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先生不理睬他的急躁,只是淡淡说:“张克定的事情,自有陛下定夺,户部的人南下,是陛下下旨的,高大人觉得此政不通,可与陛下理论,高大人当真非要现在和陛下理论此事吗?”
高关澄气哼一声不愿和周宪实争执。
周宪实心里叹气,太猖狂的人,早晚会付出代价。
陛下性情温和,但也是九五至尊。容不得别人挑衅,当初杨芳莲出尔反尔的教训,你们还是没记住。江南文官集团这些年实在越来越失了本分。
他也不再劝阻,他知道高关澄为何这样急躁。这样夸大其词,非要拖其他人下水,户部的人在江南拿住了高家嫡支的宗主,高家操纵粮价,侵占田亩,私买官粮,这都是一查就能定下的事实。
江南大族有几家是干净的?
有几家的是经得住查的?
高关澄在内阁太久了,事事盯着陛下,陛下让步的太多了。这次他们会受到教训的。
太子的状况还是不好,赵晖听着杨寿山的报告,恨得咬牙切齿。
朕的太子病危!他们却当无事发生,逼着朕出面为他们这帮贼子们主持公道!
简直诛九族,都不足以平他的恨。
眼下周宪实将人都挡回去了,所以六部各司其职,管好自己的事情。
哪知道高关澄不死心,联合江南的夏鲁等人,一再的上折子弹劾张克定。
已经临近中秋节,但因为太子病重,宫中所有的庆祝都取消了。
八月十五那日,赵晖在养性殿见了孟廷元,并且直接下旨让孟廷元南下,务必做实证据,凡抗旨杀无赦。涉及贪赃枉法的一律严办,孟廷元皆可便宜行事。
这就是给了孟廷元杀人的权力,只要证据确凿,但凡反抗直接诛杀。
他的脾气已经在零界点了,整个宫中都噤声,养性殿更是寂静。杨寿山如同神出鬼没的鬼魅一般。
赵善易进来的时候,孟廷元刚走,两人还在外面遇见了。
赵晖面色极差,看着赵善易,似是有些力竭,紧紧抓着椅子的扶手,吩咐杨寿山:“拟旨,让裴蕴玉即日回京。用印后发出去。再拟旨辽东总兵丁远山,凉州肃王爷,大同总兵赵集进京。”
赵善易听的惊骇,这时召集京畿将领回京,太子殿下……
他头也不敢抬,赵晖则面无表情继续吩咐:“赵善易,外城十六门,给朕看住了。”
赵善易面色冷峻:“是!”
赵晖继续说:“召张克坚、安阳侯觐见……”
等赵善易出了养性殿,他就知道,孟廷元干什么去了。
他去江南大开杀戒去了。陛下要警告那些始终不肯安分的人。
太子病后,宫门无召不得进出。
延嘉殿的客人就少了。周太后也知道这个规矩,对此并没有什么话说。
她站在殿门口,远远眺望着远处的檐角上的兽角,久久都没有回神。
至今想起当年太子重病的时候,她在做什么呢?
先帝在做什么呢?
有些事情竟然在记忆中变得模糊了。
她当时不相信先帝明明疼爱太子,怎么能弃之不顾太子的血脉,而另立太子,可眼下仿佛是一个轮回。
赵晖会怎么选呢?
云姑正在倒茶,文襄劝她:“娘娘休息片刻吧。”
她轻声问:“东宫可有消息传出来?”
“没有。”文襄哪里敢去打探东宫的消息。
她轻轻笑起来,“还望陛下不要太过伤怀,还要以国事为重。”
文襄心中满是惊悸,更不敢搭话。
云姑却说:“两仪殿传来消息,皇后娘娘不能起身了。”
可想而知,太子的状况不会好。
周太后听得倒没有笑意,不知是不是想起当年的自己。但是自己当年一心想着绝不能垮了,所以她看都没看一眼去世的儿子。
她不能垮掉,儿子的位置不能被人抢走,她心里存着信念……
她淡淡说:“让人去送些滋补的药。还望皇后保重身体。”
语气中的云淡风轻听着让人不敢附和。
出京的信使加急赶路,不过几日裴岘就知道收到信紧急回京了。
孟廷元南下的消息是叶雄传来的。
赵幼澄立刻写信,让人南下去配合冯直冯唐两人。江南有叶泓,冯直到时候可以和饿叶泓联系,必要的时候可以帮一帮户部的人。
毕竟孟廷元在前面挥刀,后面不能掉链子。
裴岘回京很快,原本年底才能回来的人,九月中旬就到家了。
裴荀也是这几日才知道陛下召他回京,那就是太子的状况不好了。
这绝不是一个好消息。
裴荀比他想的更多,这几日黄先生依旧来,即便没有冬凌送他,他也会自己来。倒也会和裴荀闲聊几句,裴荀也不抗拒。
裴荀其实就是在等弟弟回来处理明鹤的事情。毕竟隔着太微宫,他不好出面。
裴荀首先说:“孟廷元南下,怕是要起祸了。”
裴岘离京太久了,不是很清楚这些,皱眉问:“怎么回事?”
裴荀也只是解释:“高关澄聪明反被聪明误,户部南下巡检粮仓,自然是为了粮价,高家这时候撞上来。”
裴岘不在意说:“早该处理了。”
裴荀瞪他一眼,眼下是处理的时候吗?
裴岘并不觉得现在有什么不合适,尤其陛下这会儿在气头上,干出什么事,杀气重一些,也让他们忌惮一些。
裴荀又交代:“明鹤到底为什么会出现,你还是问问吧。”
他就是想让弟弟去和太微宫问清楚,尤其不要起乱。