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太平歌(200)+番外

黄先生见他这样谨慎,心中大奇。

当日去裴府,一直等到很晚都不见裴荀回来。

裴荀因为太子病中的事,陛下停了朝议,不见百官,江南一行人查验粮库,亏损很大。

这些非陛下不能定夺,可陛下眼下不见人,他回来的更晚了,黄先生一直在等着,徐氏都觉得抱歉了,让人招待了晚膳,这才知道黄先生住在太微宫,她心中好奇,又不好多问。

等裴荀回来,徐氏还问:“怎么会住在太微宫?蕴玉是托太微宫寻得大夫吗?”

裴荀身心俱疲,叹气:“眼下不是说这个时候。这些不重要。”

徐氏对太子病了并不清楚,见他这样有些担心,“你身体才调养几日,这几日看着好像才刚睡到安稳了,不可太过操劳。要不让大夫开药吧。”

裴荀心里有事也没反驳,用过晚膳就去了书房。

黄先生一看他的面色,就说:“大人没有遵从我的嘱咐,这样不利于养身体。”

裴荀没办法遵循,太子的病,比传出来的更严重,若是太子有个闪失,后果不可想象。

“先生不必担心。”

黄先生却说:“万物得其本者生,百事得其道者成。大人殚精竭虑也无济于事,不如顺其自然。还是养好身体为上。”

裴荀盯着他问:“先生什么意思?”

黄先生一边扎针,一边毫不在意他的目光,只是淡淡说:“无甚意思,某受人所托来为大人治病,自然不想徒劳一场,白费力气。至于其他事情与我并无干系,还望大人体谅某。”

裴荀对他的话一句都不信,当年他能算尽大周气数已尽。

这等谣言的威力有多大,他心知肚明。

而眼下太子病危,要是再把当年的事情翻出来,要是闹出祸乱,那就更不好收场了,尤其是牵扯到太微宫。

尤其是太子病重之际,销声匿迹几十年的人突然出现在这里,这本就不合常理。

裴荀连带着对赵幼澄也起了疑心。

黄先生将他的戒备看在眼里,也不解释。

这与他都没有干系,他现在只想看看,太子是不是会死,陛下会不会驾崩,王朝会不会覆灭,他的卦到底准不准……

他就是这样疯狂的一个人,没人能操控他。

裴荀给赵幼澄带了一封信,信中指出明鹤的身份,并婉拒了往后继续治疗。

黄先生并不知道自己被辞,赵幼澄握着信,很久都没有说话。

裴荀怀疑她们也是情有可原。

毕竟明鹤出现的太巧了,尤其是眼下太子病的时候。

李嗣同带着吏部的名帖过来找她,他对吏部的考核不是很明白,因为他只是一个散官,而且是公主府的人,吏部居然会特意给他便利。

赵幼澄知道这是那日周聿昭给的便利。

“只管收着就是,此书编撰完成,舅舅就能去奔前程,何乐而不为。”

李嗣同有些才气,但性格腼腆,待人真心,并不圆滑。

听了后也只是笑笑:“我不过是得殿下照拂,得了差事,也做了自己喜欢做的事。哪来什么前程。”

赵幼澄摇头:“舅舅不要妄自菲薄,此书不是我的功劳,大半功劳都在舅舅。翰林院我们不敢肖想,但学士殿的藏书阁,舅舅还是可以去争一争的。”

李嗣同听得笑起来,想一想,将来去那里也是愿意的,如今在太微宫中寂静无争,他就很喜欢。

“先完成手中的工作再说吧。”

等李嗣同走后,赵幼澄夜半觉得孤寂,盛夏蝉鸣,本是惬意的时候。却成了多事的时节。她心中烦闷,就开始给裴岘写信。

京中烦扰,实在苦闷难当。

不知师叔在西北,是否畅怀。

夜梦江南雨,不知西北景致可否壮丽?

……

对京中的事情她只字未提,只是一些抱怨牢骚之词,语气中有她自己都不曾察觉到撒娇语气。

反倒是裴荀给裴岘的信中将京中的事情,以及赵幼澄寻到江南大夫为他问诊的事情都说清楚了。

裴岘先收到兄长的信,太子重病,这一句就已经写明白了京中气氛的紧张。其他的都不重要了。

而后看到赵幼澄寻到的明鹤先生为他疗养身体,让他眼睛眯了眯,明鹤销声匿迹几十年,怎么会突然出现?

他倒不怀疑赵幼澄,只是怀疑明鹤的动机,虽然赵善易总说赵幼澄不简单,在他眼里赵幼澄只是机灵一些,远算不上心眼多。他对赵幼澄的信任从没有动摇过。

过了两日接到赵幼澄的信,果然都是抱怨之言,倒是对其他的事只字未提。

裴岘看得微微笑起来,眉目中少有的温柔之色。

让跟在身边的裴安都有些惊讶。

内阁连着几日议政都不见陛下,内阁拟旨必须要陛下过目,这么拖着不是办法。

马廷庸等人请陛下坐镇,都要见陛下,杨寿山哪里肯接话,他们就去寻执笔的王弼。

王弼这些年不问世事,但却不是不知道世事。这时候怎么可能跟着他们起哄。,高关澄推举吕大人去请陛下,吕大人也知道陛下这样不好,自古没有父哭子的道理。

可太子殿下是国之根本,不能有闪失,吕大人心疼陛下,又气恨这帮人太过咄咄逼人。

倒是周宪实最后解围,“眼下非常时刻,诸位大人心急,但非常时期自然不可事事循祖例。当务之急,六部各司其职,不可懈怠,更不可引起动荡。我等自然也要为太子殿下祈福。”

高关澄冷笑:“周大人倒是说得轻巧,户部的人在江南开仓,张克定在江南罔顾王法,也不能闻讯一二吗?若是边将闻风而动,又该如何?”

上一篇: 三少爷养歪记实 下一篇: 亡国后又成宠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