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没看见他眼里恨不得滴血, 和庆王撕打一场,硬是僵着脖子谢恩。”
方氏见他不在意,撇他一眼:“你这样早晚会被人报复。要是当场打起来, 你能落了好吗?”
赵善易:“你这就不懂了,若是没有我在场, 说不定真的会打起来。你以为周聿昭能压得住?”
方氏也有些无语:“好端端的,怎么又突然来这一套?本就是渎职查办, 这样倒好, 弄的好像他家受了多大委屈。要说庆王也是冤枉。”
赵善易现在可不敢小瞧了庆王, 更不敢和他站得太近, 毕竟庆王现在不是从前那个不争不抢的王爷了。而且他有小心思了。
赵善易撇嘴:“都是奉命办事,又不是他私下寻衅报复, 何必讲那套人情。裴岘办案这么多年,经他手查处的人,死了多少?有谁抱怨过他下死手?人不能得陇望蜀。”
他的话点到为止, 方氏也明白。只是唏嘘。毕竟当年成婚的时候, 庆王和裴岘一同陪着赵善易,当年他们三个确实很要好。
说起了裴岘,赵善易立刻说:“不行,我要这事和裴岘说说,让他也乐乐。”
方氏才不管他, 只见他乐呵呵去书房写信去了。
裴岘此刻也在写信, 他快马行军已经到了广宁卫, 这里比京中还要冷一些,向南就是海,这里有从关外来的行商人,一同随行的人里面有人懂药材,见关外的贩子带来大批关外的药材,这是建奴的贡品。
这些想必是盗采的。
裴岘原本没在意,听见裴慎门外嘱咐几人,大概是买一些寄回家中去。他这才知道了,打发裴慎将那贩子手里的全买下了。
上好的参,除了给家中,剩下的都给了赵幼澄。
他原本想写信,后又作罢。
“让人送回去。”
裴慎也知道那位公主和其他人不同,悄声出去安排了。
裴岘看着舆图,心里却在想但愿她听话些,在城外好好养身体,莫要被京中的人卷进去,细细瘦瘦,经不住他一掌。也不知道哪来那么大的气性。
结果没两日,赵善易的信也到了,赵善易的信就比较精彩,将最近京中的事情说得很精彩,包括庆王的困惑。
他面无表情看完信,回头问裴慎:“那些药材还有吗?”
前几日那些药材补品都是裴慎打理的,他挠挠头:“已经没了,上好的都送回京了,剩下的就给他们分了。”
裴慎见他皱眉,以为京中漏了谁,立刻说:“我这就去再买一些。”
裴岘也只是点点头,没说话。
没几日赵善易收到裴岘的回信,裴岘的信和他的不同,写得非常克制,而且话少,他一贯就是如此。
但随信一起回来的还有半车药草。
辽东的参,关苍术、龙胆草、林蛙油……
赵善易看了东西乐呵呵和方氏说:“我就说了,蕴玉不会忘了我。”
方氏见他得意,看了眼盒子里的东西,惊讶道:“这参有些年份了。”
赵善易了然:“他有好东西,可从来不会忘了我。更何况他又没成家,也用不了这些,自然就送我了。”
方氏见他乐呵呵,只是笑他无聊。
赵幼澄没想到会收到一车名贵药材,章嬷嬷看着行李,好半天才说:“这是……”
上好的人参,林芝,天麻……
赵幼澄心想,不知道的还以为你打劫了药贩子。
其实和打劫也差不多了,毕竟全买了。
可默不作声的让人送回来一车药,都吝啬于只言片语。
她想了想,还是给他回了信。
周聿昭那日回去后,思量了几日,才又去了赵延之常去的花楼,醇亲王府虽然元气大伤,但赵延之有些经商之道,并不穷,所以依旧豪奢。
周聿昭进去,见他靠在楼上听曲,看着兴致并不高,他笑问:“几日不见你,还生气呢?”
赵延之无所谓的笑:“怎么会,我能为这点小事怄气。”
周聿昭坐下后,挥挥手让人都出去了。
推心置腹说:“这事是我考虑不周,庆王年轻气盛,必然不忿。你也是,寻庆王晦气也没用。无非是两败俱伤,反而落了下乘。”
赵延之冷笑:“我不是寻他晦气,我是见不得他落井下石。扭头还冲我摆脸色。”
其实就像赵善易说的,就像裴岘,办差杀人,哪一个都不曾手软。
但没人敢说他一个错字,因为他从不与那些人讲交情,更不去施恩。
分明两立的处境,互不相干,才是最好的态度。
一个人怎么可能既冷面杀人,又笑面讲情分。
周聿昭笑着说:“你这就是意气之争,说破天也是他占着理。”
赵延之听着就要争辩,他伸手示意他听着。
“行了我知道你不痛快,王爷怎么样了?”
赵延之提起来就心烦,父亲因为被撤职查办丢尽了脸面,又加上在大理寺受了罪,如今在家中日日酗酒,祖母整日寻衅滋事,他院子里的女人多,成日里没完没了的吵……
提起来就心烦意乱,虽然他不成器,但也知道孝道,是个孝顺儿子,看见自家老子成这样,被庆王压在狱中,申斥训诫,最后还受了刑,这口气他咽不下去。
“还能怎么样?身体也不好,整日酗酒。”
周聿昭安抚他:“放宽心就是,陛下不追究此事也就过去了。等风头过去,未必不能起复,切不可自暴自弃。”
赵延之听的一脸丧气。
周聿昭给他倒了酒,继续说:“我知道你心里不屈,但你这样想,无非是结一场私怨,于庆王结仇,与你有什么好处?再说王爷这事,是被捅到陛下眼前了,端看陛下怎么处理,庆王查的再详细,最后陛下不也没追究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