里。等下次来我再带他们。”

赵诚和吴顺吩咐:“把野鸡、兔子和獐子处理好,给表嫂带回去,让赵琰尝尝。”

方氏笑说:“他要是见了,肯定又心野了。”

赵诚问:“他学的慢,要加紧一些,等他来了我好和他一起学。”

“我回去和他说。”

方氏笑着说:“有你看着他,我还能放心些。”

她本就为了清理这边的别院,只是没想到赵幼澄的别院这么精巧,让她也有些意动,京中大部分的别院在北面,聚集在一起也不清净。西面山下离城里远,但是在山中,清净又凉爽。这样儿子们读书也不用心野。

上一篇: 三少爷养歪记实 下一篇: 亡国后又成宠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